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曹县路35号:兴亚三合板厂 - 世说文丛

张勇丨曹县路35号:兴亚三合板厂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4.png

1940年9月7日出版的《青岛新民报》,在头版的左下部刊有“兴亚三合板厂”的一小块广告。
中心位置的菱形框架内,是HPC的公司缩写,它与“兴亚三合板厂”对应。其中,H是Hsing的首写字母,即“兴”的拼音表达。P代表Plywood,为“胶合板”的英文。C应为“公司”Company的首写字母。
三合板是由三层薄木板,按不同的纹理黏结而成的一种胶合板。广告语的“胶合板厂 华北唯一”是向公众介绍,我胶合板厂是华北地区生产该产品的唯一厂家。

5.png

据了解,世界上最早的胶合板诞生于1810年的英国。一百年后,中国开始使用。如果广告语经得住考验的话,那么岛城工业发展史上的胶合板生产,应当留有重要的席位和清晰的印迹。
同时,“选材制造 胶法精良”的言语表达,又在强调产品质量的水准。而“附设机锯 兼售柳安”,更是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木材加工以及柳安木的营销范围。
柳安,亦称“柳安木”,多产于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作为柳安原木,它通常是生产胶合板的原料。柳安本身,也是家具用材。由此推测,兴亚三合板厂的生产原材料极有可能是进口的柳安原木。当它们适用于三合板的生产时,还兼为制作家具的用材。

6.png
日文版《官报》截图由藏友Koopy提供

兴亚三合板的厂址,位于曹县路35号。其位置在振业火柴公司的北侧,与29号的火柴厂、31号的宿舍区、33号的梗片厂紧密相连。从1939年12月9日出版的《官报·第三八七九号》刊载的企业登记信息发现,兴亚工厂还是中日合资企业。
这份日文资料显示,合资会社兴亚三合板厂,设立于1939年3月16日,从事三合板的制造和销售以及与其他木材买卖相关的业务。来自北海道小樽市的山本文吉,出资20万银圆。中方的四名股东,各出资5万银圆。他们依次为丛良弼(青岛齐东路2号)、刘世俭(蓬莱县花市街2号)、李德敷(香港高陆街70号)、王尊三(青岛龙山路20号)。
丛良弼与王尊三,二人是翁婿关系。王尊三还是曹县路33号的振业梗片厂和华阳路10号的新生制杆厂的总负责人。
如此说来,兴亚三合板厂的设立与火柴梗片的加工,都是以不同种类的木材为原料的生产型企业。从某种意义上看,三合板的制造可认定为在火柴产业链的培育过程中所派生出来的交叉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以丛良弼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自他创办振业火柴公司起,就一直秉持民族企业的独立性和自尊性。在集资招股时,特别强调“纯以中国籍人为限,绝对不收外国股本”的基本原则。
然而1939年的历史节点,已是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的第二个年头。在极力摆脱和拒绝与日本军方合作后,丛良弼最终也与青岛特别市公署和青岛特别市商会的人选不发生任何联系。受日占时期火柴业实施统制的影响,包括振业在内的民族企业亦呈现逐渐衰落的趋势。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兴亚三合板厂的设立和经营,无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这也为今人探索旧日世事的发展脉络,增添一份必要的谨慎和思索。

7.png

如今,跨过营口路的马路东侧就是曹县路35号,但已找不到多少工厂的痕迹。只有营口路街角残破的墙体,也许与当年在此的兴亚三合板厂还能有些或大或小的关联。

原载 rossen
2025年1月16日 00:01 青岛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曹县路35号:兴亚三合板厂》 发布于2025-1-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