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丨日文版《世界地图册》阅读笔记 - 世说文丛

阿杰丨日文版《世界地图册》阅读笔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面前放着两本日本昭文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日文地图——便携式世界地图册、东京地图。这是一雯小友从东京给我带回来的,价格都是1000日元。她跟新婚丈夫到其家乡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一周就回来了。

很多年以前,获得过一本用作日本中学教科书的世界地图册,很精致。现在得到最新版的,很高兴,也想看看这些年来,在日本人眼中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对新版的图册做一番解读。

首先,一些地缘政治历史问题和热点在该地图上得到体现。例如,中国西藏,在西藏的当用漢字后面以片假名加注“チベツト”(英文“Tibet”)。中国领土钓鱼岛,被冠以“尖阁列岛”堂而皇之地划进日本领海。被划为日本领海的,还有国际上有争议的“沖之鸟”岛礁以北一大片海域。与俄罗斯存在争议,现被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北方四岛,直接标注为日本所有。而目前舆论没有见到争议,但实际上日本一直坚持认为拥有主权的萨哈林岛(库页岛)的南部,也被划为日本领土,在“サハリン”(即萨哈林)下方括号中标注“樺川”。而鞑靼海峡则被标注为“タタール海峽(間宮海峽)”。更有甚者,萨哈林岛认定为日本领土的地区被称为“豐原”(县),这从“ユジノサハリンスク(豐原)”,即南萨哈林斯克,可以看出。因为豐原的标记点是外圈内实点,跟日本本土的县级单位是一样的。这一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城市科尔萨科夫被标注为“コルサクフ”(大泊)。由此,对那些历史上被外国强占,但不为历届中国政府承认的领土,我们也有必要做如此处理。应该让国人,尤其是后代知道,那一大片领土曾经是祖先的家园。即便官方地图不便如此处理,也应鼓励民间出版机构(当然目前这种机构的出现还只是奢想)做如此标注。元旦期间看央视的纪录频道重播的《野性俄罗斯》,片中所说那一片被叫做乌苏里兰的,拥有茂盛原始森林和大片湖沼以及丰富野生动物的黑土地,在不到两百年前还是大清帝国的领土。上述被日本称为“豐原”的萨哈林岛,自然也是中国的土地。日本地名的命名通常有深刻的含蕴,从丰原的命名来看,包括乌苏里兰地区在内的一大片土地的确是丰饶的原野,以丰原命名恰如其分,只是可惜了那片祖先开垦的沃土,竟被列强收入囊中。

1123 028_副本.jpg

这样,包括“豐原”“尖阁列岛”所在的“南西諸島”“沖之鸟”岛礁,加上海域,从被其“管辖”的面积看上去,日本俨然一个大国了。

至于南海海域,并不似中国地图那样,把整个南海圈起来,而是不加任何表示所有权的标注。对克什米尔地区,在一条线上标注为“中囯実效支配線”(中国实际控制线),这条线在国内出版的中文地图上是看不到的。但是,在印度非法占领的藏南地区,却没有这样一个标注,仅以虚线圈起来,似乎是不想触怒中国。

还有不想触怒的大国,也是西方七国阵营里的铁杆伙伴,英国。阿根廷外海有一个群岛,中国出版的地图通常标注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前者是阿根廷的叫法,后者是英国的称呼,双方都宣称对此拥有主权,上世纪曾为该群岛的主权之争两国发生过海战,中方对那场海战简称为“马岛战争”。但是,这本日本图册上根本没有与“马尔维纳斯群岛”对应的片假名,也没像中国地图那样加括号处理,而是直截了当,就标注为“フォークレンド諸島”(即福克兰群岛)。

1123 029_副本.jpg

其他热点还有,如2011年刚刚获得独立的南苏丹在地图上得到标注(南ソダン)。

最大的特点是,日本本土的地名,只有当用漢字,而没有像中国地名那样,在漢字地名上面或下面注上日语片假名。像中国一样,其他两个汉语圈的国家朝鲜和韩国的地名,都在漢字地名上、下加注日语片假名。至于国名,日本、朝鲜和韩国这三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和中国一样,完全是当用漢字,分别标注为“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国”“大韓民国”和“中華人民共和国”(注意,其中的“国”字不是繁体字)。图册中,一些地理名词很多完全是当用漢字,甚至是简化字,如中東、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北海、北極圈、黑海、紅海、北回歸線、南回歸線、赤道、中国北东部、中国南东部、東部砂漠(在埃及),等等,这些词就是活在当代日语里的词语,并不被日本人看作是外来语。还有夹杂了片假名的地名,如“中央アメリカ”(中美洲)、“北アメリカ”(北美洲)等。

而对中国的所有地名,在加注片假名的同时,一律用漢字,如长江、黄河、北江、青海省、青岛、渤海、渤海海峡等,其中黄河、长江加注的片假名完全是汉语的音译。即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没有像对待中日韩朝以外其他国家地名那样用片假名,而是直接采用中文的音译,如昆仑山、库布齐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只不过仅仅在音译部分加注片假名。如此中外有别,似乎是在表现对中华文化的尊重。

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国名和地名,包括城市名称、河流、山川、湖泊等,一律是日语片假名,这一点符合日语中“以片假名拼写外来语”的原则。有意思的是,一些国家的国名,在片假名前往往加上表示方位词的当用漢字,如“南ソダン”(南苏丹),后面有的则加上国体的汉字,如“アメリカ合眾國”(美利坚合众国)、“ロシア連邦”(俄罗斯联邦)、“ガンコ民主共和囯”(刚果民主共和国)、“アラブ首長国連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而河流、山川、湖泊等则在音译词片假名之后加上川、湾、湖、海、地峡、运河等当用漢字,如南シナ海(南中国海)、メキシコ湾(墨西哥湾)、カリブ海(加勒比海)、サハラ砂漠(撒哈拉沙漠)、フロリダ半島(佛罗里达半岛)、フォークレンド諸島(福克兰群岛)、アラブア海(阿拉伯海)、イント洋(印度洋)、ホン川(红河)、パナマ地峽(巴拿马地峡)等。

对“ホン川”(红河),有必要说一下。越南其实也属于中华文化圈,其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地名与中国地名命名的原则和表现形式是相同的,如河内、海防、河北、河西、西宁,照理说,它的地名也应该像朝鲜、韩国一样,上面是漢字,下面是片假名。但是,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越南(包括同为法国殖民地的老挝、柬埔寨)以中文原则命名的地名,却是用法国传教士发明的西语字母体系拼写的,因此被划归外来语范围,就要用片假名拼写。如“河内”,其越语字母是“hanoi”而非汉语拼音字母“henei”,因此被标注为“ハノイ”而不是“ホーネイ”。

也发现一些与中文地图不同的名称,如北冰洋,他们称为“北極海”(北极海),的确,从那张北极地区的全图上看,那片海域实在不好称其为洋,或许叫海更恰当,因为那片水域严格说,只能算是一片被北美洲和亚洲大陆包围的内海。与之相对应的,自然还有“南極海”。而且图册把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单独列为一个地理单元,很直观,北极点向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南,而南极点向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是北,就很容易让学习者理解。 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南极洲,日本也有两处考察站,这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上是看不到的。日本第一个南极考察站是开建于1958年的昭和基地。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瑞穗基地建于1970年,之后,飞鸟基地和富士圆顶基地先后于1985年和1995年建成。3个内陆考察站中只有富士圆顶基地还有科考人员常驻。但是在地图上只看到了昭和基地和瑞穗(みずほ)基地。这两处基地相距不远。

不过,也有令人费解的地名,如加拿大的西北地区,标注为“ノースウェストテリトリーズ”,其英文为“northwest territories”,不知为何要用通常用于处理外来语音译词语的片假名,而不是直接用漢字“西北地区”。而埃及也是一个非中华文化圈国家,它的“東部砂漠”为何直接写作汉字。还有一处不符合规则的,“ユジノサハリンスク(豐原)”,即应写作“南サハリンスク”(即南萨哈林斯克),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南”这个方位词写作“ユジノ”(俄文是Южно)。

加拿大哈德逊湾沿岸的三个省,其中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省界都是紧贴着哈德逊湾的海岸线,而整个哈德逊湾隶属于另一个省“ヌナウト(音nunawt)”。这有点像中国山东的微山湖,整个湖区归属山东省,而对岸的江苏省只有陆地,类似的还有太湖,江苏省拥有整个湖区,浙江省尽管也临湖但对湖区却不拥有管辖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省级行政单位“ヌナウト”(nunawt),在1999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行政区划图册》中并没有,那一片土地是归于西北地区的,不知这个省级政区是新增加的,还是怎的,为什么中国出版的图册上没有这个省。

跟中文常见的地图不同的是,这本地图上还标注了一些人文历史和宗教信息,如修道院、大教堂、囯立公园、温泉、史前人类遗迹等等,作为一本便携式地图,这些信息对出游于世界各国各地的旅游者大概是很有用的。

虽然这本图册印刷和装帧很精致,一些行政区划的界线很清晰、纤美,看到哈德逊湾海岸线与两个省的省线的重合,禁不住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冲动。但由于大部分地理信息是用片假名标记,就显得生硬、冷冰冰的并缺乏美感,不像中文地名,即便是音译,由于贯彻了“信、达、雅”的原则,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也很有诗意,如卡萨布兰卡、福克兰、佛罗里达、墨西哥湾、法兰西、英吉利海峡、布宜诺斯艾利斯,看到这些字,就能产生这些字所代表的地区的一系列美好的联想。当然,这种美感和联想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韩国,近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呼吁,在中文废存问题上秉持理性的态度,毕竟,汉语的博大精深,依托此博大精深语言发展起来的东亚文明,是现有东亚其他几种文字所无法同日而语的,其作用也是无法替代的,人为地弃用汉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在发酵,一场大规模地复兴中文运动正在东亚各国兴起。

还有一点,就是整本图册绝少有英文字母,除了表示经度和纬度的字母,还有表示局部区域的大写字母,在主要地理信息中,完全看不到英文和其他西语字母。其实,窃以为,日本人用片假名来标注西洋地名,真不如直接用西文来得好,毕竟,西语,尤其是英语的影响已深刻影响到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方便起见,还是应该摒弃一直以来延续的“用片假名标注西语字母”的固有作法,直接使用西语字母标注地理信息为好。

当然,对地图上满目是豆芽菜般的片假名,对熟悉地理,有一定英文、日文基础而且想借此机会补习一下日语假名的读者来说,大概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特别是,阅读地图,尤其是阅读外国地图,会使你的思路在已掌握的语言和地理知识、人文历史知识之间不时地切换,也算是一种脑力体操吧。

以上是对这本图册的初步解读,希望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新的发现。

注释:
当用汉字,日本的国语实施措施之一。规定《当用汉字表》公布的1850个汉字,为现代日本国语中日常使用的汉字书写范围。政府采用国语审议会回复文部大臣的方案,与昭和二十一年(1946)11月以内阁告示公布。二十四年(1949)公布《当用汉字字体表》,规定字体。昭和二十三年(1948)2月及四十八年(1973)6月改定公布《当用汉字音训表》,规定音训。上述各表于昭和五十六年(1981) 10月全部废除改为《常用汉字表》。其字形大部分与中国汉字相同,个别有异,但读音基本不同。本文繁体字“漢字”即指“当用漢字”,而简化字“汉字”则指中国汉字。
库页岛,俄罗斯称为“萨哈林岛”(英文:Sakhalin;俄文:Сахалин),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属萨哈林州管辖。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逼迫清政府割让该岛。1905年和1918-1925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1945年,苏联发动八月风暴军事行动,夺得库页岛全境。
库页岛的名称来自于满语sahaliyan ula angga hada(黑江嘴顶),俄文音译为Сахалин(萨哈林),皆是满语“黑”的意思。库页岛在中国唐代称“窟说”(“说”音“悦”)、“屈设”;元代称“骨嵬”;明代称“苦夷”“苦兀”;清代称“库叶”、“库野”、“库页”。在爱努(阿依努)语中,该岛称为“kamuy kar put ya mosir”,该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日本称库页岛为“北虾夷地”或“桦太”,其中“桦太”的名称则源自“kar put”的对应的汉字,也就是“河口”的意思。
1905年9月5日,根据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和约》,沙俄割让库页岛北纬50°以南的地区给日本,日本在割让地设立桦太民政署。1907年3月15日,桦太民政署升格为桦太厅。1909年,沙俄在库页岛北部建州,首府为亚历山德罗夫斯克。1915年6月26日,日本在库页岛南部设立17郡4町58村。1918年,日本趁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再次向西伯利亚出兵,占领库页岛北部,直到1925年5月25日才撤兵。
(2012.1.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杰丨日文版《世界地图册》阅读笔记》 发布于2020-11-2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