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安丨莫言旧居—高密东北乡游记 - 世说文丛

王永安丨莫言旧居—高密东北乡游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甲辰龙年清明节的前几天,我去了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富有诗意、吸粉的地名,是1984年莫言写的小说《秋水》中首次见闻的字眼。我这次游学的目的地是“莫言旧居”,大栏乡平安村,一个与胶州、高密、平度三地交界的地方,南行离我母亲祖籍胶州前屯和著名诗人陈亮的故乡后屯不足20里地。行前我在百度查看了路线行程图,做了准备。于第二天4月1日9点,在住家的奥帆中心站,乘210路公交车,赶到青岛长途汽车站,因最近时间的发车还要等到十二点半发车,到高密行驶两个小时,还要再转车一小时路程,担心赶到莫言旧居时间太晚看不上拖至第二天,只好去乘1号线地铁。从小村庄站到青岛北站,换乘8号线12:06到胶东机场,购了汽车票准备去高密。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坐落于青岛胶州市胶东街道前店口村,是山东首座民航最高等级4F国际机场。建筑构造呈海星状。54万平方米,高度42.15米,地上地下共六层,包括一个螺旋上升的贝壳造型的塔台,高度92.2米。由流亭机场转来,于2021年8月12日零时正式启用。距离青岛市中心39公里,到高密城28公里。我还是第一次到这里,趁发车还早,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地铁出口乘梯上行就可以进入候机大厅,不足就是距青岛城区太远不方便,当时就遇到一对夫妻怕误机来探路,要在第二天一早飞上海去看闺女。
13:10,乘上由机场直达高密的中巴客车。途中,我后座上有两位高密人问路,后来知道其中一位是做高档服装生意,由大连乘机回家的张总经理。她说在青岛台东利群、黄岛和丁丁有三家销售店。了解到我要到莫言旧居时说,家就在邻近村庄,让我坐她的顺风车,不用到终点站高密城再返回到这边来。我开玩笑地说,不能把我拉到穫秫地里去吧?她说怎么能呢,高密人可实诚了,都很热心,会让司机把我安全地送到。我问网约车多少钱,她说等待时间长点的26元,很快就能来的36元,“您跟我走就好了,不用您拿钱。”推不过坚持,她收下了20元搭车钱,我心里十分感谢她。
一路上她跟我聊了与我同岁、恰巧又同病的、十分感激敬佩的父亲。更多是莫言的事,告诉我莫言的书到哪里能卖到,还特别叮嘱哪些景观值得看,可以买以及不能买的东西。临下车了还嘱咐司机,多给我讲讲,我侧头一看,是一位白净帅气的小伙子。在沿胶河的一座石桥上,张总先我车,帮她把沉重的旅行箱提下车后,面对面第一次细看她,白皙皮肤,透亮圆脸,大眼睛会说话,长脖颈挂一条铂金项链,穿一件驼色毛绒长外套,44岁的年龄一如春日阳光,在乍暖还寒的异乡田野大道上,暖我这外乡人的心。高密这地,人心眼好,长得漂亮。
出租车从胶河北开过一座有雕刻石栏的桥,左手就看到仿古木质有檐的牌坊。
14:20,谢过司机一路的介绍和热情,看他远去,我穿过马路,抬望牌坊,上有木刻的“莫言旧居”几个隶书字,由莫言在军艺的恩师徐怀中先生题写,穿过牌坊回首亦书刻有“不忘初心”木匾。
沿河南岸堤坡下砼路大街向东行,有商贾老妇,有一簇簇穿戴黑衣黑帽拉呱或下棋的老头,他们聚在两块矗立的淡绿色打开的书状样花岗岩石雕基台前,这是莫言己丑初春之夜录旧时诗句左手亲题书诗碑。上面是繁体字,词儿精彩。东边的刻书是“少年辍学牧牛羊,老家大栏平安庄。荒草连天无人迹,野兔飞奔鸟儿忙。二十九省数我狂,栽罢萝卜种高粱。下笔千言倚马待,离题万里又何妨”。西边的刻书是:“高密东北乡,生我养我的地方,美丽的胶河滚滚流淌,遍野的高粱,高密辉煌。黑色的土地承载万物,勤劳的人民淳朴善良,即便远隔千山万水,我也不能把你忘。只要我的生命不息,就会放声为你歌唱”。细细读过,字字钻心,河水住步聆听;句句意长,牛羊昂首歌唱;我仰天长叹,此处天上人间。
石雕对面是一个不大的混凝土地面广场,紧挨着向南看到一座红瓦黄土墙的房子,围着一圈木竹制作的栅栏。一间管理室旁竖一块木牌,上书“莫言旧居”。南行不几步,左边见独孤的一排房子,院墙灰砖黄泥,门楼灰瓦坡顶,两扇黑漆木门微开,贴红纸对联,上联“财源如意来”,下联“福星照宝地”,横批“四海来财”。门楣上书“莫言旧居”。此时夕阳穿过两扇黑门,照进黄土地的院子、黄土墙,与东墙头外密林枝叶颔首,随风泛起淡淡绿光,仿如幕布拉开迎我入场。凝望了许久,欣喜的我背驼夕阳一同跨进院子。
东院墙下一盘石磨孤傲地立在那里,虽然偌大的院子在这个暖阳的下午静无一人,但它仍律己值守,等待着人们的到来。旧居免费开放,无人值守。却又像是莫言在,大师们也在,早已期待,热情迎我。日本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早在2002年来过这里过年。翻译《丰乳肥臀》的吉田富夫先生和翻译《酒国》的藤井省三先生也都来到过高密东北乡,烘托热烈的气氛。可以想象昔日欢快的场景,那衣袂的飘香、木屐的哒哒声响仿佛还在。
我曾听说在刚刚获奖的不久,旧居一天就涌进达千人,盘旋朝拜的脚步,顺手拔院子里的萝卜,使得莫言的二嫂不敢再种,更有些人还抠墙皮、挖砖,意在拿回家沾沾莫言的光。我想那时已迁居在高密城里的莫言老师是何等的荣耀,更是东北乡传扬开来的美誉,文学把世界的距离缩小,情感融化人类的痛苦。此时我又忆起2012年10月11日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我立马在QQ上兴奋得大赞:莫言是山东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汉字文学一样会被世界赞美,中国作家感动了全人类。虽然在这之前,著名剧作家、小说家高行健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是法籍华人,所以莫言是第一个获诺奖的中国人。中国的每一个行道里都有祖师爷,就打那时起,我要去朝拜心中的神殿,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了。十多年来因工作忙,即使退休后有了些闲暇也没能成行,直到去年六月一场烈火淬心的洗礼,提醒我要及早在有生之年实现愿望,不止于自己是一位诗人和作家,更在于我是山东人,我是中国人。
莫言旧居1911年始建于他的曾祖,从祖居图上看,原先是两趟平房,分前后两个大院的,种有杏树、梨树及牡丹、芍药,街门朝南开。大爷爷住南院,在西厢房开过药铺;爷爷住北院,有东西厢房。农业合作社时南院交公,成为菜园,现在看到的只是北院子了。房子坐南朝北,黄土墙、灰砖檐、红瓦顶,黑木笼格窗户下,砌七匹(即七层)清水灰砖墙与凿竖沟的石材勒脚,来围护这片低洼区里的房子外墙。入户房门贴红底浓墨对联:“五福喜临门,四季交好运”,横批“春华满堂”。入门灶间,也就是堂屋,东西各有一个红砖水泥面的大锅灶,东灶还有烧火用的风箱、两口锅,这种布局是东北乡的一个特色,每口锅与一铺炕相连,做饭的同时也可以给屋内取暖。一口锅代表一个家庭,东屋两间分别是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四口的。西屋是父母及莫言兄弟姐妹一家的。在院子里看到房顶上的两根黑陶烟筒就是两个锅灶的排烟道了。堂屋北窗封堵,东北侧墙下有一个矮橱,上面摞着几只碗,此时夕阳正穿过我推开的门,斜照进屋内,陈旧的红漆矮柜与白瓷碗仿佛争相与我诉说,莫言吃不饱饭艰辛的过往。屋内墙底部由毛石和灰砖砌筑,往上由草泥灰抹平,因年久四壁斑驳、油了麻花。起脊屋顶圆木梁和芦苇棚裸露,脚下是泥土地面,疙疙瘩瘩极不平,且硬实、有些透亮,可见来参观的人极多。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住家地面,简陋的房,莫言当年成长教人动容。
靠堂屋东间爷爷奶奶住过,1979年成为莫言与杜勤兰新郎新娘的结婚喜房,红漆桌上还摆着结婚时的青岛海燕牌收音机,花费54元,是家里最贵的一件家用电器。1982年女儿管笑笑也出生于此房。这间房用紫粉小花纸糊了顶棚,我想大概就是结婚时装修的吧,足见青年莫言的要好与浪漫。最东间是叔叔一家六口人居住,搬走后莫言改成了书房,现在还摆着一张写字桌。堂屋西边有二间房,头一间,莫言就出生在这屋的土炕上,1955年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五),名管谟业。屋里桌上摆着两幅照片,一幅是1987年夏天张艺谋率剧组拍《红高粱》外景空闲,和姜文、巩俐,在莫言家做客时拍的美女与三个光膀子男人的经典照。这天还有个小插曲,那天莫言的母亲给来家里的十几位演员们烙饼吃,姜文不小心,一脚把家里唯一一把值钱的暖瓶踢倒爆碎,于是就有了莫言圆场,说电影《红高粱》肯定爆响。另一幅就是大健三郎到莫言家的过年照。童年莫言的家“坐在炕上,透过后窗,看到河里的水滚滚东去”,遇到汛期“潮头一下来,扑鼻的水腥味,一浪一浪地就从后窗里扑进来了”。现在高高的堤坝阻挡,后窗已看不到胶河,也不是莫言小时候的情景味道了。走进最西边的屋,之前是粮仓,现在陈放着八十年代初期大包干时的农具,犁、耧、耙、木锨、独轮车等。旧居共有五个房间,60多平方,堂屋面积稍大,约有12平米,东屋和西屋都在10平米大小,布局都是一铺炕、过道和窄桌,仅可栖身,晚上一家五六人睡觉定是一字排开,白天来个客人啥的,就只能坐炕沿上了。想想那时的乡村,居住也是不宽敞,环境异常窘迫,莫言哪还有读书学习的地场。
从屋里走出来,西屋窗下有大小两口缸翻扣着,他们家曾分别用来盛水装面。原来院子还有东西厢房,西厢房是爷爷开的“福庆堂”木匠铺。东厢房,大叔、大哥、二哥和莫言都住过,还做过棚圈,养牛驴羊。1987年拍电影《红高粱》时还有,1988年莫言离开老宅,搬到高密县城南关居住,1991年父母也搬离了这个老房子。院西墙下是两幅不锈钢制作的宣传栏,分别记录了莫言代表作品和莫言过往经典。
从旧居出来,往南是一片高大的树林,沿大街“莫言小学”路标指引,左转向东就看见他上过六年的“高密县河崖人民公社大栏小学”,同时还挂“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共两块竖写的木质牌子。二排灰瓦校舍西山墙与围墙相连,灰砖砌墙、压顶,黄土饰面墙刷白底红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毛泽东书体,校门楼两侧醒目。迎着敞开大门,院子里是由一本本书状石雕堆积起的书山,掩映在竹林和几棵高大的树下,傲视群芳过后的奇迹。校舍功能是按大栏小学原格局进行复原的。内部展陈“莫言小学学习环境及成长历程”和“中国乡村小学博物馆”,重点是莫言手稿墙、书山有路景观,从他小学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艰辛历程。
沿校门口大街向北去,西山墙还写有毛泽东题“向雷锋同志学习”和雷锋头戴红五星棉帽的红色传播图像。最北的一趟校舍后墙紧挨来时进村的大道和堤坝。
我沿着很陡的堤坝爬上坝顶,站在南堤岸向东望去,长满杂草,窜绿的树,沿着堤坡与道路望不到头,渺无一人,很远处树梢顶上的血红色的十字架探出,正向我眺望。歪过身,眼前的胶河,两岸芦苇连绵密集,淡绿的河水里,黄澄澄柔柔的美,白帆样一长片一长片的云浮在湛蓝的天空,天上河里、黄土村庄,联袂映衬,乡村的悠闲与宁静,跃然入心房,奏起欢快的旋律。像是写生的一幅水彩画,在我的面前,也展现在了世界的怀抱里,我折服在了穗头沉甸甸的红高粱画夹里啦。此时我也像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童年莫言在村东二里远,放“谢廖沙”和“瓦丽雅”两只小羊的辽阔大草甸子,开着繁多的花朵,结巢的云雀猛地飞起,羊在草地上追逐跳跃,人也高兴地在草地打滚。正写着的文章像春风拂面,闻到了草地的香气,似乎还有牲畜的气息在鼻翼旋涡。
夕阳余晖,我仍不舍得离开去。站在杂草丛生的胶河南堤回望,透过行道树、广场街巷,细琢莫言旧居,绿风吹拂的是万物生长,围裹的是家风传承,守护的是安康宁静,期望的是不灭星光,平安村孕育了一位世界著名的中国当代大作家,而我正从新生中走来,道路之上是道路,天空之上是天空。泛着亮光、波动不息的胶河,给高密东北乡带来了人气福音。西望去载着落霞的河水里,蔟蔟芦苇摇曳,一座仿古石栏大桥跨越河面,南北贯通,靚旗招引。大河向东,洹洹流入渤海、黄海,神智赐予这个依河而居的村庄与老屋灵气与神道贯通。
意犹未尽的我下得堤坝来到街市,与翁媪拉呱,探些街头巷尾的佳话,“莫言的书都是由他二哥卖,发大财了,每天一车一车的往这里拉”。也不会白讲,我买了两把她们取自村北胶河芦苇亲手编结的蒲扇,和一堆田野里挖的苦菜,还有自家地里收种的小米,满满的一大背包,再也装不下。我说若是开车来会多买您些,物有所值,高密人实诚,感动的老人们一再夸青岛人心眼好。我最心仪的还是买了两把带穗高粱带了回家,可以随时回味高密东北乡,予我熏陶、给我的愉悦。当然更是想要在人前沾洋沾洋,我到过莫言老家,既开了眼界,又沾灵气、蛟龙河润我。这可以说是我退休后“字里行间寻觅愉悦,花语诗话栽种日子”的惬意契合吧。
15:55,我在平安桥与大栏的路口等来了返程的蓝色大巴车,问驾驶员姑娘,说要行驶四五十分钟,近四十里地。大约17:00,到达终点站高密。没有可以转的公交车,只能步行,沿夷安路与文昌街向西行10分钟到达高密火车站。
17:21,乘北京南开往青岛G1071次高铁,由高密行驶46分钟,于18:07顺利到青岛火车站。后乘地铁3号线转2号线到燕儿岛站,19:15到家。这趟出行,虽说公共交通方便,可时间都扔在了路上,若有闲暇想逛逛,还是值得的,若惜时则自驾车。
之后的日子我常常在思考,莫言何以在窄吧的土屋,贫瘠的土地,连饭都吃不上,生活艰难的情况下,成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并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是奇迹,是中国的天才。他把童年充满苦难、恶劣的生存环境变成自己童话的摇篮。在衣不遮体,饭不饱腹的境遇之后,却创造出了世界上美丽的霓裳、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在他之前,胡适、鲁迅、林语堂、老舍、艾青、巴金、沈从文、钱锺书、余光中、王蒙、北岛等都曾有过提名,还有以后的王安忆和残雪。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在听了莫言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演讲,阅读他的新书后,早在2000年3月30日香港《明报》上登载《黄土地上的奇迹》时就夸赞,“莫言,中国当代文学的奇迹。既是文学创作的奇迹,又是个体生命的奇迹”,能创造奇迹的不就是天才吗。特殊的地理环境滋润莫言。旧居于洼地,聚水汽凝结才气。房坐北朝南,后依胶河,村前不远就是墨水河。房前有水,主这家人能聚财,家庭出身中农。莫言获诺奖后当年,2012年度版税收入2150万元。而房后有水,且是河流,主这家人能出知识渊源的文曲星,莫言家上辈有医生、会计,同辈人大哥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拥有家传奇异的生命意志。能吃,大喊大叫,吃了母亲的还夺过堂姐的饭。两岁掉进院子东南角上用砖砌的又大又深的茅坑里,被大哥及时发现救生。源于身边人的影响。爷爷奶奶哥哥说书人等,更有聊斋故事情节的引导发展。文学是快感的泄洪口。莫言用文字去拨动生命的悲与喜,歌与哭,起始于当上作家一天能吃上三顿有肥肉馅的饺子,以及之后持续坚持的信念与情怀。对高密东北乡存有一种感情,不仅仅只是吃饱后的念想,而是一种精神的存有,他看不得别人的痛苦,要替天行道,去呼去叫,诉说这个时代对儿女的不公平,纵观他每一部作品里都有良知的呐喊和良知力量。太聪明也成不了大作家。莫言傻得与常人不同,甚至不开窍。别人劝他做鲨鱼成群结伙,他偏要做鲸鱼独来独往。成功得有贵人的相助。诺贝尔文学奖要有文学研究教授推荐,葛浩文教授特别推荐莫言,几乎翻译了他所有的代表作,使莫言逐步进入瑞典文学院视野;诺奖获得者也有推荐权。2000年大江健三郎获奖不久,在一次讲话时说,他欣赏中国当代的两位小说家,一位是莫言,一位是郑义。这样一些知音和传播者的助力推崇,使莫言更引人注目,为进军诺奖铺垫了道路,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莫言是在高密东北乡播种耕耘,世界文学天地滋润,从而孕育生长起来,伸向天空的一朵奇葩,人类文学史上参天的古柏。
2024年4月7日提笔写,5月26日修订稿,于燕道榭和云岭·八面来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永安丨莫言旧居—高密东北乡游记》 发布于2025-3-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