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周丨十字架下的千年悲歌:“选民”抑或“替罪羊” - 世说文丛

于学周丨十字架下的千年悲歌:“选民”抑或“替罪羊”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古老的创世传说里,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然而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与犹太民族共同生活的千年岁月里,十字架的阴影始终笼罩着犹太社区。当耶路撒冷的橄榄山山风拂过中世纪欧洲的犹太隔离区,宗教与经济交织的仇恨早已在历史褶皱中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令人战栗的果实。威尔·杜兰特在其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信仰时代》(上)卷中 ,专辟一节反“犹太主义(500—1306)”,以下是部分文字摘抄:

非犹太人与犹太人之间的仇恨根源是什么?主要的根源是经济上的,但是宗教间的差异加深或掩盖了经济上的敌视。信奉穆罕默德的穆斯林,怨恨犹太人不承认他们的先知。基督徒接受基督神性之说,发现基督的族人竟不承认其神性,极为震惊。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善良的基督徒并不觉得,让整个民族替一小群耶路撒冷犹太人在基督死前数天的行为负责任,是违反基督教义或不人道的事。《路加福音》述说一群犹太人欢迎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第19章37节),又述说当他背负十字架至戈尔戈塔,“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第23章27节),而且在他被钉上十字架后,“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第23章48节)。但是每到复活节前一周,虽有成千个讲坛在述说着耶稣受难的故事,却都忘记了犹太人同情耶稣的明证。基督徒心中腾跃着怒火,在那几天内,犹太人均足不出户,深恐人们因为冲动又导致另一次集体抢劫及杀人。
上千的猜疑及仇视来自彼此间的误会。犹太银行家最受敌视,主要与贷款利率高有关。当基督教国家经济有了发展,基督教商人及银行家侵入原由犹太人独占的行业后,竞争又造成彼此的仇恨,某些基督徒商人积极地鼓动反犹太主义。犹太人任公职者,特别是担任政府财政部门职位的人,自然成为讨厌赋税及怨恨犹太人的基督徒的攻击对象。由于经济与宗教的仇恨,对某些基督徒来说,一切与犹太人有关的事物皆令人讨厌,反之犹太人亦然。基督徒责备犹太人本位主义、排外,却不认为这是对歧视和不时受身体攻击的正常反应,应加以宽谅。犹太人的脸孔、语言、态度、饮食、仪礼,在基督徒眼中似乎奇怪得令人讨厌。……
在这方面,教会的态度因时因地而异。在意大利,教会保护犹太人,认为是《旧约》“律法的保护者”,也是经文合于历史及证实“上帝愤怒”的活生生的证人。基督教会议虽常常含有美意,但对犹太人的限制仍是主流,结果是定期地增加犹太人的苦难。……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II)宣告组成第一次十字军时,某些基督徒认为在誓师远征耶路撒冷的土耳其人以前,应先杀尽欧洲的犹太人。法国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接任十字军统帅后宣称要向犹太人报耶稣流血之仇,寸草不留,他的同伙也宣告要杀尽不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流血事件接二连三上演达两个世纪后,形成了一种景象。在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西西里及拜占庭帝国,9世纪后,只有少数迫害犹太人事件,而他们在基督教的西班牙发现了保护自己的方法。即使在德国、英国及法国,和平时期也很长,而每次悲剧过后的三十年内,犹太人口繁多,有些人又发达起来。虽然如此,他们的传统已将悲剧间隔期的痛苦记忆传了下来。对不停劫杀的恐惧,竟使和平时期变得焦虑,每位犹太人均须记住在殉道时应背诵的祈祷文。财产越是不安全,追求财富的愿望越炽热,可笑的是,只有街头浪人愿意问候戴黄色徽章的犹太人,一个孤立无助的少数民族的耻辱深入灵魂之中,摧毁了个人的自尊及种族间的互相友爱。在北方,犹太人心中留下了沉郁的“犹太人的悲哀”(judenschmerz,the sorrow of the Jews)的记忆,令人忆起成百上千的耻辱与伤害。
为了一个人死在十字架上,竟有如此多的人在十字架下牺牲!

经济决定论未必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残酷,因为失去了“祖国”,‌犹太人常常不能获得土地,从而陷入“职业诅咒”,犹太商人靠着流散各国的族人网络,垄断了丝绸、香料等奢侈品贸易。这激怒了本土商人——1290年英国驱逐犹太人后,伦敦商人立刻瓜分了他们的店铺。更讽刺的是,当黑死病爆发导致劳动力短缺时,犹太人竟被诬陷“投毒灭基督教”,真实原因是债主们想趁机赖账。而犹太银行家手中的账簿,已然成为这个民族被仇恨的催化剂。基督教禁止信徒放贷收利息(《圣经》说“借给弟兄不可取利”),却默许犹太人从事这份“不洁”的职业,这使得犹太人获得巨额财富。财富往往成为灾难的诱因,英国“狮心王”理查出征前,会突然逮捕全国犹太人,逼他们交“赎身费”。当民众抗议税负时,国王只需放出“犹太奸商剥削百姓”的消息,暴民就会调转矛头。1290年英国驱逐犹太人时,王室趁机抹除了欠他们的16万英镑债务(相当于50亿元人民币)。法国更夸张,1306年把犹太人财产充公后,国王用这些钱给巴黎圣母院贴金箔。当威尼斯商人发现犹太人占据了地中海的贸易节点,当巴黎市民目睹犹太税吏替王室征收苛捐杂税,经济竞争的烈焰便吞噬了最后一丝理性。法兰克福的皮革商人将作坊失火归咎于“犹太巫术”,纽伦堡的面包师傅指控犹太同业在面粉中掺入孩童骨灰——这些荒诞指控背后,其实质是赤裸裸的利益争夺。 
克莱蒙大教堂的彩窗映照着教会法的残酷逻辑:既然犹太人拒绝承认基督神性,就必须以“弑神者”的罪名,永远背负‌耶稣之死的千年黑锅‌。虽然《圣经》明确记载耶稣受刑时有许多犹太人哭泣,但每到复活节,教堂就会上演“犹太人杀害耶稣”的戏剧。1096年十字军东征前,莱茵河畔响彻的不仅是十字军的战歌。当戈弗雷的军队将美因茨犹太会堂付之一炬时,他们创造了新的仪式:用受洗的刀剑强迫犹太人选择死亡或皈依。狂热分子高喊:“去耶路撒冷前,先杀光身边的基督杀手!”
教会既讨厌犹太教,又需要他们活着当“反面教材”,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会议颁布的黄色徽章制度,规定犹太人必须戴黄色徽章,将神学歧视具象化为视觉符号。巴黎的暴民将《塔木德》手抄本投入塞纳河,看着羊皮卷在漩涡中沉没,仿佛如此便能抹去这个民族的精神基因。讽刺的是,正是这些暴力催生了犹太社区更严密的自治体系,阿维尼翁的主教们也奉犹太学者为座上宾,只为破解希伯来圣经的密码。
当中世纪教堂的钟声敲响时,犹太区的母亲会紧紧抱住孩子——她们知道,这可能是暴民来袭的号角。这种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直到今日仍在影响世界格局。从华尔街的金融博弈到中东的地缘政治,反犹主义的幽灵始终未曾消散。
理解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苦难,更是要警惕:当社会出现危机时,“寻找替罪羊”的古老剧本,随时可能换上现代演员重新上演。好在历史长河中,犹太这个民族以顽强的文化韧性,画出一道文明的折痕。这种在迫害与繁荣间不断摆荡的命运,恰似《诗篇》中“虽经死荫幽谷也不怕遭害”的古老预言,在血色黄昏中书写着文明存续的悖论——正是那些试图消灭他们的力量。

QQ20250327-123314.png

原载 读曰乐
2025.3.26 09:49 青岛


信仰与见证更多作品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于学周丨十字架下的千年悲歌:“选民”抑或“替罪羊”》 发布于2025-3-2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