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春丨扬州的记忆 - 世说文丛

李鸿春丨扬州的记忆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瘦西湖.jpg

一位博友在博客上留言,邀请我去扬州,我便瞬间涌出了一些关于扬州的记忆。

我去过扬州两次,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但静下心来想了想,扬州给我的记忆有点清晰,有点醇和的味道。

扬州属于江南吴越之地,小巧如一位婷婷如立的少妇,玲珑透彻,晶莹闪闪的小城对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想到扬州先想到瘦西湖。赏心悦目的瘦西湖,仅这一个“瘦”字想必就把杭州西湖比成了一个胖胖的略施粉黛的贵妇人。瘦西湖是浑然天成的,不事雕琢,我曾在湖上的五亭桥上呆坐一下午,恍然与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漫步。

扬州是一座古城,它的历史大概早于青岛几百年,印象中的扬州市民其悠闲而惬意的生活方式令人羡慕,无论干什么都有点慢、软、散的感觉。我见过几多扬州女子,容颜姣好,语声细软,很少青岛女人那人高马大的粗壮身材,大咧咧说话的粗重腔调。

我在一个街头公园听过几个扬州女子在唱戏,声音都是软软的,嘴角始终挂着浅浅的微笑。我两次都住在老市区, 一条杨柳成荫的河道旁,黛青色的城墙边上,早上常常被悠扬的丝竹声缓缓揺醒。石板街、青砖甬道,不同于北方城市的市井苍陌,别具一格的花园亭榭,那旅馆深处有个花园,静谧的湖光山色尽在其中。第一次住好了,第二次去是隔了二三年,竟也奔了那老地方去,发现那人、那屋、那空间竟没有多大变化。

扬州饭菜的味道是淮扬菜系,扬州菜做工细致、精到,很有讲究。我记得一种干菜,泡好炒来吃,送入口中久久不愿吞咽,那味道真是能浸入骨髓的。当然感觉最好的还是点一盘扬州炒饭, 端上来的犹如一盘晶莹刎透的玉珠,红、黄、绿、白、翠,不亚于一道工艺品。后来在青岛有的饭店也能吃到扬州炒饭,那视觉与味道就没了,也就是吃了一碗鸡蛋炒米饭,不过有几个青豆和红肠丁而已。
 
留在印象中最深的还是在扬州修脚,印象中那时扬州洗浴就很发达,但不是我们这里很豪华的那种洗浴中心。修脚师傅大都五六十岁,刀功细腻,技艺精湛,那双手给你揉几下似乎就会轻松许多,多达几十种各式刀具,花样繁多,而且价格并不太贵。我经常出差,很少在外地理发,两次去扬州都在那里理了发,修了脚。为此,我在青岛就结识了一位理发的扬州老师傅,有六十多岁,个子不高、干巴精瘦,曾在辽宁路曙光理发店工作,后来退休在大窑沟的一个理发店帮忙,我常常打的去专门找他理发。我记得每次理完发,他都用双手给你把脖颈抻一抻,肩胛骨捏一捏,不过三五下,却使人备感舒服。

扬州还有个大明寺,据说欧阳修住过,在寺里饮酒作诗,欣赏风景,那个他坐过的石凳上,我也稳稳地坐了很长时间,似乎也感悟出点诗文的灵感。有一句古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谁作的记不得了,大概指的是一位帝王怀念扬州的诗情吧……

想了想,扬州的记忆也就这么多,还有大运河、二十四桥、印刷博物馆等,记忆并不那么深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相识相交的扬州人,文化遗韵、城市符号是寄于一个人又一个人身上的,由人的相交才会产生感情从而相思缱結。我两次去扬州都是为青岛的一家公司追讨欠款,那欠款人很赖,住在扬州,但不是个扬州人。

写于2009年10月



李鸿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李鸿春丨扬州的记忆》 发布于2020-9-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