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笔记(43)
59
莫言文学的高密东北乡石桥和现实生活的平安庄石桥即“红高粱桥”互证着彼此的真实,在虚构和非虚构的世界演绎着各自的命运。同样,莫言文学的高密东北乡基督教堂和现实生活的基督教堂也存在着互证关系,虚构的教堂取材于现实生活真实的教堂,现实生活中的教堂被故事化情节化了。
瑞典传教士马洛亚牧师是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塑造的神职人员。牧师因战乱滞留在高密东北乡,主持大栏镇基督教堂的教务,说流利的汉语,传播福音拯救世人,办医院帮助村民解除疾病痛苦,办小学为孩子们启蒙,和当地老百姓相处融洽,与小说中的另一人物上官鲁氏发生恋情,生下上官金童和上官玉女一双儿女,后来,无法忍受黑驴鸟枪队的凌辱从教堂钟楼跳下殉道——在小说中,高密东北乡基督教堂有高高的钟楼,木楼梯和彩绘玻璃,阳光穿过窗户,照亮画着天使的油画。钟楼上,十字架屋顶下,可俯视大栏镇全貌,胶河逶迤东流。
这是虚构的教堂。
平安庄原名三份子荒,设立教堂一处,原址与2013年批准重建的高密东北乡基督教堂一致,位于村庄东北角,胶河南岸,面东背西。1939年,村民单子平捐地建起九间正屋作为礼拜堂,七间厢屋作为圣经学校,教堂由刘洪均长老负责建设,单子平长老负责日常事务。教堂主日礼拜,平时作为孩子们的学堂。外国传教士来高密设立教会时,常来平安庄教堂传道。1949年以后,教堂改为小学,不久学校搬迁,教堂因年久失修被拆毁成为空地。1982年大栏平安庄一带基督徒恢复礼拜活动。1995年经高密教会弟兄姊妹集资,买下大栏村五间平房做教堂,大栏村、平安庄和周边村庄的基督徒在此礼拜。
这是非虚构的教堂。
2012年12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10月,高密疏港物流园区政府批准建设东北乡基督教堂。地点为平安庄教堂原址,即村庄东北角,划拨土地7.47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包括礼拜堂、牧师房、接待房、伙房等,设计有雕塑、水景、方舟等,大门朝东。2013年10月20日,大教堂举行奠基仪式。
虚构与非虚构结合起来,自此,一座大教堂矗立在东北乡胶河畔,莫言文学中的基督教堂和现实中的基督教堂,合而为一,变成当地村民信仰生活的真实存在。
2015年5月4日,平安庄的桐花完全开了,风一吹,铜铃轻轻摇晃,声响还没发出,花香就淌满房前屋后、大小庭院和每个人的脸上了。这天上午,东北乡基督教堂举行圣用典礼。教会唱诗班高、中、低音部全体弟兄姊妹近四十人将齐唱赞美诗,地秧歌队分成两排也要比赛耍一通地秧歌舞,牧师身穿圣装,将为教堂圣工感恩祷告。天上地下,显现双彩虹。
我的兴奋自不待说。提着相机满村跑,平安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望见教堂高耸的十字架,巍峨与晨辉同在。我把喜信儿通报给莫言旧居,莫言家的石磨空转了两圈。我跑到村南头告诉胡同口的一对花牛母子,小牛崽跳起来顶我一下,我拍了拍它的屁股,没太用力。我跑去村东的大田,莫言写过一堵会唱歌的墙,我记得位置应该就在地头那棵垂柳那儿,唱歌的墙用空酒瓶摞成,风一吹便呜呜地唱,不休不止唱通宵,我到那儿站了站,现在那儿多出一间小屋,我把消息放在门口就走了,因为着急赶去红高粱桥。
我把消息带给石桥,和它一起仰望教堂的尖顶,站在桥中间正好可以仰望教堂的大红十字架。我说让我们祷告吧。它说花岗岩不善于言辞,喜欢默默地承受重量和压力,沉默就是祷告。河水比去年大了点,堵住桥洞的泥丘挖开了,河水流去下游,去年的枯草包括芦苇干掉的茎秆有的还没完全腐烂,新芽新叶从枯萎中生出,已经很茁壮,几只小鱼浮游过来,头一昂扬一昂扬的,尾巴一甩打一甩打的,扭起了水秧歌。流水说我喜欢唱歌,清澈的歌,唱歌就是祷告。小鱼说我喜欢舞蹈,欢快的舞蹈,舞蹈就是祷告。我望望白云,我说让我们祷告吧。白云说我喜欢自由自在,无牵无挂随意来去,自由就是祷告。我说让我们祷告吧。它们说让我们祷告吧。我说让我们祷告吧:“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2012年12月13日。斯德哥尔摩。莫言写道。这是我们离开瑞典的日子,恰逢瑞典的圣露西亚节。早晨七点,室外还是一片黑暗。敲门声,门开,歌声响起。一群身穿白袍、腰束红带、头戴橄榄枝冠、手捧蜡烛的男女,簇拥着一位头上顶戴着蜡烛的少女走进我们的房间。
她们为我们唱歌。歌声仿佛天籁,优美动听,扣我心弦。我听不懂她们唱的是什么,不,我完全听懂了她们唱的是什么。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已经到来。送她们出门时,我热泪盈眶。从网上我查到了“圣露西亚之歌”的中文翻译。
黑暗伴随着沉重的脚步走来
在农庄和村舍的四周
围绕着地球的太阳已被抛弃
只剩下阴影的笼罩
而我们昏暗的家中
她头顶光明的蜡烛站在那里
这就是圣露西亚,圣露西亚
无声的黑暗正在过去
人们听到了翅膀的声音
看吧,她正站在大门入口
身穿白色长袍,头戴金色蜡烛花环
这就是圣露西亚,圣露西亚
黑暗不久将会离去
从地球的山谷河流中
一个奇妙精彩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白日将会获得新生
从蔷薇色的天空冉冉升起
圣露西亚,圣露西亚
李言谙
2025年3月10日星期一
2025年笔记(44)
60
高密东北乡基督教堂圣用典礼那一天,在红高粱桥北,河堤之外大湾南侧,沙口子村民上石桥的入口处,遇到一块石碑。此碑不普通,从年份讲,应该在清末到民国那一带。从石料看,也可以,汉白玉的,当然极普通的那种。碑身不完美的地方不少,磕碰得厉害,尤其刻字的一面,有划痕,有磨损,上半部斜着一道大疤痕,仿佛白面团被锋利的铲子狠狠斫刬过,造成一个厘米深两个厘米宽的纹路。碑正面还有穿,故意钻坏的,没透,碑首下三个眼,碑身下半部分靠基座两个眼,眼中含锈,像泪水流在碑面,污了刻字,我猜想被人挪作他用过,比如当成一块砌墙的石头,砌在猪圈或牛棚,这类事情在破四旧年代不稀罕。
碑首穹形,刻四个繁体字,有汉碑笔锋:万善同归。很清晰,当是纪念碑了。纪念什么呢?下面密密麻麻刻着名字和钱数,是一块捐钱纪念碑。过去此类捐,大都用于建寺庙祠堂类,也有修桥筑路的,我把它设想为修桥用,修跨胶河的石桥,平安庄到沙口子的桥。不过,这座辛亥革命时期的石桥肯定不在了,因为它必然早于莫言照片中的“此桥”,当然,石碑证明了石桥比我想象的历史更长。有了一些历史,传说就多,所以一位叫“阳光”的读者朋友留言说:“小时候晚上不敢从上面走,传说太多……”
刻字模糊、损坏,有些勉强尚可辨认一二。比如第一行第一位写着“囗囗堂捐钱卄千文”(两个字损毁),是捐钱数最多的一个。第三位“臻福堂捐钱十千文”等。这些堂号,证明很早以前,在大栏村、三份子荒、沙口子、高平庄甚至公婆庙一带,商业形态就比较齐全了。《丰乳肥臀》塑造了一位大栏镇首富司马亭,他家的堂号叫“福生堂”,看来小说也非无中生有。碑中记载有一个捐钱人比较特别,刻的字是:万锡学捐大洋一元。这个捐钱记录给出了时间坐标,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刻字立碑年份。假如,举个例子,假如万锡学捐的是袁世凯像竖点“年”实口“造”版壹圆银元,当今市面的价格大概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假如这枚大洋是梅花版壹圆袁大头,目前最高成交价是1250万元人民币。
大清嘉庆年间,万姓三兄弟来到这个地方立村生活,人称三份子荒,1947年改名叫平安庄,今称平安村。1955 年,莫言生于平安庄。1980 年,平安庄更名为平安村。
61
读到万锡学捐大洋的字,我想要不要挖一挖碑周围,说不定挖得出这枚银洋,银洋埋地下那么多年,说不定又生了一枚,一枚变两枚,两枚变四枚,那可要笑不动了。我摸摸上下口袋,没带硬物,又不习惯握笔的手挖泥,四下一瞅,离最近的一户几百步,借个硬家伙说不定好使,但是,若说借锨镐一用的话,岂不被怀疑?一刹那,急出汗来,汗水顺着皱纹往下淌。怎么办?急中生智,终于想到慈禧太后一句话:三德子,罢了。
就这样,我放弃了发洋财的机会,从胶河北岸,过红高粱桥,回胶河南岸,往东北乡基督教堂走,走着走着猛一拍大腿,坏了,怎么没看看石碑的后面?转而又想,后面有什么好看,接着安慰自己,下回吧,下回看,下回来看不迟,留个念想,我心情平静了,亲自迈的脚步也平坦了。
2016年8月2日上午,时隔一年零三个月,我第三次来到红高粱桥,这次专为它而来,带了一把铁铲,绑在后腰,穿件大褂盖着,秘不示人。天太热,身体吃不消,没办法,铁铲在后面呢。我亲自迈着轻松的脚步,哼着小曲:“树上的鸟儿……”从南河堤走下引桥,感觉哪儿不对,脚下松软,我亲自弯腰查看,发现引桥加宽了,我一个瘦人走上面浪费,地上还撒了一层新土,泥巴子味让我好一阵兴奋,想抓一把放鼻子上闻一闻,理性制止了我,要端着,即使周围无人,也慎独,我甩甩头,拉直大褂,为了抚平皱纹和心绪。我继续朝下走,下面就到石桥,可是不对,石桥不是去年的石桥了,石头不是去年的石头了,桥洞不是去年的桥洞了,河床的水也没了,水没了,鱼就没了,鱼没了,水秧歌也就没了,水秧歌没了,文化就没了,文化没了,我来干嘛?还好草还在,芦苇还在,香附子还在,藨草还在,草安慰了我,我又高兴了:“树上的鸟儿……”
我摘下眼镜,揉揉眼,不相信是真的,石桥上一位美少女,双臂斜伸向上,像蜻蜓在荷叶上舞蹈,一起一伏,一瘸一拐,桥上来回踱步。说她美少女,因为她上身黑T恤,下身红灯笼裤,该鼓的鼓,该翘的翘,该细的细,该弯的弯,她一会走远了,一会又近了,不离开条石。去年一排三根条石的桥,现在四根,加宽了一根,所以美少女胳膊长了一截,流水步也大胆了,大胆朝前、朝后、朝左、朝右走,四处走。她开始转圈,旋着转,左右靠近了桥沿,没有,不是桥沿,是桥下,踩在空中,却不掉下桥去。她开始唱歌了:“树上的鸟儿……”我也赶紧转圈,想起自己也有胳膊,也伸长,一起一伏,一瘸一拐,我转圈,铁铲搞得后腰很不得劲,顾不上了,我也唱:“地上的碾盘……”她又唱:“我推碾磙……”我赶紧合:“你浇菜……”太激动了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开始往前跑,使劲儿跑,铁铲蹦了出去,挂上白杨树杈,去它的,我没在意,继续跑,一脚踢到桥头的立桩上,立桩被踢出一个坑,自己也飞了,贴着桥面飞,我亲自飞,用嘴刹车,声音刺耳。我喊了一句:“桩子是碌碡。”
李言谙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
2025 年笔记(45)
62
新旧红高粱桥都属于条石平桥。新旧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规模上。新桥立柱的高度是旧石桥的两倍有余,桥洞跨径与旧石桥相仿,近两米。承重梁、立柱、桥基都是钢筋混凝土预制,粗壮结实,整齐统一,望着充满力量。桥板为花岗岩天然石条,铺设与石桥的南北走向一致,旧桥并联三排石条,新桥四排,桥面比从前宽半米左右。目视宽了不少于半米,也许新的缘故。
新桥28个桥洞,按每洞跨径2米计,共长56米余,加上南北两端各约35米泥土引桥,全桥约长126米,跨胶河南北大堤,通平安庄、沙口子及两个村庄的土地。桥面条石并联形制,用石112块,南北桥头各多用一块,总计114块。桥面宽度3.5米。桥头砌青石挡水墙,与桥面及引桥等高,南北桥头东西两侧各设无雕明柱,柱高约半米。
2017年3月30日上午,莫言旧居北侧胶河大堤的柳树发了新芽,由于这些新芽,过路的风温柔许多,暖意融融,我掐下一根较长的柳条,弯成毛茸茸的圆拿在手里,边走边摇晃,仿佛哪吒在世。
我来到红高粱桥东侧,站在石桥与青济高速铁路桥之间,眼望尚未萌发的枯草和干裂的河床,挥动毛茸茸的淡绿圆圈,那些绿色犹如鲜艳的血脉,我把它挥舞成一种渴望。我相信红高粱桥知道我在呼唤流水。
63
2019年1月2日上午,在红高粱桥走了两个来回。自桥北向南数第七排最外侧条石西移三个厘米。
当晚,写作《阅读平安庄:莫言老家的空间与边界》。
李言谙
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