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世说文丛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赞叹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大有美人迟暮之感”。叶嘉莹先生《中国词学的现代观》为之解,认为“菡萏”与“荷花”同义,但更为雅致;“翠”即“绿”,但更有感发。这句词全靠“替代字”的佳处取胜。

有意思的是,王国维偏偏又在《人间词话》里明确呼吁:“词忌用替代字”,因为替代字说明作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总之,对于才力充沛的词人来说,根本没有使用替代字的必要。

诗与词,本就是日常语言文字的“替代语”。同样的意思,偏要用更美的修辞、更迂绕的方式、更不日常化的词汇说出。正是以此,诗词才能超离于人人熟悉的尘俗世界,让读者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诗词和日常语言的区别,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替代语”的使用中。

所以,替代字词并非大忌,真正的大忌是替代字词逐渐变成固定用语,成为了另一种套路固定的日常语言。这种语言无法再呼唤出诗歌应有的新鲜感和审美感,反而会将诗歌从超离之境又拉回到尘俗的水准,并因平添迂腐之味而再度减色。

浣溪沙
[五代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清漏永,
小楼吹彻玉笙寒。
簌簌泪珠多少恨,
倚栏杆。
(选自《唐宋词格律》第14页)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盖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唯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也?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冯震翔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发布于2020-12-16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