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春丨月儿 - 世说文丛

李鸿春丨月儿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认识月儿这个小姑娘已有好几年了,第一次见面,她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我所在工作单位的区工会针对当地棉纺工厂关停并转后大量的下岗工人开展扶贫工作。我们从奖励基金中每月拿出几百元扶助一家基本生活不能保障的家庭。一年多以后,我才知道我们这笔微薄的捐助是定向给了一家三口,男的因工伤瘫痪在床多年,女的严重心功能衰竭。有一个孩子上小学,家庭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在一次会议之后,区工会安排捐助单位的负责人到棉纺厂宿舍走访。那是一排排五十年代盖的三层开敞式楼房,从中间楼梯上去后两边走廊,一户一门,公用厕所在走廊两端,每户大约十几平方米,中间一道拉门隔成两间,外间大都有一个砖砌灶台,一口大铁锅,灶台明显留有旧式手拉风箱的痕迹。
走到最后一家,看到一个小姑娘正趴在一个旧式方木凳上写作业,亮亮的眼睛、整齐的娃娃沿,紧抿着嘴唇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工会领导与屋主人谈完话我才知道这就是我们定向捐助的对象。走访的人们退出去后,我留了下来,找了一个小马扎坐在小姑娘对面,她的妈妈支棱着双手不知所措地站在门口,我的问话大都是小姑娘代答。谈话中,我知道了她叫月儿,十岁,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干部。从五岁时,她就学会了洗涮做饭,当她妈妈也需住院治疗时,她就要两头跑,照顾父母。看到她在方木凳上写作业,我问:你一直在凳子上学习吗?她说:是的,从一上学就这样。语气平淡,把我的不解和惊讶轻轻地揉化了。我看到她的文具盒里有五六个各式样的铅笔头时,她说:这些都是同学们扔了我捡来的,还能用很长时间呢,我两个学期没买铅笔了。这时她说话语气有了一丝丝成熟孤傲的气息。
过了几天,心中似乎老是感觉有些沉重,就买了一打中华牌铅笔去了她家。没上楼就碰见月儿,将铅笔递给她,当时她只说了一句话:谢谢,伯伯。我又说了很多鼓励、鞭策的大道理,她似乎没再回话。
回到单位我把月儿家的情况告诉了同事们,大家不由得唏嘘不止,都说没想到豪华城区咫尺之内还有吃不饱饭的家庭。我安排办公室的同事,今后所里年节发福利,拿出一份给月儿家送去。
中秋节过去了,很快春节就要放假了,突然接一个电话,一听依然是月儿打来的。她上来就说:我不喜欢你们单位那些叔叔阿姨的怜悯,我愣了一阵才想到坏事了,这些头戴学士、硕士帽的学中骄子资从来是居高临下,不注意分寸。查问一番,知道了所里七八个青年律师这两个节日都去月儿家了,光月饼就送去七八盒,猕猴桃、花生油、干果等一送就是五六份。吃饭困难的家庭能吃那么多干果吗。我似乎隐隐感觉到月儿的自尊与率直的假强劲儿。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碰到月儿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问起月儿的情况。这位老师说、月儿很要强,从不喊苦喊难,学习成绩在全校拔尖,而且不偏科,家庭特别困难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同学。十几岁的孩子会剪裁自己的衣服,你信吗?真的!
记得是第三年秋天一个周六,我到邻近棉纺厂宿舍的一家公司调查一件法律事务。办完事十一点了,顺便拐到月儿家坐了坐,与她父亲谈了谈工伤善后处理的情况。她父母非要留我吃午饭,我说简单一点可以,弄太多东西我就不吃了,我还说我就愿意吃小咸菜。当时月儿也是刚回家,听说我同意留下吃饭,高兴地哼着歌曲在她妈妈指点下做饭。不一会儿,两个炖菜和一个炒辣椒就端上来了,一小盘白菜叶子,香菜根,萝卜皮腌的清脆咸菜拌在一起,几滴香油亮闪闪的在菜叶子上滚动着,特别诱人食欲,不知不觉一大海碗苞米面粥和一个大馒头就吃完了。月儿她妈说,这小咸菜腌了一大缸呢,都是我和月儿去菜市场捡来洗净了腌上的,愿意吃可再来,还可给你带一包回去。
很快三年过去了,定向扶贫结束了。据工会的人讲,现在低保统一由政府统筹社区负责。低保家庭都有基本保障了,但我个人与月儿的家庭似乎有了一种说淡不淡的联系。逢年过节我还要拐过去关心问候一下。我送给月儿的东西大多是得到的馈赠品,如人大会议上发的笔记本、签字笔和一些中学生课外读物。有一次,报社的一个记者朋友送给我一张书城的购书卡,我把它给了月儿,她高兴极了。没多久,她就把买的书籍列了一个目录告诉我。后来断断续续把几本书的读后感送给我读。又有一次,我去书城买了几张购书卡送给月儿一张,她似乎感觉倒是我特意花钱买的,脸上的笑凝固住了。我忙解释:你知道我还有两个与你差不多的外甥女,其中一个昨天过生日我就当礼物买了,一人一张,并不是特意为你买的。后来月儿过生日我也都是送她一本书,记得第一次是一本《成语词典》,第二次是一本《英汉大辞典》……最奢侈的是送她一部mp3,那是我的一个香港客户给我的,为叫她接受,以学习工具为名,真费了不少口舌功夫。
有年中秋,我去她家,她的爸爸妈妈高兴得不知拿什么招待我,冲了茶,泡了酸枣水,又倒了一大杯蜂蜜叫我止咳。她妈妈说;快叫月儿拜伯伯为干爹吧。我说好啊,我就缺个女儿。但我一回头,看到抿紧嘴唇的月儿,忙打哈哈地遮掩,拜不拜都一样,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月儿中考前夕,我去她家,她还是在那个方木凳上看书复习。她用的一支半个拇指长的铅笔头套着一个白色圆纸筒,一问竟是我五六年前送的那扎铅笔的一支。我的眼角似乎有点湿润,心顿时颤栗了起来,多可爱的小姑娘啊。我说好好学习吧,月儿,等你考上大学,伯伯负责你上学的全部费用。我相信,月儿肯定能考上一所一流的大学。不管月儿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她的人生都会是有鲜亮成色的。在这样困苦的家庭环境里,培养了这样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且能抵御各种世俗诱惑的品质和毅力,世上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现在月儿正在一所省属重点中学读高二,且还担任校学生会和共青团干部:我觉得月儿考清华、北大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呢?因为这孩子是不甘于平凡的月儿。

写于2010年9月8日
原载《青岛文学》,选入《青年文摘》《初中生之友》《长江文艺出版社年度散文集》及《中学生作文训练教材集》等书刊


李鸿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李鸿春丨月儿》 发布于2025-4-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