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天丨青岛武林那些事儿(六) - 世说文丛

啸天丨青岛武林那些事儿(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这里所述“青岛早期武术”是指近代青岛自开埠至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成立前的民间武术活动。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调任登州总兵章高元驻防胶澳,设立总兵衙门,这一天开始,青岛即开始了清代以来具有独立区域的地方建制。我们青岛人常说的“百年建置”就是从这一天掀开了城市建设的历史。

建置初期,张总兵忙于佈兵设防、修建炮台,无暇顾及其他。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侵占青岛,为达到九十九年(租期)后永占胶州湾的目的,次年就忙于筑港、开矿、建铁路,至1900年德属之境已设青岛、大鲍岛、小泥洼、会前、孟家沟、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等九区。

微信图片_20210317230339.jpg

鲜见公开习武踪迹

19世纪末,山东的境内活跃着“大刀会”以及后来的“义和团”。

无论大刀会还是义和团都与“武”有瓜葛,尤其是义和团原名就称义和拳,而义和拳原是梅花拳的本名,是一种“拳技”。以拳结社是民间常见的一种自卫组织形式,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向朝廷具奏中说:“直隶、山东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此项拳民所习各种技勇,互有师承,以之捍卫乡闾,辑治盗匪,颇具成效”。

既然“义和拳”与“义和团”同义,德、日统治青岛期间,自然对民间舞刀弄棒十分警惕,不准聚众习武。1899年4月,即墨县西乡大刀会首领王义训两次率众千余人进城闹堂劫差,20余人遭捕。

1900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明令禁止境内設坛练拳。1916年,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颁布《统炮刀剑火药取缔规则》,也严禁民间武术活动,可谓“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深怕民间习武会给他们的统治造成麻烦。

然而,中国人的习武情结自古有之。随着青岛城市不断扩大和对用工的需求,周边乡村一些中青年劳工不断涌入青岛,他们先是集聚在铁道西部周边(现四川路与广州路交界,俗称西广场)。然后,逐渐向北沿后海延伸至四方一带。再后来,随着台西镇(台西一路至五路)和台东镇(台东一路至八路)的建成,除一部分原住民外,胶南、诸城、日照和即墨、平度等周边乡镇一批“闯青岛”的农(渔)民陆续进驻到这两处在他们看来颇具城镇气息的地方。

这些穷苦民工劳作之余,有的就会将带自家乡的武术拳脚偷偷地练习或传习,像摔跤、打拳这类自娱自乐活动逐渐在这一区域形成。但不会像有人所描述的那样,有外地拳师来这一带公开设场授徒。可以这么说,20世纪初叶,胶澳这块属地还鲜见公开武术活动踪迹。

青岛最早的武术组织

既然青岛早期鲜见公开武术活动,自然也就没有形成社会武术组织的基础。据1989年青岛市体委史誌办公室编印的《青岛市武术运动发展史》记载:“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廷许多达官贵人逃来青岛,其中有一些外地武术家也来青岛居住民间。是年,张石麟、宋铭之邀请有关人士,发起成立的中华武术会,是为青岛有武术组织的滥觞,昙花一现,影响不大。”对此,岛城武术界曾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胶澳德占时期,青岛建立社会组织公开进行武术活动的可能性很小。笔者也曾多次查找过“中华武术会”创建时的地址、发起人以及存留时间等线索,除在武术界寻觅,还扩大至军、政两界查询张、石二人,但均无所获。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华武术会成立于1919年2月2日,是近代中国继“精武体育会”之后在上海成立的第二大民间武术团体。由著名体育家、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军少将吴志青联合文化界和著名武术人士,在上海福州路望平街中外日报社创建。武术名家王子平及多位武术家曾在此任教。反观青岛张、石二人的中华武术会,不仅成立日月不详,地点不明,而且人物资料完全空白,受到质疑也就在所难免。

2009年《青岛武林百年》编纂过程中,征得公茂春先生同意,未将上述条目列入其中。

另外,在查阅民国旧报时,有一条短讯曾引起笔者注意,即“青岛武术体育社”1925年4月6日在“中国青岛报”刊登答谢启事:“敝社成立以来,深荷诸大善士慨捐巨款同襄善举,已历三年,成绩颇佳……”。也就是说,这个青岛武术体育社已经早在1922年就创建起来,并且一直在运作。遗憾地是,该组织的其他信息,如发起人、地址等至今也一无所获。

那么青岛最早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的武术组织是哪个呢?青岛档案馆张蓉编著的《青岛武术和青岛国术馆》曾有这么一段介绍:“直皖战后,马良将军隐居来青,因终日闲暇,遂发起组织中华武术会。会址附设于三江会馆。马氏选为会长,武术教师为马氏旧部王子平等。”青岛市武术协会编著的《青岛武林百年》也记叙:“1923年,韩愧生租借齐燕会馆礼堂北面成立国技学社。”“马良、王子平在芝罘路三江会馆组织了另一个武术社团中华武术会。”据此,可以初步认定青岛最早的武术组织应该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分别在齐燕会馆和三江会馆建立的“国技学社”和“中华武术会”。

之所以加个“初步”,就是现存青岛早期武术人物、武术组织等信息还很不完善,有说服力的文字记载也很少,所以不能、也不敢做最终确认。随着即墨撤市划区,青岛市区范围进一步扩大,青岛武术史有望重书,也有待更多武术工作者、研究者进一步发掘、整理和完善青岛武术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317230356.jpg

王子平哪一年来的青岛?

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州人,回族,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早年曾在山东军士武术教习所任武术教官。擅举杠子硬气功,尤精查拳,人称“千斤王”。

青岛武林界对王子平与青岛渊源的了解,大都是从《青岛市武术运动发展史》或《青岛市志·体育志》中“1919年著名武术家王子平率济南武术团来青,在馆陶路齐燕会馆进行武术表演”这段记叙开始的。其女儿王菊容(原上海体院武术教授)在其回忆文章中也谈到其父亲“1919年,青岛举行大规模赈济日本大地震的募款大会,济南的武术团体联合去青岛齐燕会馆做公开表演”,而且“这个盛会有不少武术界有名人物出场,吸引远近几万人索票观看”“父亲参加节目很多,手开石头、扭弯铁条大受欢迎^”。

据此,笔者曾多方查阅相关资料,期望能有文字记载这段历史。遗憾的是,1919年青岛全年大事中却并未有此类记载。

而在检索日本地震记录中显示: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当时的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的方式号召全国人民“广募捐款,尽数拨汇,以申救灾恤邻之至意”,并“通令各省区,一律筹款赈灾”。

《青岛市志大事记》也记载:“9月1日日本东京发生大地震,华侨死伤数千人,胶澳商埠坐办龚积柄发起日本震灾义赈会,筹集捐款。”

问题来了,既然王子平率济南武术团抵青岛表演,是为赈济日本大地震捐款而来,那么他来青岛的时间应该是1923年9月,而非1919年。

据1923年9月11日一则《关于齐燕会馆举行共同会议讨论筹办遊艺会事宜的函》和《关于各团体至齐燕会馆共同研究“赈灾大纲等事宜的函”》信息分析,当年在齐燕会馆举办的赈灾筹款遊艺会应该在9月15日(星期六)和16日(星期日)。

不巧的是,在查阅当年青岛唯一《大青岛报》时,当月份的报纸却存留极少,无法找到15日和16日两天的报纸。只在9月19日《大青岛报》查阅到一小段启事:“大学同学会二十二、二十三两日在齐燕会馆开游艺大会,大鼓、歌曲、魔术……于二十三晚八时起在太平路大饭店开跳舞大会,节目繁富,有拳术,有雅乐……”。

笔者没有条件也无力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但可推断,如果当年王子平先生及济南武术团曾在青岛齐燕会馆进行过赈灾武术表演,那一定是1923年9月15日和16日这两天。

更多、更翔实的历史原貌还有待后人寻觅和发掘整理。



周啸天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啸天丨青岛武林那些事儿(六)》 发布于2021-3-1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