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明丨摔跤宗师王焕喜和他的弟子们 - 世说文丛

刘开明丨摔跤宗师王焕喜和他的弟子们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今年是青岛摔跤宗师王焕喜先生100周年诞辰。先生2010年去世,至今已过去15年,但他的弟子们没有忘记这位老人,他们相约要纪念一下老师的冥诞。4月19日,由青岛市摔跤协会主办,青岛家樑足球俱乐部协办,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回首1957年,刚刚30出头的王焕喜先生就担任了青岛少年业余体校首任摔跤教练。他的同事中,就有担任足球班首任教练的杨昌先生。他们是青岛1949年以后最早投身体育工作的极少数专业教练。王老师家住小鲍岛的周村路5号,靠近大庙山(贮水山)和第二体育场。10岁那年,他和哥哥王焕福一起,拜台东武术宗师王玉鹏门下习武。青少年时,在日本人已经占领东三省的险恶局势下,进入青岛国术馆练武,主打中国式摔跤(他们的师兄弟凭借身上武功,不少人在七七事变后加入了崂山抗日队伍),多次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比赛的摔跤冠军。中国摔跤法种类:大绊三十六,小绊赛牛毛,王焕喜无不精熟,而他最擅长的,应数“缠麻花”,即被对手抱住后腰时的破解之法:要点是保持身体重心垂低、抓住对方胳膊和控制、缠腿发力摔倒对方。人人都知道李小龙克敌制胜的法宝是高踢腿,但他什么时候踢,踢你哪个部位,紧接着的第二次踢腿又在何时发力……这在实战中是防不胜防的。王焕喜将“缠麻花”运用得炉火纯青,比如,他在夹住对方脖子后,有时几乎是同时发力缠腿,有时则先等对方试图挣脱露出破绽时,再趁机缠腿,将对方摔倒。各种变化都在瞬间完成,常常使对手无法招架,败下阵来。
五十年代初推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体委专门列项培养国际摔跤教练,山东省应约抽调两人进京训练,济南的马庆宗,青岛的王焕喜入选。1958年,王焕喜又受命赴北京体育学院,跟随苏联国际摔跤专家系统学习最新的摔跤理论、规则、技巧和裁判细则。这时候的王焕喜,从雄厚的摔跤基础上,上升到新的平台,成为既通晓先进理论,又熟悉各类技巧的中国式摔跤专家。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王焕喜以山东队摔跤教练身份,率领青岛籍运动员李树章、杨世杰、姜振泰等人出战,李树章荣获全国重量级亚军,杨世杰获得第五名。在名流云集的国家最高级赛事中,一个地级市的运动员能够获得如此成绩,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遇到困难,青岛少体校解散。体校所在的第二体育场去不成了,但王焕喜并没有气馁,他征得市体委同意,率领弟子们转移到上海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在使用效率不高的文化厅继续训练,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顽强坚守着青岛摔跤这块仅余的阵地(他的人事关系一直在青岛体校,直至退休)。当时,不离不弃跟随他的学生有刘民孝、杨世杰、阎庆华、冯志德等人。两年后国家经济状况好转,组建青岛摔跤队时,历数各路名将,大都在这个小小的训练厅练过缠刁、泼脚、勾子、别子、穿裆靠……王老师保住了火种。此后他掌控全盘,文化宫内的具体训练交由徒弟李树章负责。岛城有名的曹老二(大名曹其安,回族),以及王学武、杜景龙、慧建宝、李崇贵这些摔跤场上的佼佼者,见到王焕喜,都会以发自内心的尊敬,轻轻叫一声王老师。在外地发展的王熙鹏、姜振泰等人回青休假、探亲、过年,一定会抽时间来文化宫学习、训练、请教,因为王焕喜是他们心目中的吸铁石和定海神针。另外,王老师在五十年代末,以及六十年代中期解放军大比武时期,两次分别在不同的军区担任过武术教练,培养了大批武术教官,为提高战斗部队的擒拿格斗能力,做出了贡献。平时遇到年节,部队与地方举行军民联欢,青岛摔跤队都要出面表演,王老师每次都以教练身份兴致勃勃地到现场指挥。从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凡青岛举行市运动会,他都被委以摔跤裁判长重任。王焕喜堪称青岛摔跤第一人,足以担当起青岛摔跤教父的名号。
要说王焕喜老师年龄最大的学生,要数今年80多岁的穆振远,这位技术全面的大徒弟,曾经多次获得青岛市摔跤冠军,现依然健在,受到大家的尊敬。另一位曾经跟王老师学习摔跤,后来被举重教练发现改学举重的徒弟,他的学生获得过六次举重冠军(包括世界冠军、中国冠军),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六名队员,现在是青岛举重队总教练(国家级高级教练)。要说王家樑如何迷上摔跤,还有些故事讲。他在山东外贸足球队当队员时,一次练完了球,正好看到体育场地下室摔跤房里有人在翻滚揪打着。他感受到那激烈对抗的气氛,看着喜欢,手脚发痒,便禁不住要上场试巴试巴。基本是个门外汉的王家樑,凭借强壮的身体和灵巧的身手,竟然先后战胜了一位中量级一位轻量级的青岛冠军。他朦朦胧胧觉着,自己也许有点这方面的天赋,这为他后来改学摔跤埋下了伏笔。1972年,王家樑被昆明部队足球队看中,并有幸在那里训练了一段时间,却因“海外关系”的原因被退回。看到从青岛同去的刘家茂、孙菊盛、王水龙等人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王家樑提着几件行李,黯然离开昨天还在里面呼喊跑动的场地,他内心的痛楚,别人很难体验到其中的烈度。早在1965年在青岛九中读书时,八一少年队就曾向他伸出橄榄枝,也是同一原因没有去成。两次打击,使这个年轻人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的梦想归于破灭。难道自己的体育之路就这样完结了吗?1973年初,在同泰橡胶厂干临时工的王家樑痛下决心,改学摔跤。他慕名前去王焕喜老师那里诚恳拜师,谁知王老师并不领情,说道:你在青岛已经很有名了,我怕教不了你……可王家樑并不死心,他三番五次地缠着老师,百般申述理由。王老师看他确有诚意,软了心肠,收下了他。就是在工人文化宫的训练厅里,王家樑埋下身子,从零学起,慢慢成长起来。现任青岛摔跤协会会长殷健,是王老师同期的学生。老师看这俩小伙子练习特别刻苦,身体条件也好,对他俩格外青睐,每次上完训练课,常会将他俩留下来“吃小灶”,一些摔跤秘笈,包括破解“缠麻花”的技巧,就在这种传承中悄悄保留下来。1974年,王家樑参加市内四区摔跤比赛,出场两次,一负一胜。作为只训练了一年多点的新手,这次比赛为他积累了难得的实战经验。再练3年。1977年5月,在青岛市摔跤友谊比赛上,王家樑获得市体委颁发的“中量级第一名”奖状。
但王家樑最爱的,还是足球。在把主要精力用于摔跤那些日子里,他也时常抽时间和朋友们踢踢足球,换一下活动方式。1978年,为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岛组建了市工人足球队,29岁的王家樑依然被选入队中。他和队友们在比赛地淄博踢得有声有色,夺得山东省足球冠军。八十年代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王家梁不用再为“政审”发愁了,但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已经过去,“政审”对他已失去意义。“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八个字之所以能成为名言,起因始自唐初诗人王勃对阴差阳错失去机会人生的感叹。王家樑收拾行装,告别家乡,挥挥手去了日本。经过历练,他在本家族于大阪开设的豪华酒店担任了老总,享受着发达国家上流社会的生活,天天不缺美酒名茶加咖啡。可“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20年过去,早已熟悉用一口流利日语应酬商务的王家樑,内心还是放不下生他养他的故土青岛: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各界朋友,难以忘怀;黄台路26号自家幽静的小洋楼,喧闹的汇泉黄土足球场,中山公园怒放的樱花,贮水山有名的108蹬楼梯,上海路和青岛九中的西式建筑……他终于飞回来了。此后,家樑足球俱乐部,杨昌杯老年足球赛,一系列由他出面组织、出资的足球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尤其是青岛的老年足球,在全国也属出类拔萃,享有很高的名声。这时候的王家樑,生活重心回归足球,摔跤倒成了业余爱好。 
但老师永远是老师,一定要去探望。那一天,王焕喜老师见到气宇轩昂时装鲜亮的徒弟提着礼品进了门,高兴得不得了——他最得意的两个徒弟,都在社会上闯荡得有模有样,他感觉做老师的脸上有光。王家樑时常开车带着王老师到足球场见朋友,有时请他随球队到全国各地观赏比赛,游览名山大川,让辛苦一辈子的老师,在晚年享受生活乐趣。一路花费,都不用他操心。王焕喜心里过意不去。他对几个老朋友说知心话时提到:“我早就看出家樑这孩子能行。重感情,讲义气,有古侠客遗风。”人只要活得久些,纵有拔山扛鼎之力,总会等来走平路也怕跌跤的日子,再加上唯恐给别人添麻烦的心理,使“老了很难”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王焕喜夫妇一生有个遗憾,就是没有亲生儿女,上了年龄后,生活慢慢只能半自理。王家樑看在心里,面对面跟老师说:“师父,只要我和你这些徒弟还在,你老的晚年生活就没有问题。有事,你跟我说一声。”衰弱的老师嗫嚅道:哪好意思老麻烦你们……此后,王家樑即使在外地,只要听到王老师或师母病了,都会立即安排学生或办事稳妥的朋友帮他(她)送医挂号、办理住院手续,联系陪床看护,回青后会在第一时间前去探望。王老师2010年去世,享年85岁。王家樑出面参与操办了恩师的殡仪安葬活动,他和当年的摔跤朋友们一起,像儿子一样为老师送了终。熟悉家樑的人多是看到他硬汉的一面,而少有人触摸到他心内的柔情。
王焕喜老师和他弟子们的经历似乎在述说着——人生往往由不同的遗憾组成,而幸福,存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之中。

2025.4.12

附:青岛市摔跤协会会长殷健在缅怀摔跤宗师王焕喜先生100周年诞辰聚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青岛摔跤界的新老朋友们,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齐聚一堂,为的是缅怀青岛摔跤宗师王焕喜前辈100周年诞辰。
王焕喜先生出生于1925年,家住市北小鲍岛的周村路5号。10岁那年,他和哥哥王焕福一起,拜台东武术宗师王玉鹏门下习武。青少年时,在日本军队已经占领东三省的险恶局势下,他俩进入青岛国术馆练武,主打中国式摔跤。那时候的武术就叫国术,中国式摔跤是武术的一种,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王老师有着很高的体育天赋,他在王玉鹏师傅的亲手指导下,每日坚持刻苦训练,对摔跤法种类的三十六大绊,数不清的小绊掌握得无不精熟,而他擅长的绝招,应数“缠麻花”,即被对手抱住后腰时的破解之法。王老师能够将缠麻花的技巧和转化在瞬间完成,令人眼花缭乱,常使对手无法招架,败下阵来。王老师曾经多次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的摔跤冠军。
回首1957年,30岁出头的王老师担任了青岛少年业余体校首任摔跤教练。他的同事中,就有担任足球班首任教练的杨昌先生。他们是青岛1949年以后最早投身体育工作极少数的专业教练。五十年代初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体委专门列项培养国际摔跤教练,山东省应约抽调两人进京训练,济南的马庆宗,青岛的王焕喜入选。1958年,王老师又受命赴北京体育学院,跟随苏联国际摔跤专家系统学习最新的摔跤理论、规则、技巧和裁判细则。这时候的王焕喜老师,从雄厚的摔跤基础上,上升到新的平台,成为既通晓先进理论,又熟悉各类技巧的中国式摔跤专家。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王焕喜以山东队摔跤教练身份,率领青岛籍运动员李树章、杨世杰、姜振泰等人出战,李树章荣获全国重量级亚军,杨世杰获得第五名。在名流云集的国家最高级赛事中,一个地级市的运动员能够获得如此成绩,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青岛少体校解散,但王老师并没有气馁,他征得市体委同意,率领弟子们转移到上海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在里面的文化厅继续训练,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顽强坚守着青岛摔跤这块仅余的阵地。当时,不离不弃跟随他的学生有刘民孝、杨世杰、阎庆华、冯志德等人。两年后国家经济状况好转,重新组建青岛摔跤队时,历数各路名将,大都在这个小小的训练厅练过缠刁、泼脚、勾子、别子、穿裆靠……王老师尽最大的努力,保住了青岛摔跤的火种。此后他掌控全盘,文化宫内的具体训练交由徒弟李树章负责。岛城有名的曹老二(大名曹其安,回族),以及王学武、杜景龙、慧建宝、李崇贵这些摔跤场上的佼佼者,见到王焕喜,都会以发自内心的尊敬,轻轻叫一声王老师。在外地发展的摔跤名手王熙鹏、姜振泰等人回青休假、探亲、过年,一定会抽时间来文化宫学习、训练、请教,因为王老师是他们心目中的吸铁石和定海神针。另外,王老师在五十年代末,以及六十年代中期解放军大比武时期,两次分别在不同的军区担任过武术教练,培养了大批武术教官,为提高战斗部队的擒拿格斗能力,做出了贡献。平时遇到年节,部队与地方举行军民联欢,青岛摔跤队都要出面表演,王老师每次都以教练身份兴致勃勃地到现场指挥。从五十、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凡青岛举行全市运动会,他都被委以摔跤裁判长重任。王焕喜堪称青岛摔跤第一人,足以担当起青岛摔跤教父的名号。
要说王老师年龄最大的学生,要数今年80多岁的穆振远先生,这位技术全面的大徒弟,曾经多次获得青岛市摔跤冠军,现依然健在,受到大家的尊敬。另一位曾经跟王老师学习摔跤,后来被举重教练发现改学举重的徒弟,获得过六次举重冠军(包括世界冠军、中国冠军),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六名队员,现在是青岛举重队总教练(国家级高级教练)。他认为,尽管以后在举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领着自己进入体育之门的老师,是王老师。老师的恩情永远不能忘记。过一会,王老师曾经的名徒刘民孝先生的儿子刘副局长也会发表讲话。
各位来宾:今天的活动,由青岛市摔跤协会主办,家樑足球俱乐部协办。我和家樑是好朋友,他比我大八岁,是我的师兄、大哥。我跟王焕喜老师学摔跤时,家樑已经跟王老师练了一阵子了。他的资格比我老。王老师认真教我之余,家樑作为师兄常常主动过来热心指点我,使我的技术提高很快。家樑作为王老师喜爱的徒弟,有很高的摔跤水平,在1977年5月青岛市摔跤友谊比赛上,获得了中量级第一名。说起来,我俩还都跟足球有缘分。参加工作时我进入青岛二轻局,局足球队的教练兼队员就是家樑大哥,我在他的“领导下”,在局足球队担任守门员,参加了许多次青岛市的足球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以后我参军,在一个大军区足球队也担任守门员。尽管分开了,但我和家樑大哥的友谊一直保存着,半个多世纪了,直到今天。
令我们悲痛的是,王焕喜老师已于2010年去世,享年85岁。
一晃15个年头过去了。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老人家对青岛摔跤事业做出的贡献。
王老师晚年身体多病,日常起居有困难,需要有人照顾才行,可他没有亲生儿女。我和身边师兄师弟们合计之后,决定把照顾老师的责任担当起来。这里面,家樑大哥发挥了很大作用,尽了心出了力,像儿子一样,为王老师送了终。同时,大家也为弘扬中华民族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做了一点事情。
各位来宾:青岛是一座有着雄厚体育基因的城市。作为青岛摔跤协会的会长,看到今天这么多领导和朋友前来聚会,气氛热烈,我心里很激动,很高兴。希望大家今后更加关心协会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青岛的武术包括摔跤项目的水平再提高一步,共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刘焕喜.jpg 王焕喜先生

微信图片_20250424095317_副本.jpg 左为王家樑先生

QQ20250424-100131.png 缅怀岛城摔跤宗师王焕喜百年诞辰活动,中为王家樑(视频截图)

QQ20250424-100159.png 缅怀岛城摔跤宗师王焕喜百年诞辰活动,中为王家樑(视频截图)

QQ20250424-100206.png 缅怀岛城摔跤宗师王焕喜百年诞辰活动(视频截图)

QQ20250424-100145.png 缅怀岛城摔跤宗师王焕喜百年诞辰活动(视频截图)

刘开明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刘开明丨摔跤宗师王焕喜和他的弟子们》 发布于2025-4-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