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看角看“相 ” 听戏听“唱” - 世说文丛

学周丨看角看“相 ” 听戏听“唱”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01222103106.jpg

看“角”须看相,听戏要听“唱”。成角必须具有先天的优势,外在形象尤其重要,五官精致,体型标准,神态自若,顾盼生辉,光彩照人,梅尚程荀张哪一个不是秾纤得衷,修短合度,玉树临风,颜如冠玉啊!别说在聚光灯下,就是在生活中也是众人瞩目的对象。穿上行头,登上舞台,那份光彩就更魅力四射了。角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没有“相”就成不了角!

再说“唱”,那更是老天爷赏吃开口饭才成,高音须鹤鸣九霄响遏行云,低音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哀伤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喜悦时如黄莺出谷悠扬婉转,激越如昆山玉碎凤凰叫,动情似芙蓉泣露香兰笑……梅尚程荀张都有天赋异禀,嗓音辨识度极高,各自成派绝非浪得虚名!

各大流派各个行当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西厢记》便是一部张派极具代表性的好戏。整部戏人物关系简单,剧情并不复杂,但是唱腔丰富,人物情绪变化多端,充分体现着张君秋大师的“相”与“唱”两大优势。张派传人中颇有几位演过《西厢记》,有的在唱腔上颇具张的神韵,但是在扮相上往往输师一筹;有的扮相略具张的魅力,而在唱上差着火候。“相”与“唱”二者都能酷肖乃师者,实在太难见了!

微信图片_20201222104459.jpg

《人民戏剧》1980年第1期刊发张君秋先生《谈<西厢记>中的一段唱》,文中,张先生饱含深情地说道:“在我上演的剧目中,我最喜欢《西厢记》。田汉同志改编的《西厢记》,不仅完整地反映了《西厢记》这一古典巨着的全貌,而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着重塑造了崔莺莺这个封建社会反叛者的形象,使得这个戏的反封建主题更加突出、鲜明。田汉同志的这个剧本在保留原着中优美诗句的基础上,又根据京剧的特点加以改造,写出了许多熠熠夺目、深刻生动的精彩唱词,这就为我设计、演唱崔莺莺的唱腔提供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该剧理解并肯定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以及年轻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

微信图片_20201222104504.jpg

《西厢记》,这部爱情传奇,正是田汉先生根据《王西厢》在荀派名剧以花旦为主角的《红娘》的基础上,改为以莺莺为主角的青衣戏,是为张君秋量身改造的大戏。剧情大致如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现在一般演到张生赶考为止,从演出效果看,这样的取舍是有道理的。

众所周知,《红娘》在荀派戏中当下知名度最高,《红娘》中,莺莺是配角,核心人物是红娘,而《西厢记》则转换了主角,莺莺成了核心,而红娘成了配角,我觉得衡量一个荀派演员和张派演员的演出功力如何看这两部戏就够了。如果《红娘》里,观众把更多目光给了莺莺,那这个荀派花旦的演技与唱功就大打折扣了,同理,如果在《西厢记》里,红娘夺了莺莺的光彩,那这位张派演员也难说成功。

2020年12月18日,北京京剧院在青岛大剧院演出了这部张派大戏,王奕謌饰崔莺莺,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西厢记》,应该肯定,王奕謌扮相俊美,颇有张派演员的样子,但是总觉得她身上少了一点张派的魂,唱得也没有张派应有的脆、亮与华美。说实话,整场演出,莺莺出彩的地方很少,倒是饰演红娘的索明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见她满场飞舞,像一只花蝴蝶,不知不觉中把观众吸引到自己身上,以至于我一度糊涂了,恍惚间忘了是看《红娘》还是《西厢记》。

有的唱段应该出彩,却感觉平平淡淡,比如“赖婚”一折中莺莺的唱。对这一段唱,戏迷往往很期待,因为这段唱是剧情的转折,人物关系从此变得微妙,是后面的剧情的铺垫。对此张君秋先生有一番心得:“这段《赖婚》一场中的反西皮唱腔是崔莺莺在崔夫人设酒悔婚,满腔喜悦受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情况下唱的,我采用了反西皮的[散板]、[二六板]、[摇板]的板式处理了这段唱。反西皮唱腔在传统戏中是不多见的,像这样的十八句的大段反西皮更是少有。反西皮旋律‘调底’‘调面’的起伏幅度大,这不仅可以表现出莺莺的幽怨悲愤,也能较形象地刻画出莺莺因母亲悔婚所产生的惊诧情绪,虽然传统戏中反西皮曲谱的现成素材少,这却促使我去设计一些新的东西,以丰富反西皮声腔的曲调。这段唱演唱的难度较大,首先是它的音域宽,低音低到‘7’。如‘软瘫瘫’的行腔;高音高到‘5’,如第四句的‘恰好似’以及最后一句‘变南柯’的行腔,上下相差十二度。高时最忌声嘶力竭,低时切勿声断气泄,要紧的是忧郁悲愤的情绪要贯穿串始终。另外,还应注意唱腔的含蓄,尽管崔莺莺内心充满着要与张珙结合的幸福憧憬,但她毕竟是相国之女,旧礼教的束缚使她不可能向崔夫人据理力争,[二六板]唱出了她的一腔哀怨,这里面有对张珙的怜悯之情,有对母亲不守信约的怨愤不满,也有对悔婚后前景的种种忧虑,思前想后,悲痛欲绝,以至愤然掷杯,掩面而下,在‘兄妹虚名误了我,月底西厢变南柯!’这句唱腔里,我使用了地方戏中的同音反复的变奏形式代替了原来的传统过门,我觉得这有助于情绪的连贯和步步紧迫,像一具绷紧了的弓弦,引出了‘变南柯’的高亢激昂的拖腔,至‘柯’字时戛然止住,形成了这场戏中掷杯的高潮。”在这场演出中,尽管演员在此处也买了力,但实话实说,我在现场没能听出张先生所说的妙处,我想这也是青年演员进步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201222104548.jpg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图的张生演得出神入化,他既没抢戏又能出彩,他每次出场都让舞台充盈着戏剧因子,感动满台都是人物,角就是角,他(她)的气场真能压台!

王奕謌在最后一折中,一大段“碧云天“唱得不赖,这同样是一段张派名唱,这是将剧情推向高潮的一段唱,词好曲妙演员感情饱满,终于让我从《红娘》回到《西厢记》里。

成为“角”儿太难了,王奕謌还年轻,祝愿她在弘扬张派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看角看“相 ” 听戏听“唱”》 发布于2020-12-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