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丨2025年笔记(33-34) - 世说文丛

阿龙丨2025年笔记(33-34)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33.jpg

阿龙丨2025年笔记(33)

46

邢家岭村是个移民村,到目前为止迁移过两次。第一次,王姓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迁来胶州铺集镇。那是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639年,王姓人亲自穿着蒲洼举着伞,风尘仆仆来到了这个被称为“南天门”的地方。从肩上卸下行李喘口气时,他们想:“南天门”离天更近,想必容易得些好处。往西一扭头,发现银河由南头高地朝东北头洼地倾泻而下,雾气爆炸了一般向上蒸腾,大有瀑布挂前川却不知深浅之意。
地方还行,便住下了。
银河即胶河。初来乍到,眼见两岸所有的色彩倒映水中,仿佛刺绣,四季表现了说不尽的美丽。时间一久,才知道这胶河水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大雨年,湍急的流水裹带泥沙石子和树干,又跑又跳,朝褚家王吴等村庄扑去,吓得老百姓哭爹喊娘,牵着牲口往高处乱跑。邢家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别往北跑,往南跑啊!连高低都搞不清,还怎么搞?确实,从地势讲,越往北越低,速度又跑不过水,最终,只能丢了牲口,保住一家老小要紧。
幸好这样的水灾年份不算多,一辈人也就遇到一两次。四围有不少聪明的,比如张、李、孙等姓,见邢家村平安多,于是搬来和王姓一起住,村庄大起来,总算天地养人,大家住在一起小磕小碰虽然不断,却不曾有大的厉害冲突,也就一代一代和谐地处下来了。
邢家岭村没有邢家岭。邢家岭是王姓山西洪洞县原籍的村名,为了不忘本和保住初心,就带着故乡的名字到南天门安家来了。南天门在村庄的东北角,1949年以前还有两块大青石石碑,斜插在一个沟坡上,两块石碑隔着不远,一块雕刻“南天门”大字,一块雕刻“万泉山”大字。万泉山在村庄正南,往上不到二里就能爬到山顶,其实就个大土阜子,土少,砂砾多,满丘阜杂草灌木,小兽蛇虫很多,除了谈情说爱的,平时没人愿意上去。周围也有称万泉山为摩天岭的,也有称摩天岭为恋爱角的,都指一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铺集提水站。
胶河大水不断冲垮褚家王吴、钟家王吴等村,却单单放过邢家岭村,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邢家岭村住在一个大乌龟盖上,所以,王姓人迷迷糊糊立村的地方就叫龟盖岭,你想,乌龟怕水吗?水越多越大,乌龟越兴奋才是。乌龟越兴奋,邢家岭村就越安全,越安全,谈情说爱的人就越多,上万泉山谈恋爱的越多,山下的村庄越壮大。
这是第一次。第二次迁移前,邢家岭村在乌龟盖上呆了三百多年。1958年4月前,邢家岭村进行了第二次迁移。
这次迁移是因为挖掘建设王吴水库,整个邢家岭村,或者说整个乌盖岭都是水库蓄洪范围。这次的洪水躲不过去了,而且一淹到头,永沉水底。邢家岭村也就由大槐树移民村变成了库区移民村。王吴水库库区9610位移民人口中,自然包括邢家岭村全部居民。还好,村庄没有迁移多远,才往上二里多地,政府为每家每户盖了三间安置房。
2021年10月份,虽然近在咫尺,遗憾没能进入邢家岭村看看,主要想看看安置房的样子。不过,这遗憾早在2016年1月份就弥补过了。我在杨家栏子村见过遗留下来的唯一一栋安置房。
杨家栏子村和邢家岭村一样,都属于王吴水库全村移出的庄子,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都搬迁不远,邢家岭村迁往南二里,杨家栏子村迁东北二里,都是搬迁到比原村庄更高的地方。
杨家栏子遗留下来的安置房在新村中间,南北主路的东侧,屋后一根通东西的细窄胡同。这栋房子按照安置标准应该属于两户人家,如今都已放弃居住,房子和院落尚算完整。房子由青砖砌基,略出地面,之上包括屋山全部使用甎墼,墙皮再抹一层厚重的黄泥,双坡屋顶铺设青楞瓦,瓦檐增出墙顶二十公分左右,山顶则为两层青砖叠涩屋檐。甎墼的大量采用大大缩短了盖房时长,起造的房屋也比土打墙结实得多。这种土房子冬暖夏凉,不足之处是开间较小,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话,居住拥挤,不过那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算不错的房屋了。
这栋安置房的西山腰上书有五个白色大字,早已因墙皮脱落而模糊,但可以肯定是毛主席万岁。

李言谙
2025年2月23日

原载 阿龙书房
2025.2.23 21:51 山东

34.jpg

2025年笔记(34)

47

王吴水库南岸的两个村庄,一个居东边,一个居西边,东边的属于高密市,叫王十字庄村,西边的属于胶州市,叫邢家岭村。两个村庄中间的土地,都是岭丘,起起伏伏的,由泥沙的窄路连接,非本地人,分不清哪块地是高密的,哪块地是胶州的,村里人却掰持得明白,像明白自己的手上长了几根指头。
岭丘的田野,不是沟就是壑,要么小道旁孤零零的坟头,又猛不丁一棵巨大的柳树立于沟底,让人总感觉杂乱无章,其实这些坡啊草啊石头的,都自然地往一个高点聚集,这个点就是万泉山,通俗的叫法为摩天岭。
穿过二里半长的王十字庄,出村往西上缓慢升高的泥沙路,再走二里半,基本走到摩天岭最高点了,往北有条岔路,一个一里半的大下坡,路头自然是王吴水库南沿了。往北拐上岔路,迎面碰上个大院,两米多高的水泥墙圈的,五、六亩地的样子,从院外只能看到院内房屋的红瓦斜坡屋顶。院门朝东开,大门锁着,一扇包铁皮的移动门,铁皮上刷一层蓝漆,亮光的。捏锁在北侧,门由北向南移动的概率比较大。大约五米阔的铁门上喷了粉红大字。北半边的字是: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这边独好毛泽东二O二O年九月九日天門居士蘭德

没有标点。南半边的字也没有标点:

清風明月本無價萬水千山皆有情江山多娇与您飞翔

繁简字混杂。这位“天门居士兰德”大院北侧,紧靠北去的岔路,立一水塔,塔不高,八米左右,却是本地最高点了。
北行两百米,在路东杂草和山楂树下,竖一块黑色志石,刻着细字。正面刻:

胶州市文物保护点
王吴水库胶州提水站水渠
胶州市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日公布

志石反面也有字,刻着:

时代:20世纪50年代
保护范围:以建筑主体为界,四周各外扩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20米

志石东三十米外,便是一条青龙,即“王吴水库胶州提水站水渠”渡槽部分,离地四米,为防渗漏大青石砌。
自志石往下,即向北,路陡了,下去的脚步不得不加快。再百米,王吴水库即在跟前。
面朝东,十米外,一建筑耸立,即“王吴水库胶州提水站水渠”渠首部分。这个渠首比王吴水库周围其他扬水站渠首复杂得多。第一,高度最高,由于位置在摩天岭下方,因此高度不低于摩天岭最高点,即水塔的位置,从水库水面算起,应在20到25米之间。第二,渠首连接渡槽部分因无地面依托,架设了多孔空腹式悬连线石拱桥,石拱桥托举渡槽,看着高而飘,实际非常稳重,如一只巨型蜻蜓,趴在水库南岸,一会儿低头喝水,一会儿向北瞭望,一会儿耸肩,一会儿微笑,胜似闲庭信步。
人与车都必须从石拱桥第一个巨大的桥洞通过,凑近了看出,渠首和石拱桥的建筑用材全部为巴山石,既壮观又漂亮,也十分奢侈。过石拱桥向东为提水站广场,三千平方大小,尽东侧为一条向水库延伸的长堤,像深入浅出的栈桥,仅仅略高于水面,可与水库亲密接触。
广场西侧,围绕渠首,建有一栋平房和一个小院,一个中年人进进出出忙着收拾,破烂沙发全部搬到了院外广场,院内包括渠首底层两个拱券桥洞堆满杂物。大院设推拉对开铁门,刷红漆。门垛上各挂一块亮光牌子,丝网印刷黑体字:

青岛南天门风景开发区建设指挥部
青岛飞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平房东山墙喷“水上古堡”四个白色大字,“水上古堡”和“青岛飞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之间的北墙喷了红色字:

清风明月本无价
绿水青山皆有情
二O二一年清明

大门南侧红漆喷:

青潍一体化
胶高一体化
同饮一库水
两地共欢欣
二O二一年清明

再南,喷亮蓝色大字:

水上古堡欢迎您
二O二一年仲秋

在广场与长堤设推拉对开栅栏门,门垛西面喷红漆字:

丹心写春秋
百年正风华

门垛东面喷红漆字:

共同管护蓝天碧水
牵手共享绿水青山

进“水上古堡”院门,由平房拐入西侧铁栏杆走廊,又一建筑凌空于水上,像画舫,以前为提水控制区,此处曾装有396千瓦机组,秒提水能力相当可观。“王吴水库胶州提水站”1972年秋开工,总干渠长6.4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333公顷。提水控制室对面,过空中走廊,仰望渠首的石阶,颇有仰望传说中的南天门之感。阶陡而漫长,陟陔怕风吹。太吓人了。恐高症患者是绝对拒绝攀登的。
渠首顶端东西两侧各留水泥匾池,东侧面刻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西侧面刻字:

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
毛泽东

李言谙
2025年2月24日

原载 阿龙书房
2025.2.24 21:53 山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龙丨2025年笔记(33-34)》 发布于2025-3-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