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知丨山田洋次、吉永小百合(中日影人交谊录之六) - 世说文丛

任知丨山田洋次、吉永小百合(中日影人交谊录之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每个镜头之间,都存在着神圣之灵。”

2.jpg
1969年第一部寅次郎

提到日本喜剧演员,中国观众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渥美清。早年他在浅草剧院当喜剧演员,1951年进入电影界后一直是配角。直至1968年与山田洋次合作《寅次郎的故事》才迎来转机,到1996年最后一部为止,这个大龄未婚日本流浪汉的故事讲了48集,是世界上播出最久的由同一演员扮演主角的系列电影。

3.jpg

(上图)礼帽、旧西装、内套坎肩,标志性造型为他赢得了“东方卓别林”的美誉。他还在《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片中饰演配角,给高仓健搭戏。 

4.jpg
山田洋次与谢晋

1996年8月4日,渥美清逝世,享年68岁。其实《寅次郎的故事》拍第47集时,他已到了癌症晚期,但未向任何人透露病情。当山田洋次正在家中创作第49集剧本时,接到了渥美清逝世的消息。为纪念老友,山田洋次特意重新制作了《寅次郎的故事25:寅次郎芙蓉花》作为纪念。

5.jpg
《远山的呼唤》电影海报

日本国民导演,山田洋次就是《寅次郎的故事》《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的创造者,他的影片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深深影响了全球观众。
1969年他的第一部《寅次郎的故事》问世,到2019年该系列第50部推出,持续整整半个世纪,作为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系列电影,那个小眼睛、看起来有些不着调却真诚善良的阿寅,陪伴了几代观众。
“我只是把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感受,即我自己的生活感受集中起来,塑造了寅次郎这么一个人物。”
据说在山田洋次上高中时,由于家境中落,父母不能给他交学费,于是自己想办法挣钱继续念书。当时小青年挣钱有两种方式,一是体力活,二是赚黑市钱。青年山田个子不大,搬重物体力不如人,所以选了“二”。黑市钱就是跑单帮,黎明即从家里出发,背着山里特产,翻山越岭,到了海边,卖了山货,再背回鱼干等海产。如此往复,能赚些钱。常来常往,渐渐有了熟人,即凑巧常在一起跑单帮的,结成一伙,彼此照应。
一路颇苦,买最便宜的车票,坐的是闷罐车,还常挤不进车厢,人一半在车里,一半吊在扶手上(我想那情形应相当于国内火车或公交车拥挤时)。长时间这样吊着,人是很疲劳且危险的,往往这时,一个伙伴就说,咱们就好像抓住树枝的猴子,千万抓紧了别掉下树。一听这话,吊着的人又有了气力,并且也不觉是那么的苦了。 这个爱说笑话的伙伴,其实干活并不怎么样,他背东西比人少,赚钱也少,为了怕浪费车钱,就打算不跑单帮了。因为他能在大家一路劳顿疲惫时,说些使人心中一松、脸上一笑的话,因此同伴们就说,你背东西少没关系,我们合伙给你出车钱。

6.jpg

(上图)在山田洋次后来编剧拍电影时,总是想起那个同伴,并将他作为寅次郎的原型。而在构思电影里的搞笑镜头时,山田导演总是和两个助手一起,三个人夜深为一句台词发笑——自身也快乐投入的作品,即使拙劣,也是真诚的(投入的时候也有苦,那也不能让观众看出来,必须让观众认为是很轻松地被拍出来的),胜过矫揉造作的高深——这是山田洋次的导演宗旨。
山田洋次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他能说过“中国电影的历史是从上海开始的,还在上世纪1930年代的时候,上海就做出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小时候住在中国东北的山田洋次(其父在南满铁路公司工作)对中国电影很熟悉,“我在学生时代就看过《渔光曲》,直到现在我还能唱出《渔光曲》的歌。”说罢,他哼了起来,时光仿佛在倒退。后来他结识了谢晋导演。谢晋导演不仅是一位知名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每次来上海谢导都会请山田吃饭,一起畅谈,有时候就是为了见谢晋导演,特地来参加上影节,这真是一大乐事。

7.jpg
《黄昏清兵卫》海报

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91岁的日本导演山田洋次再度登台。就在6月16日他出席了导演生涯第90部作品《你好,妈妈》影片见面会。该片是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参赛片之一,在上影节举行世界首映。片中扮演“妈妈”角色的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日本女演员吉永小百合。
已经迈入鲐背之年的山田洋次回忆起老友,有点伤感,在谢晋导演去世后,他曾特意赶来上海看望谢晋家属,以前每次来上海他都会去扫墓,“我们因电影结缘,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让我至今热爱拍摄电影。”

8.jpg
上海电影节的背影

1995年受邀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山田洋次带着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的作品《新的旅程》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荣获金爵奖“最佳导演”,谢晋导演亲自给他颁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参加山田洋次作品回顾展,2007年“武士三部曲”终章《武士的一分》入围主竞赛;2016年带着《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上影节参加展映……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由钱江晚报主办,瞄电影承办的“时·光”日本电影大师特展,特别放映了山田洋次《小小的家》《东京家族》《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三部佳作,也是一票难求。

9.jpg
《你好,妈妈》剧照

2023年6月这个夏天,山田洋次第八次来到上海国际电影节,来到上海影城一号厅,他带来了自己的第九十部导演作品《你好,妈妈》。过去十年间,山田洋次以致敬小津经典之作《东京物语》的《东京家族》及其后续《家族之苦》系列,在80岁之后再次站上导演事业的巅峰。观众也从《家族之苦》系列看到了独居老人等当代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
山田导演把镜头对准(日本)隅田川沿岸的老城区,整齐排列的老旧房屋尽头,树和天空一样高高耸立。我也想用刀一笔一画刻在银幕上,细致地描绘、拍摄出这个具有江户时代感的古老街区里生活着的人们,那些把这里当成故乡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的人生,以及他们活着的喜悦与哀愁。开机时,导演把这段话写在了创作札记中。

10.jpg

(上图)92岁的山田洋次依然拍片不辍,是当今世界仍在创作一线的最年长的两三位著名电影导演之一。《你好,妈妈》也是继《母亲》《如果与母亲一起生活》后,山田洋次“母亲三部曲”的收官篇。片中扮演母亲一角的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吉永小百合,她今年80岁了。

11.jpg

(上图)吉永小百合1945年生在东京,父亲是外务省官员,母亲是钢琴教师,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培养。 11岁时便接触到了一些演艺工作,曾参演东京广播电台的节目《赤铜铃之助》,同年成为儿童合唱团的小歌手,靠演艺工作贴补家用。13岁那年,她被《呼唤清晨的口哨》的电影导演看中,从此正式踏入演艺圈。

12.jpg
电影《玻璃中的少女》剧照

自1959年初登银幕开始,像朵永不凋落的花,永远娴静优雅,至今她演绎了120多部电影,她饰演的角色从少女、少妇到老妪,学生、舞伎、渔村姑娘、女老师、花道女、酒吧女、女作家、女记者,烧炭工的妻子、女囚犯、女医生……各类职业各阶层日本女性角色都在影像史上留下痕迹。走过60多年的演艺生涯,吉永小百合已成为永不落幕的影后,获得十次“日本奥斯卡”女主角提名,四次最佳女主角奖……

13.jpg

(上图)吉永小百合同样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在“中日蜜月期”与中国影人有交谊。早在1977年秋在中国电影业百废待兴之际,在团长木下惠介导演的带领下,吉永小百合与小林正树、松山善三、熊井启和仲代达矢等人访问中国,到了北京、大同、上海和桂林。除了她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外,也聆听到日本电影前辈的各种谈话,获益良多。

14.jpg
栗原小卷、渡边笃史、吉永小百合等游览长城

15.jpg
宋晓英和吉永小百合合影

1979年长影当家花旦宋晓英随电影代表团一行七人访问日本,司徒慧敏为团长携夫人、李俊导演、孟广君、编剧郑荃、在吉永小百合家里做客。宋晓英与吉永小百合尽管两国文化不同,语言不通,但两位女演员一见如故。一天晚宴前,吉永小百合拉着宋晓英去发廊做头发,还送她一件粉红色的旗袍。
1979年陈冲、张金玲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日本,陈冲一头齐肩微波短发,一袭红色裙装;张金玲大波浪短发,一袭黑色连衣裙,两人以时尚的艺术造型、精致的妆容亮相,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16.jpg

(上图)张金玲、陈冲以时尚的艺术造型和日本演员中野良子、吉永小百合在一起交流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演员栗原小卷和吉永小百合曾到访上海,并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刘广宁、李梓等进行了交流。这次访问不仅增进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也让日本演员有机会了解中国的配音工作。

17.jpg
栗原小卷(左二)、吉永小百合(右一)等到访上海,
与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刘广宁(右二)、李梓(左一)手拉手

吉永小百合堪称影坛常青树。2008年、2010与名导山田洋次分别合作了《母亲》《弟弟》,2012年还主演阪本顺治导演的悬疑片《北方的金丝雀》。由她主演兼制作的温情电影《不可思议的海岸物语》(2014)还荣获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8年出演《北之樱守 》(泷田洋二郎导演);2019年与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遗愿清单》;2021年主演《生命的停车场》 (导演: 成岛出);2023年与导演山田洋次再次合作《你好,妈妈》 ;如今依然在影坛闪耀。

18.jpg

原载 任性知日
2025.3.17 5:17 天津


任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任知丨山田洋次、吉永小百合(中日影人交谊录之六)》 发布于2025-3-2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