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昔日繁盛剩残影,一番唏嘘对旧地 - 世说文丛

学周丨昔日繁盛剩残影,一番唏嘘对旧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人到一定年龄都会怀旧,曾经住过的地方,曾经认识过的人,都会成为怀旧的对象。怀旧,其实是怀念与自己有关的一种过往。

1.jpg
金口三路五号,便是一位熟悉的朋友小时候待过的地方。庚子秋某一天,去青岛美术馆看展览,她说起这里,不免心生旧地重游的意兴,遂有了陪她去看看的举动。路上她兴致勃勃讲着记忆中的院子,和许多我想象不出来的情景,不知不觉走到了这里。
门洞上有字,字号显示,里面开了旅馆……

2.jpg
走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市井”生活场景——建筑物,与所处的位置,和场景里面的呈现,处处充满着“矛盾”却也“和谐”。

3.jpg
我不懂建筑风格,从这栋别墅的细节看,建造之初是破费心思的,有些部分独居匠心,比如塔楼。

9.jpg
还有这个门!

5.jpg
据朋友回忆,这个台子上原来有个凉亭,如今亭子不知去向,留下了这般模样。
6.jpg
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秋天原本该是柿子挂满枝头的时候,可是所见到是几只老丝瓜挂在树上,高高的柿子树已经被藤蔓缠死,它的身躯孤傲地立在那里,颇有象征意义。朋友回忆,当年这颗柿子树高大的树冠遮天蔽日,盛夏时节是院子天然的空调,柿子成熟时,院子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筐柿子。挨着柿子,曾有一棵杏树,和在院子开旅店的小老板聊天,问他关于杏树的信息,他一脸茫然,看来那棵杏树早就“不幸”了……
可以想见,早前院子的主人有着美好的期许,院子里柿树杏树大概是对应着“事事幸运”的愿望,可是,时移世异,期许中的幸运终于成为不幸,只留下枯死的柿树证明着曾经的事实。

微信图片_202012011435313.jpg
单看这个小小的角落,会感慨现在的住户对于农耕文明的执着心态,或者是对土地怀有的病态依恋,甚至是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8.jpg
稍稍放大一下视野,就会看到一种荒唐。这块用汉白玉围起来的菜地原本是一个由汉白玉作围栏的鱼池,鱼池栽种荷花,里面曾经优游着几尾金鱼。眼前的场景和想象中的场景,在脑中浮现,可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调和。正是雕栏玉砌今不在,现实如此,徒唤奈何!

9.jpg
面对此情此景,朋友的惊讶远胜于我,毕竟她小时候见过这院子的另一番景象,尽管她见到的也不是院子原本该有的样子。朋友的姥姥家1949年前后来的青岛,因为她姥爷原本是英国人办的威海邮局职员,到青岛后就进了青岛邮局,四九后享受胜利果实,分到这个院子的一间,算是在青岛按了家,当时的邻居大约都是享受“果实”的,至于“果实”的原主是谁,无人关心,朋友已年过半百,她能记得的就是这里是一个躲猫猫捉迷藏的好地方,并且离海水浴场近,每到夏天院里男孩子结伙成队奔向大海,晒得黝黑,院子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说起捉迷藏,院子有一个地下室是女孩绝不会靠近的地方,听大人说,那是水牢,是关“洪长青”的地方,这些说辞充满了时代感,直到今天她来到地下室旁仍心有余悸。

10.jpg
看过这处院子,满心困惑,我请教对青岛地方文化研究颇深的李明兄,他费时费力查到以下信息:这处院落于1928年被人承租,承租人李廷方,工务局技士。后过户给顾伯叙。此地块后来又相继分割为六七个区域,承租人有史霖寰、牟耀南(商检局局长),承租后曾扩建。1945年后由当时的警察局政治科特警组承租,作为秘密监狱。尽管语焉不详,却也大致看到了这个院子的历史脉络。尤其是关于“关洪长青水牢”之说,看来是有依据的,绝非空穴来风。历史就是这样,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过往的种种。

11.jpg
金口路,是青岛上个世纪黄金十年的见证,金口三路五号今天的样子似乎又一次见证了一段历史变迁……

12.jpg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昔日繁盛剩残影,一番唏嘘对旧地》 发布于2020-12-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