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绿石天成琵琶形镇纸叙记(姜寿民遗作) - 世说文丛

文史丨绿石天成琵琶形镇纸叙记(姜寿民遗作)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曾充作案头日用镇纸的微型绿石琵琶,数年前就已经不再使用,移进书橱,跻身于寒斋珍玩之列了。因得来出于巧遇,忆及四十载往事,犹如在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偶仿崂山海畔绿石湾,行经沙滩、石群衔接处,时石嵌沙中,仅现鹌鹑蛋大端点。黄沙衬托,浅水漫其上,绿色可人。初以为石翠碎片,然推之不动,即徒手挖去,及见全容,欣喜莫名。石长不盈掌,宽仅寸许,体扁,上狭下阔,首端突起如脊,酷似西域乐器琵琶;通体碧绿,浮翠呈鸟羽般的丝光。其底平,周边圆钝,平行移动时略无阻碍,俨然一件天成的镇纸。
物不假人为加工修饰,自然状况下达到堪比精心设计之效果者,辄谓之天成。斯义于斯石,至为切合,视为天成,私心以为不可谓谬。
以史上名石流传状况分析,石无嘉铭,难得其传。故不揣谫陋,苦思为之铭。少时,曾读古人“听有音之声者聋”之论,因悟听于无声,是为真聪,是为神会,或曰感应。此器无腔无弦,无钮无徽,天成琵琶,岂徒然欤?遂决定参此立意,试为铭。
稿经三易,铭终成。
铭曰:“无弦之音,不听之听;抚此绿绮,歌引蓬瀛。际涛浪之激越呴,冥乎其会心声。”
偶然驻足,仅弓身之劳,遂有此得,可不引为幸事哉?噫,一物之微,遇之在天,天成斯珍,自宜箧藏。取譬取喻,湛然在思。玩物之讥,余无所计焉。寒夜复睹,泚笔补记。

壬辰嘉平于 别木山馆

(此文获山东省观赏石协会崂山绿石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崂山绿石征文”一等奖,刊于崂山绿石观赏石文化丛书卷三《石文同雅——崂山绿石征文获奖作品墨迹》,郑俊坤、宋京明主编,青岛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六月版)

琵琶形绿石镇纸.jpg 琵琶形绿石镇纸(姜寿民 藏)


王作亮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文史丨绿石天成琵琶形镇纸叙记(姜寿民遗作)》 发布于2025-4-2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