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帝丨你等着挨揍吧 - 世说文丛

杜帝丨你等着挨揍吧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你等着挨揍吧.png

妻子过日子是把好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精神矍铄。我睡觉的弹簧床垫,早就有些凹陷了,她说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
修补终于落到了实处,这天她领来了两个修床垫的。我问怎么修?质量怎么样?
他们说他们是专业修补弹簧垫的,无论是沙发还是床垫,绝对修旧如新,平整有弹性,还保修三年。
哈,又一个三年,看来我要与床垫抗战到底了。
价格呢?妻子问。
便宜,换一个弹簧才五块钱,您就放心吧,咱明码标价。
妻子犹犹豫豫,我觉得即便有十个二十个塌陷的,也就是百八十块钱的事儿,无所谓。
来人迅速把床垫拆开了,看了一遍裸露的钢丝弹簧,他们用手压了压,说中间的几乎都坏了,大体数数要60多个,300块钱吧。
需要换那么多吗?看来简单修修也不便宜啊,妻子嘟嘟囔囔。
我也有些犹豫。不修吧,他们已经拆了一地,恐怕再弄起来也够麻烦的。
妻子咬了咬牙,手哆嗦着交了钱,一再嘱咐保证质量。
没问题的,绝对!他们边说边干,动作麻利,好像不到半个小时吧,捆绑连接,临走他们把换下来的弹簧也拿着,转眼没影了。
我们想不到被骗被坑。没几天那些所谓的新弹簧几乎全瘪了,我身下坑坑洼洼,有的铁丝还扎人,这觉怎么睡!
唉,按说勤俭持家是美德,可在套路和陷阱面前,任何美德都黯然失色,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妻子虽然住楼下,有新床垫,但她还是气吼吼满大街去找那两个修床垫的,哪有什么踪影!
我说算了吧,买个新的能花多少钱?
妻子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坚持坚持,老腰皮糙的,别那么娇贵。
过了几天,妻子又带了修床垫的人上来,说这次看了他们的身份证,还有保修电话,估计有希望。她盼望破床垫起死回生,花小钱办大事。
来的两人一老一少,听口音是东北的。拆开后他们指指点点,啊,你们被上次维修的人骗了,原来的弹簧是钢丝的,来人给你们换的是铁丝。你看我们带的弹簧,虽然十块钱一个,但质量好啊,与你们原来的配套,换上以后绝对成了崭新可靠的沙发床!
妻子弱弱地问一句,一共需要多少钱?
不贵,500块钱行了,咱这个还有保修期,我们有联系电话。
啊?差不多买个新的了。我有些别扭,可床垫已经被他们拆解了,修就修吧,但愿一劳永逸。
妻子不同意,说太贵了,不合算,缝个补丁,比买件衣服还贵。
两回事嘛,买新的不如旧的好用……他们一再动员。
妻子说不修了,窟窿越补越大。最后给了他们80块钱,那是必不可少的上门费。
我最终还是到家具城买了个新床垫。

这类得不偿失的事儿不少,都是妻子惹的祸。清洗厨房的排油烟机,她和清洗工说好了50块钱,但人家临装配前说里面有零件坏了,换一个85块。
清洗工举着一个黑乎乎的零件,说坏零件再安装上去,你的油烟机很容易起火,幸亏他清洗时发现了。
这钱你说拿不拿?不交这换件费,油烟机也不给你组装了,摊在地上你们自己处理吧,我们属于中途毁约。
我在信息城修电脑也是这样,过了几天接到电话,说电脑里面的零件坏了,换件需要380块钱,如果不想换,那你把有故障的电脑拉回去,只交100块钱的开机费、50块钱的杀毒费就行了。
不知道是不是巧立名目还是先斩后奏,咱不懂行业里面有没有猫腻。
前不久家里的水管漏水,我找了管子工来修,管子工说是铸铁管子使用多年锈蚀严重,最好全换成PPR管,消除隐患,大动作换大安逸。
有道理,问了预算,大约三千块钱。
开工后尘土飞扬,有些人仰马翻的感觉。
节外生枝频现,三千块钱早打不住了,这里需要加阀门,那里得要三通,破墙应该加钱,工时费也不够了。
什么契约?又不是国家外交,打官司连诉讼费都不够!
人家振振有词。
我想起一个哥们去莆田系医院看牙,进门时被热情接待,价格和医生谈得也挺好,坐到机器上以后来了问题,用的材料不一样,这个那个,国产的进口的,后遗症有轻有重,你想安全还是冒险,一辈子的事儿,别疼那俩钱。
温柔的严厉的,哥们被教育得晕晕乎乎,花了三万多,种了两颗牙。其间还为麻醉、过敏、呕吐、肿胀遭了些罪,至今心有余悸。
“可笑的是,我在手术台上躺着,医生拿着一袋东西在我眼前晃了晃,说看清楚了,这是进口牙粉。其实谁能看清楚?而且,你有必要给病人看吗?特别是在已经麻醉的情况下。”
哥们苦笑,摇头,丝丝拉拉,好像牙还在痛。
公立医院就好了?未必!几年前我到一家大医院挂了专家门诊,自述病情时说了没几句,专家已经唰唰唰写开了单子,说先去做几个检查吧。
单子厚厚的一摞,我下楼缴费时犹豫,就是个头晕,大不了个高血压吧。先做一半,好家伙,这也一千多。
第二天起来晚了,看手里的“彩超”几项检查,估计少说也得过千,去他娘的,不做了。
都知道公立医院也是赚钱第一,标语口号比较优雅——创收增效,人人有责。医生和科室有定额,按量提成,多收多得,产业化讲产能,是啊,既然都是吃,吃相不同而已。

我参加过一家大型制药厂的产品宣发会,巨大的广告牌,印刷精美的小册子、传单,一幅幅珍贵药材的彩色照片,标注着提炼出了这款药剂。
那些广告词大都是“荟萃大自然精华”“绿色植物安全保障”“造福人类健康”之类。
该企业一个熟人私下告诉我,他们生产线上没有半点药材,更没有什么植物,纯粹的科技与狠活。
我含蓄地向制药厂领导求证,他解释:“都是这样嘛,咱不是首创。”然后故作幽默道,“老婆饼里哪有老婆?哈哈哈!”
我说成分表两回事儿,不能误导,更不能作假。
厂领导严肃起来,“何必小题大做?夸张嘛,你看牛肉方便面,哪有那么多的牛肉块?是不是?”
我想说国外没人敢这么干,最后只是建议,也许撤下那些药材的照片更合适。
“成本控制,牵涉到很多问题。你们外行不该管这些事儿……”看来厂领导有些恼了。
买药的人不知道内幕,也不会让他们知道,多少辉煌,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干的一套,广告一套、实际一套,云山雾罩,暗度陈仓。患者吃亏上当,正是他们的利润来源。
这几天曝出记者暗访(罕见,也许是漏网之鱼),国字号的粮油公司,油罐车刚卸了煤油,接着装花生油。都是戳老百姓心窝的事儿,反响强烈。
网友的留言成千上万,能看出民意汹涌:
——容量动辄几十吨的罐车,残留个几十斤化工液体很正常,但混装食用液体后,这就不是一般的食品事故,形同投毒,就是投毒!
——罐车司机已经坦承,和煤油混装,还算干净的了。除了煤油之外,像工业废水、塑化剂、废机油、减水剂这样的化工液体,都会和食用油混装,对食用油的污染,危害也更大。其实这都是罐车运输行业公开的秘密,没人管。
——有人在核污水事件上急得上蹿下跳,这件事又陷入沉默无声了,我看这些人配得上他们吃的化工油料。
——这种混装行为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法》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极端漠视,杀人于无形啊。
——出事的中储粮,是根正苗红的央企,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自2004年以来,连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十强”,按说这样级别的企业最应该让人放心,毕竟你掌控着国民经济命脉,代表着央企的品质,可竟然罐车混装混拉数十年!这是一个何等魔幻的国度!
——连央媒都发评论了:这与投毒有什么区别?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该刑事量刑的,必须起诉法办!
——惊悚,恐怖!任何惨烈的食品安全事故都能发生,前面白骨累累,后面累累骨白,癌症越来越多,原因不证自明。
——躲得了地沟油,却躲不过煤制油,无处可逃,哀鸿遍野。
——按理说,这样的丑闻堪比当年的三鹿与三聚氰胺,但是中储粮在反思了长达一个下午后,产品已经恢复上架销售,好像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不知道该说啥了,丧尽天良的事儿,怎么越来越多、层出不穷!
——刚发生时我们觉得天大的事情,随着讨论的荒谬和争论的荒诞,上面的默许,最终一定会消散于无形。‍‍‍‍‍
甚至都没有人道歉。服不服?
——中储粮的回复很敷衍,几句空话套话。一直没有召回,没有追溯,没有谢罪,没有处理任何人,更没有赔偿。
——上面的人有特供,下面的人就等于没有保障,难道老百姓该死吗?
——留言的大都情绪化,不自量力的怂货,类似瞎咧咧,国家正规媒体曝光都没解决,你平头百姓嚷嚷有个屁用!
…… ……
发不完的牢骚,泄不尽的愤怒,道不清的委屈,洪流滚滚。
越加郁闷。
我经常想到卡夫卡的《城堡》,土地丈量员无论如何进不去,我是无论如何出不来,不知道谁掌控着咱们的消费大权生命大权,那么多的维修、家具家电、还有身体,你都说了不算。入口的食品形迹可疑,你无法溯源,战战兢兢。我们好像被不透明的东西罩着,混混沌沌,五颜六色,狼奔豕突,到处碰壁,你只能逆来顺受,被一道道看不见的耳光,轮番抽打。

2024年7月9日写于青岛

原载 杜帝语丝
2024.7.10 11:58 青岛


杜帝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杜帝丨你等着挨揍吧》 发布于2025-4-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