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克鲁格是谁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克鲁格是谁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伊瓦·克鲁格(Ivar Kreuger),瑞典火柴大王。

1880年3月2日,出生于瑞典克尔玛的一个火柴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兄弟都从事火柴事业。克鲁格在20岁时,顺利从皇家技术学院的机械和土木工程科毕业。之后,他远赴美国、墨西哥、南非等地工作。这段七年的人生经历,他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度过。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和管理经验。

2.jpg
1908年克鲁格在建筑工地(前右)

1907年底,克鲁格返回瑞典。次年,他与人共同创办一家建筑公司。几年后,成长为国内建筑业的翘楚并且排名位列欧洲前茅。
当克鲁格被标记为“瑞典火柴大王”时,实际上,他所涉足的领域更为宽阔。在他的工商业帝国中,包含建筑业、采矿业、金融业以及铁路、木材、纸浆、电影、通讯、房地产等众多行业。

3.jpg
延雪平在斯德哥尔摩西南300公里处

早在1844年,瑞典南部小城延雪平(Jonkoping)就开始了火柴生产。1855年,以红磷为原料的安全火柴发明后,兴起低成本与高品质的规模化火柴产业。1864 年,第一台自动火柴机在此诞生。火柴生产的机械化,为瑞典火柴的出口奠定基础。1868年,瓦尔肯(Vulcan)火柴厂在临近延雪平的蒂达霍尔姆(Tidaholm)开设。二十世纪初,瓦尔肯与延雪平火柴厂合二为一时,已拥有1600名工人,每天生产两百万盒火柴且大部分出口。延雪平-瓦尔肯公司(Jonkoping-Vulcan Co.),号称其时世界上最大的火柴厂。
 
4.jpg
蒂达霍尔姆在延雪平以北50公里处

1911-1912年间,克氏家族的几家火柴厂面临经营困难。克鲁格接受银行家的建议,将企业交由证券公司管理用以筹措资金。这为以克鲁格为核心,进一步整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火柴业创造契机。
经过1913年前后的几次兼并,克鲁格家族的火柴企业规模增大。最终于1917年与延雪平-瓦尔肯公司合并,共同组建瑞典火柴公司(Svenska Tandsticks AB),简称STAB。此时,企业员工的数量达到九千人。全球33个国家的火柴生产,开始与克鲁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5.jpg
克鲁格早期在欧洲出差的登机照

克鲁格开启的火柴王国和拥有的“火柴大王”美誉,不单单体现于经营规模的扩展。在提高生产、管理、分销、市场等环节,他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创新举措。特别是获取政府扶持的垄断,使得瑞典火柴公司成为世界之最。  
在美国,克鲁格除了创设其分支机构外,还寻求合作于1923年在纽约建立国际火柴公司。关东地震后,日本火柴业受到重创。1925年,瑞典火柴公司乘机进入日本。两年后,与东洋燐寸、日本燐寸制造、公益社等组成大同燐寸株式会社。克鲁格在美国和日本的渗透,已经提升至75%的市场份额。

6.jpg
1930年左右克鲁格在瑞典总部办公室

值得提及的是,1925-1930年间,当欧洲国家面临一战后重建的时代背景时,克鲁格利用美国和瑞典银行的资金向波兰、希腊、法国、南斯拉夫、匈牙利、德国、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贷款。由此,获得在这些国家经营火柴专利权,从而形成市场垄断的格局。
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于瑞典火柴向中国市场倾销的1920年代后期。除了收买日本火柴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外,瑞典火柴公司还在1930年10月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以2000万元贷款,换取中国火柴专利权50年的计划。由于国内民族火柴企业的强烈反对,最终并未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
 
7.jpg
伊瓦·克鲁格(1880-1932)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爆发及其连锁反应,导致克鲁格的资金链呈现巨大压力。在试图发行债券和短期银行贷款均未奏效的情况下,克鲁格的帝国离全面崩溃,仅剩一步之遥。
最终是1932年3月12日,克鲁格在巴黎寓所的神秘死亡,画上一个未解的谜团句号。今天,当人们无形中接触到Ericsson (爱立信)、SKF(瑞典滚珠轴承制造公司)等全球知名的商标和产品时,其背后都隐藏着克鲁格的背影。

原载  rossen
2025.4.23 00:01 青岛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克鲁格是谁》 发布于2025-4-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