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丨欧洲随笔(之六) - 世说文丛

落叶知秋丨欧洲随笔(之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比萨斜塔

乘车离开佛罗伦萨去比萨看斜塔。比萨斜塔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国山西应县木质结构的释迦牟尼舍利塔并称之为世界三大名塔。埃菲尔铁塔最高;比萨斜塔斜而不倒;释迦牟尼舍利塔高67.31米,建于1056年,历经多次地震、雷击、炮火仍安然无恙,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塔。
比萨小城离佛罗伦萨不远,乘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比萨的奇迹广场。它之所以被称之为奇迹,就是因为坐落在比萨大教堂之侧的斜塔。广场上的大教堂建于1064年。圆柱形白塔建于1173年。当初它不过是为点缀大教堂的补充之作,但因在建筑过程中的倾斜,使这座当初的陪衬物,反客为主抢了大教堂的风头,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然而当看到这座举世闻名的斜塔时真有点失望——这是“塔”吗?与中国那些檐牙高啄造型美观的宝塔比起来,它不过是个乳白色圆形直筒的八层高楼。
导游介绍道,这座55米高的八层塔体建在只有3米深的沙质地基上。(欧洲建筑的塔层为双数,中国建筑的塔层为单数)当建到第三层时就开始倾斜,当时“停工”的意见占多数,但大教堂的红衣主教坚持继续向上建造。工程几经搁浅,终于在1350年全部完工,塔体的倾斜外观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斜塔,然而不可思议的重力原理又使塔体顽强屹立。自此之后比萨斜塔成为奇观,又因伽利略在斜塔上面做过震惊世界的物理实验,更是引发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出生在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卡里洛·伽里略(1564-1642)继承了科学家布鲁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之说,一生致力于对宇宙的探索研究,坚持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之论点,反对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创造的地球是宇宙中心,教皇是上帝派在人间的代言人”之说,因而被教会宣判为异教徒。在教会以绝对势力统治意大利及欧洲很多国家的中世纪,被教会宣判为异教徒就意味着被捆上火刑柱烧死。但是伽俐略不惧威胁迫害。
伽俐略在担任比萨大学数学教授的26岁那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慨,手执两个重量悬殊的铁锤爬上了斜塔顶层,当着众教授之面,将一个重一百磅的大铁锤和一个重一磅的小铁锤同时投下来,两个铁锤同时落地,而不是如亚里斯多德说的相差一百倍,推翻了人们所崇拜了两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的“物体从高处坠落时,因重量不同落地时间也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之定律。但这次成功的科学试验却被思想僵化、恼羞成怒的教徒们和学术权威们斥之为异端邪说,将年轻的数学教授赶出了比萨大学,从此伽俐略开始了在欧洲的流浪生涯。他在不断逃避教会追捕中,仍然通过学术演讲和著书立说坚持自己的科学论证而遭到教会的仇恨报复,于70岁那年被罗马教皇诱捕,关进宗教审判所。鉴于伽俐略数十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讲学的影响力,教会不敢像对待30年前的布鲁诺那样判为火刑烧死,而是在拷问室里残忍地对老人进行人身侮辱和酷刑折磨。奄奄一息的伽俐略出狱后双目失明,最后孤独地死在了佛罗伦萨郊外的山林之中。
现在,正是夕阳晚照,耸立在草坪上的乳白色斜塔在霞光的映衬下分外明艳。八层塔体上的廊柱像一圈圈门户环绕着圆柱形的斜塔,烘托着顶层的大钟。
仰望斜塔,仿佛看到了那个手执铁锤正在攀登的青年教授,仿佛听到了两个铁锤同时落地的历史回响——这证明科学真理的回响震撼着黑暗的教会,为那些披着神圣红衣、宣扬着愚民邪说的专制者敲响了丧钟!

威尼斯

坐上号称“水上巴士”的游艇向威尼斯水城驰去。
上岸后,来到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广场上游人如潮,地摊密集。地摊上多是中国人在推售廉价的旅游纪念品。小陈说这些中国人能吃苦,不计时间,廉价小商品直接从中国一些乡镇进货,生意胜过意大利那些小店铺商人。意大利人讲究享受生活,平时上班朝九晚五,双休日度假旅游。商人们抱怨中国人抢了生意却又无可奈何。
意大利人的商店里多是威尼斯的两大特产:假面具和玻璃制品。那些假面具做工精美,造型奇异,曾是欧洲王室贵族们专门用以舞会狂欢的艺术品。彩色玻璃制作的鸡狗鹅鸭、虎狮牛羊等动物可爱生动,富有情趣。
小陈给我们介绍了女导游小丽,然后约定十一点在广场钟楼下集合。
小丽说,这座举世无双的水城建于中世纪之前。难以想象,它的楼房地基建在亚得里亚海潮中的低洼沼泽岸上。那些被贵族社会歧视的下等人以顽强的意志用人力车运来大批的木桩和石头,在这海滩泥地中硬把一根根木桩、一块块石头密密深深地打了下去,年复一年,奇迹般盖起了楼房,建成了崭新的移民区。这片泥滩海水被疏通了泥沙之后,水路成为通向东方商贸的通道,威尼斯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当时很多地区来此商贸的钱币不统一。于是精明的威尼斯人首创“以物代税”之法则:即外来商船通过河道时必须留下百分之十的货物以取代关税。威尼斯靠着这独一无二的水上交通和关税开始致富,财富积累使威尼斯在十世纪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
居住水城的威尼斯人在开采了珍稀的天然水晶进行加工之时,发明创造了人工合成水晶,继而又发明了成本低廉的玻璃。在玻璃之基础上又发明了镜子、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法国凡尔赛宫中昂贵的水晶灯,镜厅中的十七面大镜子,还有欧洲教堂,各皇宫的玻璃都是来自威尼斯。威尼斯人用独家秘笈生产制作的玻璃产品对世界各地贸易,从中牟取高利。
1797年拿破仑攻占威尼斯后,取得了富商家族保存了六百年秘不外传的玻璃工艺制作配方,将此工艺配方作为一份厚礼献给了他的岳父奥地利国王。此后玻璃由贵族的奢侈品逐渐普及,成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平民用品。
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古老的玻璃工艺厂。走进一座古旧的楼房,里面有简陋的机器。一位秃头顶的中年师傅打开电源开始操作。十多分钟后,看到机器内的容器中有橙色液体流动。中年师傅手拿一把长长的尖头摄子,把容器内粘稠的液体缠绕到工作台上,开始夹着这种液体左旋右转,上下拉动——像变魔术似的,一匹橙黄透明的小马呈现在工作台上。在大家惊叹之中,师傅又用摄子细尖挑开小马的眼睛和嘴巴,分开小马头上的鬃毛,理出尾巴上的细纹。小马形神毕肖,昂首站立,可爱极了。这时师傅拿出一张纸在小马身上一划,纸立刻燃烧。导游说,这时小马的体温也在五百摄氏度以上,需十多个小时后才能完全冷却。
我们崇敬地和这位工艺大师合影留念。
中午大家按时集合在广场钟楼下,小陈带团队来到楼区水道岸边,六人一组乘小船去水城内参观。撑船的帅哥们一个个身材修长健壮,穿蓝条海魂衫牛仔短裤,手执长篙立在船头。他们看到我团队中的那几个北京美女,激动地又是飞吻又是狂呼“妹(美)女,妹女!”争先把小船划近岸边。一个帅哥还脱下海魂衫吹着口哨向美女挥舞。在一片笑声中,北京美女笑着向那些船夫帅哥们挥手致谢,然后应“挥衫者”之邀,和美女同伴们上了他的船。在一片呼声中,赤膊小伙子穿上海魂衫向美女们连声道谢,意气风发轻点长篙,用意大利语唱起了《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将小船一路领先划向楼道。
小陈唯恐萱萱晕船,特意和我们同乘一船跟在最后。
碧波荡漾,阵风习习,小船悠悠向楼群中的水道划去。水道约有四米多宽,两边是四层建筑的砖石楼房。楼房外墙很厚,一楼窗下全是石头垒成,石墙根部长满暗绿色苔藓和一些贝类生物。楼的门窗镶嵌着锈迹斑驳的铁栏——这一幢幢屹立在水中的楼房历经了多少风云沧桑?居住在这楼房内的一代代人又有着多少命运的传奇?
小陈说威尼斯水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首创奇迹,这里的人们迅速致富又是奇迹。楼群下面的木桩历经千年海水浸泡至今仍支撑着这些楼群更是奇迹——最早是那些船夫苦力、出狱囚犯,还有一些在城市无处容身的下层人来到这里,他们克服了上层社会强加给的种种岐视刁难,拼着生命向“不准卑贱人在陆地上盖房子”的命令抗争,在这海边泥滩上建起了家园。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威尼斯人又在这海滩楼群之中清淤挖河建成了十七条水路,汇成了清波荡漾的环城大运河,成为通往东地中海的商路要道。
在世界上大多地区处于战乱和贫困的中世纪,统治威尼斯的几届统治者却大力支持民众劳动致富,表彰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商人和工业科技的发明创造者,让成功者的榜样激励着渴望财富的民众去学习他们,去拼搏创造。在这人与环境的优化结合中,威尼斯凭借遥遥领先的商贸科技一跃而成为世界顶级富豪。
小陈指着那些旧楼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楼房,它们都被列入了世界重点文物,要想在里面租住,比五星级宾馆还贵。因为这些楼房很快会倒塌消失,所以现在来威尼斯的旅游者与日俱增,就是为了观赏这座曾在资本主义萌芽之时就取得了辉煌业绩的最后危城。
小船游览了楼群向大运河划去。大运河水面宽阔波澜起伏。众多小船在水上载歌而行,不同语言的歌声在水上飘荡,我团队中的东北美女和小伙子们合唱起了《纤夫的爱》,引发周围游客阵阵掌声……
我船上的撑船小伙指着水边一幢楼房,用汉语清晰地说:“马可·波罗”。
我们忙向撑船人致谢并抓拍镜头。
小陈说,这座带有红十字标记的楼房是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居。当年马可·波罗带着威尼斯的玻璃制品飘洋过海来到元朝,元朝皇亲贵族们第一次看见这些精美的玻璃制品,惊喜地把价格昂贵的镜子称之为西洋镜,用它取代了传统的铜镜。《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也为第一次看见玻璃镜子而惊诧。
正如《圣经》中所预言的:“如果你得到一个,必将继续得到。”威尼斯人创建了关税、发明了水晶玻璃之后,又最早创作了世界著名童话故事《灰姑娘和水晶鞋》。故事中善良勤劳的灰姑娘受继母和姐姐的歧视虐待,然而她得到了神灵的帮助穿上水晶鞋去参加宫廷舞会,最终成为尊贵的王妃。这个童话讲的是灰姑娘,实际上却是威尼斯人命运转折的自我写照。该著作被许多国家改编翻译成各种文字的版本和电影蜚声世界,使威尼斯这个工商城市也注册于世界文学艺术殿堂。
小船沿着大运河又划向楼道。在这即将上岸之际,我们再次举起相机,向这座充满神奇传说的水中古城多角度拍照致意……

落叶知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落叶知秋丨欧洲随笔(之六)》 发布于2020-4-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