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丨撼心的学问——张浩达先生《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的感悟 - 世说文丛

文健丨撼心的学问——张浩达先生《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的感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视觉负责解读形状组合而成的世界,前提是这世界的形形色色,能够以会意的形式成为一种语言。当然,正如本书第二编《ISee不等于IKnow》一节里所说,“联想的作用”是解读这种语言的要素。
不过视觉传播活动的任务,不是仅仅停留在这种会意语言的解读上,更在于这种会意语言的传播上。
如果我们的理解不错,视觉传播活动里的会意语言,至少包含着会意语言固有语境的选取和预定语境的构造。换句话说,会意语言固有语境的选取、预定语境的构造,是视觉传播的诸特性之一。
张浩达先生在本书第三编里对《保镖》《完美风暴》《圣女贞德》等影视艺术作品的分析,都泛说了这种视觉传播会意语言的特性。
形状组合而成的世界,或呈动态,或呈静态。上及的视觉传播之特性,不仅适于动态,也适于静态。
浩达先生在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远非此处理解的这样单一。
显而易见,这些章节的设立的意义,增加了《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一书的价值。


本书第二篇《视觉修辞的艺术作用》章节之有关论述,让我们领悟了许多。
在平面上表示出来物体的形状谓之图形。用各种方式表示物体形状存在的结果谓之图像。图形、图像的目的,是在示意。
图形转化为成熟的文字之前,中国有较长的图像示意时代。这个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能够把产生自不同环境下的物象撷取其特征部分,然后再按一种特定的原则组合起来,成为一种可以让更大范围之人群共识的图像。就形式法则而言,我们过去称它为“异质同构”;就图像示意而言,我们可以称它为“视觉语言修辞”。例如,红山文化的鸮角猪嘴蛇躯龙(过去称猪首龙),猫头鹰的毛角、有或无獠牙的猪嘴、盘曲的蛇躯,它们借代、象征、婉言的目的,一如我们文学语言里使用修辞的目的。
本书作者张浩达先生,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留学过德国。前者教学强调民族传统规范的承续,后者对待学术一向谨严而一丝不苟的作风,交汇而让他成就卓然。
在我们看,本书《视觉修辞的艺术作用》章节的设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
我们的文字隶定化、符号化之后,图形、图像的主流复归于表面造型上的写实,从而致使往昔中国美术史撰写对“视觉修辞”的淡然、忽略。未来撰写中国美术史的人如果能够读一下本书关于“视觉修辞”的章节,一定会能感到它对补苴罅漏的意义。
其实,德国“视觉诗人”岗特·兰堡、萨·金特、霍戈尔·马蒂斯视觉传播的艺术成就,也是张浩达先生提出“视觉修辞”的现成例证。德国“视觉诗人”的“诗”好,传播力度大,赖“视觉修辞”。张浩达先生的意见不必怀疑。
我们的理解不知当否。这是《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一书给予的启迪。


本书第三编《科学艺术与信仰为伍》章节最可令我们深思。
商品社会出现至今,始终存在着两种价格——信仰价格、生存价格。生存价格必需适于生存,否则社会就会混乱。相比而言,信仰价格却可以高高在上而无虞,因为人类理想永远不会贬值。
人类理想永远不会贬值,缘于理想之途的践行总是神秘莫测。视觉传播活动是科学,当然应该研究产生信仰的这种心理规律。
营造理想和毁灭理想乃一个概念的两端,形状组合而成的世界,完全可以以其概念为心点,操控着两端距离的适当。这样,视觉传播活动里的会意语言固有语境的选取,和预定语境的构造,都可能得到近似信仰之力的辅佐。
如果这样的理解可准,我们还可以说《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一书,做的是撼心的学问。

浩达贤弟:
您的《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一书读后让我深感惭愧:正黄庭坚所谓“向来河伯称两河,观海乃知身一蠡”!我明白您让我写序,是在抬举我。我写了三点看法。皆可弃、可改、可删,也可重新写。“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休”,绝无悔。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文健丨撼心的学问——张浩达先生《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读解》的感悟》 发布于2020-4-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