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故居(1930年代)
谢晋,中国第三代导演领军者,史上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多的人。半个多世纪的导演生涯里,他拍摄了《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等数十部叫好叫座的电影。用一句话来形容谢晋十分合适,那就是,“他如同大江大河一般曲折前进,而岸边的风景姿态都是依他而生。”1988年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去世之后,电影评论界曾说过,亚洲电影的旗帜现在就交到谢晋手上了。
青年谢晋
谢晋的父亲希望他学习经济方面的知识,而谢晋选择了戏曲,他报考了国立剧专。说是报考,不如说是直接参加了,因为当时的国立剧专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上。但是,那时的大学老师可都不是无名之辈。曹禺,焦菊隐,张骏祥等。在这样的一批大师教导下,谢晋学会了很多,也受益良多。
1960年凭战争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第1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1965年,执导的剧情电影《舞台姐妹》获得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 、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
2023年是谢晋100周年诞辰,他的家乡绍兴上虞谋划了包括谢导生辰当日的主体活动和贯穿全年的谢晋系列文化丛书首发、经典优秀影片展播、电影艺术图片展、谢晋电影广场落成等等一系列活动。谢晋已经去世15年了。
1978年高仓健与中野良子主演的《追捕》成为“文革”结束后登陆中国大陆的第一部外国电影,高仓健饰演检察官杜丘冬人,黑墨镜、高领风衣一时成为男性流行服饰。
倍赏千惠子在《寅次郎的故事》饰演樱花
与高仓健多次合作的资深女演员倍赏千惠子,她自1961年出道至今,已出演过近130部作品,其中最被观众所熟知的有《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车站》等。倍赏千惠子被认为是当今日本影坛最擅长表现平民女性的明星,享有极高的声誉。最喜欢她的《远山的呼唤》,把一位坚忍、刚强的女性演绎得入木三分。
吉永小百合是中日家喻户晓的女星,她曾四获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1985年《天国车站》﹑1989年《华之乱》﹑2001年《长崎漫步曲》和2006年《北之零年》,连作家川端康成都是她的粉丝,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
父亲是外务省官员,母亲是钢琴教师的吉永小百合,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小学6年级参演电视剧《赤胴铃之助》后,她的表演事业从未间断过。读高中时主演浦山桐郎导演的《化铁炉林立的街》,年仅17岁便获得当年“蓝绶带奖”的最佳女主角奖。1969年从早稻田大学西洋史学系毕业后,银幕形象开始由少女转变为成熟女性,因拒绝走情色路线,主要参加电视剧的演出。1973年后,在《青春之门》《动乱》《海峡》《梦千代日记》等影片中都有不错表现。
《斜阳的面影》 海报
1986年6月,应中国电影家协会邀请,高仓健第一次来中国访问。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在政协礼堂会见高仓健一行四人。其他三人是曾与高仓健搭档演出《海峡》等影片的日本“招牌女演员”吉永小百合,在《追捕》中扮演横路敬二的著名配角演员田中邦卫,以及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事务局副局长横川健。
方舒与高仓健
6月16日、即抵达北京当天,高仓健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时任北影厂厂长胡其明、导演凌子风、演员方舒等热情接待。高仓健参观了北影厂的录音车间、摄影棚和电视剧《红楼梦》剧组的外景地。除北京之外,随后的上海之行也让高仓健收获颇丰。同样为了照顾高仓健的脾气,女演员白杨也做了精心安排,特意在船上举办欢迎会以避开围观群众,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船开回来时,岸上却已聚集了数千名热情的粉丝,鼓掌的盛况让高仓健颇为吃惊,但也感动不已。
演员龚雪向高仓健敬酒
虽然高仓健不太喜欢出席热闹活动,但继1986年访中之后,仍有数次来华的经历,包括1990年参加在内蒙古举办的第13届日本电影节、1993年在广州举办的第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及1998年在杭州举办的谢晋导演从影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推动他这几次来华行程的关键人物,就是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并当过驻日本大使的宋之光先生。
1993年,高仓健曾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与著名导演谢晋共同表达了希望中日两国艺术家合作拍片的心愿,可惜因为题材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带着这个夙愿,高仓健在日本一边隐居一边耐心地等待。
谢晋与高仓健
1998年11月,作为朋友,已过花甲之年的高仓健还特地从意大利赶到上海,参加谢晋从影50年活动。他在接受采访时曾感叹:“日本也有一名很著名的电影导演黑泽明,他从艺50年时没有这样的礼遇,谢晋是幸福的。”高仓健说,“如果有合适的剧本,我非常愿意与谢晋合作。”
电影人彭小莲回忆,2003年谢晋八十大寿的时候,有日本电影公司委托她给谢晋送上生日礼物。“他们曾经发行了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至今记忆犹新,他们非常激动地诉说着往事,当初日本观众是如何喜爱这部电影。”
作为日本文化交流者,高仓健一直希望与中国导演合作。包括谢晋在内的很多中国导演也一直在为与高仓健合作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成行。最终,张艺谋导演在 2004 年得以如愿与高仓健合作,拍摄了《千里走单骑》。这不仅是满足了他的夙愿,更是满足了被其影响了一代的中国观众的期愿。
电影《铁道员》1999年在日本上映后,高仓健非常希望把这部影片介绍给中国观众,因此他找到了叶千荣表明心愿,希望《铁道员》能有中文的配音版。对于当时情景,叶教授回忆道:他告诉我,他的父亲曾经在中国的东北(旧满洲)工作过,是一个煤矿的技术人员,到了这个年纪,开始更多地想到自己要做一些让父亲感到快慰的事情。
于是在拍摄《铁道员》的时候,他在跟东映签合同当中,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把这部片子,拍摄完毕之后,在中国的播放版权属于高仓健,然后他要把这部片子送给中国,同时要送给前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先生。
原载 任性知日
2024年12月28日 20:33 天津
作者简介:
任知,诗人、日本文化学者。南开大学毕业,现主要在天津和武汉生活。曾为假日100天人文版编辑、昆明生活新报、广州信息时报、上海时代报专栏作家,有诗歌、影评、乐评、书评诸多文章散见于各大期刊;曾主编独立诗刊《个》,著有诗集《孤屿心》、日本文化集《完全治愈系》《东瀛文人风谭》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