张凡丨母亲的晚年时光(七) - 世说文丛

张凡丨母亲的晚年时光(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母亲讲述起她四岁时的经历,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她说,那时姥爷就决定把她送到西院,与年长的大侄儿一同读家塾。母亲提起这段往事时,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笑意:“我那么小,就和比我大的孩子一起念《三字经》,学背唐诗,真是不讲理啊!”
据母亲回忆,那时她年纪尚小,有时背不过书,老师看她年幼,便手下留情不打手板。但那些比她稍大一些的孩子,若背不过书,则是要挨打的。这段经历让母亲心生畏惧,所以在家塾读了两年后,她便再也不愿意上学了。姥爷姥娘也没有再逼迫她继续学习。
虽然母亲没有上过正式的学堂,但她却自学成才。每当父亲念错别字或记错成语时,母亲总会善意地取笑他,而父亲也总是笑着接受。因此,无论是姐姐高中毕业还是我们小学毕业,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向母亲请教。
母亲说,她小时候一般家庭的女孩子基本不上学堂,而她母亲家当时虽然很有钱,但她的母亲也是一天学都没上。然而,嫁到姥爷家后,姥娘开始慢慢认字,不仅熟读了《红楼梦》,还成天看一些历史书籍。此外,她还经常看京剧、读剧本,加上姥爷的耐心讲解,所以她从未觉得自己没进过学堂有什么遗憾。我想,母亲大概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和见识的吧。加上家里宾客不断,作诗更是家常便饭。姥爷的诗尤其做得好!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作诗。
母亲讲的故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上次她讲到五姥爷被捕后,我就一直很想知道他在狱中的情况。母亲说,姥爷为了营救五姥爷,在济南和潍坊两地来回奔波。不知是因为案情严重还是其他原因,三年后五姥爷才出狱。在狱中,他接触到了共产党员,了解到共产党在延安,于是下定决心要到延安去。
我问母亲,那五姥爷的孩子和姥婆他都不要了吗?母亲说,当时怎么劝他都不行,他坚持要和家里的四个年轻亲戚,其中包括他的两个侄子,一起往延安跑。当他们到达江西的时候,五姥爷还想见姥爷一面,于是登报寻找姥爷。但不知什么原因,姥爷并没有看到这则消息。
这四个人都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跑到一半的时候,四个人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两个侄子选择了回来,而五姥爷则从香港辗转前往延安。
母亲说,那时家里已经分家,每个家庭都分到了一部分地和不少古董名画,所以吃饭没什么问题。五姥爷临走时卖了一幅梅花图,听母亲讲,这幅梅花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当时有人出价五千元购买。
在卖画的时候,因我姥爷对字画的鉴别的造诣很深,所以五姥爷给姥爷写信请教,信中,他把“五”写成了“士”,还好,姥爷明白了他的意思,回复说可以出手。
“文革”后,五姥爷热情邀请我姥爷到他家中小住,以便两兄弟能更畅快地叙旧。姥爷随即把母亲从青岛叫到了北京,一同住进了五姥爷家,这样既能相互照应,也让姥爷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那段日子里,五姥爷时常向母亲讲述他到延安后的种种经历。我心中不禁对陈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充满敬意。另外对他们的记忆力惊叹不已!据母亲讲,五姥爷到延安后,被分配到一间小平房里。五姥爷站岗回来后,发现他的门锁被撬开了,里面能用的生活用品全没有了。五姥爷也不知怎么办。一个同志告诉他,你可以打一报告交给领导,把你的情况说明一下。于是五姥爷写了个呈子递了上去。但现时没办法,他就向江西的亲戚借了五元钱,五姥爷笑着讲了这五元钱的用途。1.7元买了床毯子,6角钱买了一件衬衣。5角钱买了一个脸盆,1.5角买的牙刷,2角买的漱口杯,2角钱买的牙膏粉。
后来康生看到了这个呈子,觉得这毛笔字写得太有功底了,是难得一见的好字。所以提拔到毛泽东身边工作。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五姥爷曾随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担任秘书工作。因书写中苏友好条约一式两份,被苏联领导人惊叹称赞,虽然手写但简直不差分毫。后来毛给五姥爷起一个绰号“圣手书生”。
五姥爷于1986逝世,时年83岁,当时中央治丧委员会还写信邀请我父母去北京参加追悼会。

微信图片_20250113185543.jpg 中办给五姥爷陈秉忱致的悼词(局部)

微信图片_20250113185613.jpg 中办给五姥爷陈秉忱致的悼词(局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凡丨母亲的晚年时光(七)》 发布于2025-1-1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