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一方丨远去的“子学” - 世说文丛

在海一方丨远去的“子学”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冯友兰把中国哲学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孔子到《淮南子》四百年为“子学时代”;从《淮南子》到康有为两千年为“经学时代”。并指出:汉武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的统一思想运动,是秦皇和李斯的第一次统一思想的继续。子学时代就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而经学时代的到来,实际上终结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从此再无大的思想建树产生出来。

也有人认为,先秦诸子的学说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滥觞。它潜藏着许多可能,西方诸多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在我们先秦时代就有了苗头,但仅仅是苗头。而且可以看到,我们今天体察到的东西,先秦哲人已经体察到了,这是很令人惊异的。冯友兰认为,后世所“独尊”的东西,也是那个时代的趋势。趋势?怎么竟会有一趋两千多年的“势”呢?统一思想于一尊,好像不独是行政“罢黜”的结果,也是大家的心愿,是当时主流精英的心愿。有人寻找其中原因,说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社会,因此只有儒家学说合乎主流,其他思潮水土不服,就自行淘汰了。此说有道理,但也不能尽解其惑。

有些西方显学的命题,在先秦诸子学说中确实也能见到。比如在孔子那里,有与基督教伦理相近似的内容。在孔子、孟子学说里都有人格化的上帝(主宰的天),也有唯物论的天(自然的天)。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提出了“共相”问题,这是西方哲学争执千年而未决的命题。杨朱、墨子之学反映出功利主义哲学的观点,而墨子的思想又被视为工商业文明的代表。庄子的学说则明显有相对主义、犬儒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点,等等。这些问题哲学史中已有论述,不详说了,以下只是点滴随感。

得是而喜,则是利也;其害也,非是也。得是而恶,则是害也;其利也,非是也。(墨子语)

冯友兰指出,这种思想与17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的主张相同,即人性自然、趋利避害。我们再仔细想想,墨子这个说法里也表达了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有用即真理。这里“是非”的词义,与庄子所述“是其所非,非其所是”的用法相同。极端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甚至说:1+1=2如果是有害的,就要把它抛弃。就人的心理现实而言,这种“情感选择理性的预设”(詹姆斯语)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可称之为“对话”的哲学,有对话必有倾听,光说不听便不会有对话。西方人特别重视倾听,在《旧约》中,“以色列啊,你要听!”这句话出现多次。耶和华语重心长。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傭俗。(荀子语)

荀子算是一位很讲实际的思想家了,而他尚且不偏质文。质者,质料;或指某种硬性的事物规定性;文者,纹理,常指语言的修饰性。看荀子这段话的含义,“文”也是指那种更富于灵性表达的语言。比如“钟鼓琴瑟”这样的乐感,还有巴特尔“零度写作”所说的多向度的“能指”,把联想语义扩展出去。巴特尔强调“文本”是不可穷尽的意义网络,“零度写作”是作者和读者共有的自由空间,并不是说语言要硬邦邦的没有色彩,也不是说民歌。恰好相反,它是指没有规定性(零度)而更具能指性的语言。

倾听、接受。墨子把人称之为“知材”,获得知识就要承接点什么,“知,接也”。而且,知性活动也是一种“相遇”,是能知之材与欲知之事的相遇。《易》曰:“括囊无咎无誉”。括囊,就是把口袋打开,以便装得下东西。

先秦诸子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各执一端。孟子的性善论教人“复其初”;荀子的性恶论则教人“长迁而不反其初”(反通返)。比较之,孟子的“反其初”给人茫然无着落的感觉,而荀子的“长迁而化”之说则强调有脱离罪性的成长道路。读《圣经》必会想到善与恶的问题。基督教哲学不是善恶二元论,而认为“恶是善的缺乏”。比如,创世之初,一切受造物都“甚好”,再到人类始祖亚当的犯罪堕落,然后展开的是漫长的救赎道路。古罗马时期的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论”,并认为自由意志只能选择恶,而不会选择善。后来康德提出“善良意志”说,认为自由意志执行“绝对命令”,因此是向善的。我们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理解奥古斯丁,从文化意识的角度理解康德。基督教哲学的“善”是本原意义上的,而“罪”则是获得意义上的。善与恶二者都呈现在启示真理里。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儒家有这样的自信:“操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意思是用我心中这把小尺子,就把全天下的事情都比量出来了。多么想当然的一种雄心!在基督教的教训里,这是所谓的“自以为义”,明显有“唯我论”的色彩。“身”是不足为凭的,17世纪英法自然法论者的立法原则,正是出于对这个“身”的警惕。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在海一方丨远去的“子学”》 发布于2020-12-1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