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丨屈原等词八首(历代文学名家之一) - 世说文丛

张宣丨屈原等词八首(历代文学名家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天香·屈原①

为国忠贞,丹心可鉴,誓决相争秦虎。笃策联齐,功亏一篑,佞宦谗言欺主。大王蒙惑,疏大夫、放逐边圉。悲愤三闾涕泣,怀瑾握瑜远去。
鹰翔底燕雀舞。艾蒿欢、杜衡遭飓。乃欲迢遥求索,鞠躬兴楚。无奈郢都被圄。众人醉、吾独醒谁语。一跃纵身,名垂万古。

注:
①解题:屈原(约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1953年,屈原逝世2230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鹤冲天·司马迁①

含冤忍辱,为著书求索。几句辩说辞,竟招祸。旷世之见识,巍史记,光闪烁。史实千年凿。创新体例,雄视古今胆魄。
难得绝唱启文脉,乃离骚无韵,华章卓。略读鸿门宴,乌江刎、人物活,激斗场面阔。虎龙争夺。公系史文巨擘。

注:
①解题: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夜合花·蔡文姬①

遍野烽烟,北虏袭击,庶民四处流亡。寒风浩浩,眺瞻凛凛冰霜。周遭皆荒茫。睹烧杀匈奴猖狂。惨遭劫掠,仓皇北去,伺左贤王。
风俗陋鄙心伤,腻腥膻,念田园盼归阊②。欣得二子,朝廷迓回家乡,欲走却彷徨。生离死别胆魂丧。弹琴吟唱③,胡笳悲愤④,哀婉苍凉。

注:
①解题:蔡文姬,即蔡琰,约生于公元173年,卒年不详。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时期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在北方生活了十二年之久,生下两个孩子。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骚体那首内容相近。《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1297字,是一首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②归阊:阊,皇宫的正门。归阊意思回到汉地故土。
③弹琴吟唱:蔡文姬弹唱的是父亲和自己创制的焦尾琴。
④胡笳悲愤:指《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一丛花·曹植①

奇高骨气一文才。年少有胸怀。南北征战随其父,太任性、何以登台。兄弟阋墙,弟终落败,叹仕途弥衰。迁封屡次②任剪裁。奈七步诗哀③。常思甄妃④洛神赋,吐真情、风采遽来。凌波微步,美人旷世,千载仍徘徊。

注:
①解题: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②迁封屡次:曹丕虽已称帝,但对三弟曹植处处防范,唯恐其在封地日久坐大,所以对他不断进行限制和打击,先后三次将曹植徙封。
③七步诗哀:曹丕害怕曹植会与自己为敌,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下一首诗。这对于才高八斗的曹植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是由于这首诗,曹丕放过了他,也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④常思甄妃:甄妃即甄宓,绝色美女,原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打败袁绍,甄宓被曹植与曹丕撞见,曹植劲追不舍,情真意切,打动甄宓。却被曹丕夺得。曹丕外出征战,曹植与甄宓有过幽会和相恋。这一男一女,一唱一和,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也都是痴男怨女。甄宓写的《塘上行》片段:“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这首诗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思君归来的怨妇,天天想着自己的情郎何时前来与自己相会。这简直就是在啪啪打曹丕的脸,甄宓所想的人,根本就不是曹丕。加上曹丕妾郭后(郭女王)心怀嫉妒,屡进谗言,从中使坏。曹丕怀恨甄宓移情于曹植,终赐甄宓死。郭后得以上位。曹植怀念甄宓,遂写《感鄄赋》,古代“鄄”与“甄”通用,也就是《感甄赋》。赋中描绘甄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当年,甄宓被曹丕娶走时已怀有袁熙的孩子,就是曹叡(rui),魏明帝曹叡登基以后,为母避忌,下诏改《感甄赋》为《洛神赋》。

望海潮·陶渊明①

衙门无趣,终于归隐,辞官了却心烦。孤傲高洁,恬淡旷远,怅然晦暗人寰。结庐在人间。但喜无喧嚷,采菊悠闲。岂能折腰,为五斗米而拳拳②。
登高长啸冲天。或赋诗临水,挽袖耘田。巾车觅沟,孤舟击楫,椽书归去宏篇③。淡泊意盈然。童稚绕膝下,小院花繁。开创田园佳作,梦入桃花源④。

注:
①解题: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共计13年,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②为五斗米而拳拳:公元405年冬,陶渊明到任81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奉命叫担任县令的陶渊明去见督邮,陶拔脚要走。县吏说:“你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陶渊明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彭泽县。
③椽书归去宏篇:即撰写《归去来兮辞》。这是一篇抒情小赋,作于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寄托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④梦入桃花源:即梦中进入《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块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沁园春·李白①

倒海翻江,不羁狂放,神州谪仙。且远游仗剑,浩歌纵酒,跋涉交友,观瀑染岚。江湖浪迹,一旦特赦,喜贾轻舟一日还。命多舛,岂能遮望眼,何惧狂澜。
雄奇飘逸潇然,诗叠出,展无限江山。恰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猿声两岸,白帝云间。思接千寻,联翩浮想,海市蜃楼入眼帘。越今古,一醉方休矣,再上峰巅。

注:
①解题:李白,字太白(701~762年),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24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57岁入永王李璘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但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59岁的李白经长期辗转流离,终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上元三年(762年),62岁的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族叔李阳冰,赋《临终歌》后得道飞升。李白文稿由李阳冰编订为《草堂集》并作序。

满庭芳·杜甫①

博爱悲怜,真诚狂傲,时时惦念苍生。出游年少,坎坷愈攀登。颠沛流离无奈,陷战乱,犹忧国倾。路迢递,致君尧舜,愿气正风清。
逞波澜笔底,沉郁顿挫,恣肆纵横。揭暴虐,三别三吏心惊。吟诵大江涌月,眺天地,平野垂星②。长嗟叹,孤舟老病③,为诗圣哀鸣。

注:
①解题: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唐代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35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终只得一闲官。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他弃官入川,躲避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目睹百姓深重苦难,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他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暮年贫病交迫,思乡心切,出川回家。大历五年(770年)冬,他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59岁。
②大江涌月、平野垂星: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③孤舟老病: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洞仙歌·韩愈①

才高八斗,四考方中举。挚著反藩镇割据。御佛道②,谏迓佛骨陈辞,言真率、数次遭来贬黜。
叹文章奇崛,雄健奔放,斥责骈文获称誉。冀天下昌明,但师道乏③,愚益愚、岂非违忤。狷介能臣自古遭殃,或责问因由,悖君王骛④。

注:
①解题: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四次考试才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病逝,年五十七。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韩昌黎集》传世。韩愈代表作品:杂文,进学解、杂说、论佛骨表、师说;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史书,顺宗实录。
②御佛道: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③师道乏:韩愈《师说》一文论述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④骛:奔驰。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宣丨屈原等词八首(历代文学名家之一)》 发布于2021-3-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