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词与自由 - 世说文丛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词与自由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如果不似西方哲人一般,非要追寻形而上意义的绝对自由,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人类自由的边界是时空的大限——不可抗拒的衰老死亡,无法重来的往日欢愉,不能触及的星月苍穹。

在大限之内,人的思想不受压迫、行动不受制约,思维或脚步可以直抵大限边缘,或是在大限之内来去自如。这就是常规意义的自由。

这种自由,对古人和今人而言都是奢侈品。

古人背负着观念的重压,碌碌于忠孝之间,俯伏于鬼神之前,动辄得咎。今人则背负着物质的重压,忙着工作赚钱,供养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或是感官。

中国古典词——尤其是五代宋初小词的一大魅力所在,便是词人非功利、纯审美、纯娱乐的写作目的。他们得以暂时摒弃压迫于自身的道德、伦理、鬼神诸观念,让心灵在大限之内任意驰骋,在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阻隔中怅惘着,咏叹着。

这种处境,看似被无情时空所限,实则恰是自由的实现。就像是“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就像是“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词人们在无意中既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读者。

王国维将一些描摹妇女服饰与外貌的艳词视为“楚骚初服”的象征,而陈廷焯则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说“美人香草,貌托灵修,蝶雨梨云,指陈琐屑。”①

二位词学理论家对这些言情小词一褒一贬,看似殊途,其实一也——他们尚不具备完全的现代自由观念,却依然希望词人自觉地肩负起古典时代的道德观念。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选自《二晏词笺注》第323页)


临江仙
[宋]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
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
寻常相见了,
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
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
情知春去后,
管得落花无。
(选自《唐宋名家词选》第165页)

①《词话丛编·白雨斋词话》,[清] 陈廷焯 著;第3750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词与自由》 发布于2020-11-3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