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一见丨想到哪写到哪(7) - 世说文丛

​管窥一见丨想到哪写到哪(7)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说你写点高雅的,靠,咱就是一个低俗的人,写不出来高雅的文字,怎么都觉得低俗比高雅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誉为通俗易懂,更何况现在所谓的高深咱也整不明白,有些人写得头头是道,居然有一天再看不到他的文字了,后来知道是写得有点玄乎,管理者看得眼晕,不得已只能让他自己写给自己,少在大众面前“卖弄”,有些人不愿意看了,认为那是不讲政治的表现。

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年没有正形地去写,把想到哪写到哪的角度定性在生活细节的小感觉上,谈自己个人的看法,真正意义上做到“接地气”,就跟中国大妈闲聊一样,从家长里短入手,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大发议论,只代表自己的看法,绝不去迎合某一些人希望的那样口径,用最时髦的话活出自我。

博客已经成为生活日志,把每天自己觉得可以说的一些事情陈述一下,留给未来的自己,或想了解曾经的自己的那些人,当然这种可能性根本就没有,人死如灯灭,过上几年就一点印象就没有了,到了下一代那你就更无声无息了,所以不要想得太好,用自己的话说,每天能写点文字,就是告诉认识我的人这个人今天还在。 

像我这样在存稿箱里面还有一点储备的文字,估计还可以骗一部分人认为你还健在,其实不过是之前的储备而已,这样想来也有点不地道的感觉,人就是在这样的相互矛盾中度过,当然给自己戴高帽,这也是在不断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几两重。

到了周末你会发现很多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所以你感觉每一个周末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例如在很多天之前,一位朋友找我,问我能不能参加一个艺术活动,后来我知道他不仅仅是找了我,而且把几乎能发动的人都找了,知道这是给活动造势,为了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给朋友面子答应了下来,但心里面还是有点感觉不舒服。

这些年参加的这些活动太多了,感觉有点审美疲劳,就像我说的那样对组织者而言,都认为那是对艺术和文学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上那就是组织者和策划人的自我感觉,更多的人就是去看热闹,用我的话说,更多人都是吃瓜群众,他们就喜欢热闹的场合,至于对艺术和文学有什么现实意义,跟他们一毛钱的关系没有,就是一个大牌来了,无非就是明星效应,谁还管这个人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用我的话说跟去动物园看动物的感觉完全一样。 

我曾经写过,四十年前一位国外的元首到小城访问,管理者想的不错,想让这位元首感受到人民对他的欢迎程度,有限度地组织了百姓欢迎的场面,结果所在区域全城空巷,在这位元首经过的地方坐满了看元首的百姓,让这个元首大为光火,走了没多远就主动要求返回,说这不是在欢迎,这是在看非人类的动物。 

这种凑热闹的场景屡见不鲜,就像我写到的那样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都会有大批的市民涌向公园,总觉得人越多越热闹,而且到那里面大多都是去看动物,感觉动物不如人类,到现在来看作为动物而言到底是谁看谁还不知道,我常用一个比喻那就是蝗虫。 

近些年小城的文化艺术圈活动频繁,假如你有精力或热情,那你几乎这一年的周末不用干别的参加这些展览就够你忙活的,而真正受益的不是观众,而是留下举办名声的那些艺术家,在他的艺术简历上可以写到曾经单独举行过某一个题目的艺术展,或者是某一本书的签售仪式,再就是在某一个沙龙讲过课等等,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积分过程”。 

我曾经专门写过类似这样的艺术活动,总会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开幕式,之后以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凑到一起庆祝活动圆满开幕,去某一个酒店喝一个一醉方休,这个活动几乎就算做事结束了,放心到了第二天展览馆里面有呈现门可罗雀的样子,这不是我们小城的习惯,到处都是这样可以说是无一例外。 

exibition.jpg

画展也好,活动也罢,用我的话说形式大于内容,当然也有认真的,在活动期间组织研讨,但是你会发现没有几个人能够坦诚地讲述自己对艺术和文学作品的真知灼见,所有这些活动就像放凉的茶水,已经没有了原本的浓烈的香味,所以到了现在这样的活动尽可能不去参加,认为这对所有人都好,因为态度决定了你对艺术的内心想法,何必拘于这样的形式,真的想学点东西,去跟那些接近的人交流,去找高手交流。

这是一个在小城东部举行的活动,自己之所以答应前往,除去朋友的面子,更重要的是去那里淘书,知道哪里有小城最著名的书店之一,在很早之前自己去过几次,也是在那里搞的一个艺术家的展览,因为时间匆匆没有细致的去看那里的存书,也正是有这点小的想法自己还是乘公交车去了。

两个活动放在一起搞,而且感觉两个活动有点不搭界,但是作为策展人就是这样去想的你也不能说什么,你就是一个被邀请的人,也不需要你说什么,更没有让你提意见,在这之前那些界定和吹捧早就准备好了,一定会是皆大欢喜的最终结果。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还是提前赶到那里,在离开幕式还有一段时间的大前提下,你可以安静地在那里观看,不需要去跟去凑热闹的熟人应酬寒暄,影响你的感受,也感觉对艺术家的作品的怠慢,就这样自己认真看了那些展出的艺术作品,只能说用艺术家自己理解去表现那些在他心目中的艺术家,我不认为有什么新意,把特定的人物做变形或虚化,并不能代表所画艺术家自己的真实,那是艺术家对那些人的瞬间感受,或许找准了某一个特定的艺术特质。 

从那里出来知道已经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并不想去跟那个邀请你的人见面,知道此时的他正在感受着他扮演角色的快感,因为他是主持人,他需要在众多的吃瓜群众面前表现,满足一定的内心需要,扮演一个了解艺术家的样子,实际上每一个艺术家都是孤独的,都很难被别人了解,即使他的艺术作品展示在哪里,也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笔下呈现的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到了另一个公共空间,你就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你知道在这里你可以有众多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只看不买,不过自己知道这并不是我的风格,就这样一个人慢慢地在那里浏览,像以往那样发现了心动的书,会记下所在的方位,最后凭着记忆去取,假如还是有被忘记的书,这说明你对那本书并没有达到非常喜欢的程度,就像你看到一个美女,一转眼就把她忘了,毫无疑问她在你心目中并没有多重要。 

无论这个书店有多雄厚的经济实力,或者是有多好的优惠条件,作为读者而言,我坚信书店的经营者最希望的是读者的慷慨解囊,而不是在那里蹭书看,我到现在依然坚持对书店好就要买他的书,只有买他的书你们才会更长久地相处,就像你的爱人只有全身心的爱她才会天长地久。 

即便自己买的有限,但觉得已经做了读者应该做的事情,便一个人大摇大摆的往回走,听到下面开幕式的讲话的声音,更知道这个声音再过半个小时又要回响在二楼的阶梯空间,那些热衷于表现无所不知的人们会在哪里聚集,谈论他们内心里的那些想法。这些人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阅读是一件非常隐秘的事情,是你与作家单独交流的机会,跟吃瓜群众谈神秘谈象征,那基本上跟对驴弹琴没有什么两样。 

乘公交车坐十三站回到家中,放下书,喝口水,倒在床上迷上一觉,晚饭后坐在这里把买的书拿出来,跟它们说,晚上好,再往后就是把这些小感觉记述下来,接下来的事情不说就知道,回到床上继续充电,明天醒来感谢命运之神,明天醒不过来,盖棺论定,这个胸无大志的庸俗的小人。



管窥一见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管窥一见丨想到哪写到哪(7)》 发布于2020-10-2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