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虎城先生印象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虎城先生印象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322170346_副本.jpg 电视剧《远方的山楂树》。王虎城饰演文革中受迫害的老科学家楚忠良。

印象之一:谦逊

认识王虎城先生有几年了,疫情之前,每年都会和他以及有着相同价值观的朋友聚几次。说到聚会,山东人讲究排座次,聚会的一班人中,他是当然的老大,无论是年龄还是他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的成就都应该得到一份尊重,可每次让他坐首席,他总要谦让一番。

和王虎城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位老朋友的家中,老老少少十几个人,相聚一起,不拘形式,七嘴八舌,探讨着信仰、文学等话题,王虎城先生坐在其间,几乎没说什么,一直侧耳倾听,不时露出会心一笑,淡淡的。后来主人意识到似乎冷落了他,而他自己也有点自我冷落的意思,就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王虎城略一思索,说了自己的观点。我看到他脸上的沧桑,听到他说话的凝重,领会他意见的深刻,认真听他说完,心想,原来我们热火朝天说到的话题,王老心里早有答案,只是看大家谈兴正浓,不想急于表达。由此对他产生了一份别样的敬意。那一年,他已年过古稀,一个走过了人生大半旅程的人能够心静气闲听别人絮叨,内心一定有着不凡的定力。

印象之二:淡定

俗话说头回生二回熟,见面多了,寒嘘里自然增加了几分亲热,每一次聚会,王老依然是听得多,说的少,但每次说话时的语态都是那么谦和平实,不急不躁不疾不徐,且不说内容如何,单是说话的感觉就让人舒服,后来见面多了就更加熟络,越发感到王老的长者风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内心沉静的自然流露。王老是话剧演员出身,在聚会时,他常常禁不住大家央告,即兴表演节目,为给大家助兴,我有幸听他现场朗诵臧克家的《有的人》,看他表演鲁迅先生的《立论》,朗诵和表演堪称当行本色,尤其是《立论》的表演,活脱脱一幕独角戏,神态表现不落痕迹,语调转换惟妙惟肖。而平时说话则语调平和,声音悦耳,不做作,没有那种故作姿态的舞台腔。他说话时,眼睛炯炯有神,真诚明亮,却不咄咄逼人,人老到这个份上才叫成熟呢!他的话语极富穿透力,在一群操着“青普”的人中间,他说出的话就像一从乱草中盛开的花朵。可这朵花并不各色,很和谐地开在草丛中,好看却不觉得艳丽得扎眼。我想,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仅仅是作为演员对语言的把控能力的体现,更多的是内心有一份涵养的外显,这份涵养包含着对谈话对象的尊重,对自我意识的把控,惟其如此,才能不自大不自恋也不妄自菲薄。

印象之三:认真

王虎城先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余生也晚,他在话剧舞台塑造的形象只能通过剧照来想象,但临到晚年,在他艺术生涯的第二春里,他塑造的影视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演过高干、将军、特务、农民,在话剧舞台上,在影视作品里,饰演过大大小小上百个人物形象。近几年他先后在电视剧《远方的山楂树》中饰演文革中受迫害的老科学家楚忠良。在电视剧《齐鲁儿女》,饰演教书先生方牧森。在电影《党员登记表》,饰演维持会黄会长。在电视剧《决胜》饰演前国家副主席张澜。无论是作为主角,还是仅仅是客串,他都用心塑造人物,绝不敷衍糊弄,哪怕就几场戏,几次露脸,几个眼神,他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姜是老的辣,炉火纯青的表演印证了这样的说法。

印象之四:内秀

有一次聊天,不知怎么说到了旧诗,王老打开了话匣子,说了很多,我一听,这是行家啊!后来他送我一本他的作品集《虎城文影》,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本诗集!原来,在他最好的年龄段里,赶上了荒谬的时代,没怎么演戏,倒偷偷阅读了一本《古诗词讲解》,但是在阅读和写作中,一个个拦路虎挡在面前,什么平仄、押韵、对仗等等一度让他陷入困境,但他没有受“规矩”的束缚,他认为:“所谓规矩都是人定的,从来没有亘古不变的规矩。”“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古诗的悲剧,他想“诗”是什么?金圣叹说得好:“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写后,他便大胆地书写自己的内心,每每心有所感,便心随口唱,他甚至将写诗当成与朋友交流、对山川说话的最佳方式,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竟然成就了一本厚实的诗集。

印象之五:真挚

诗言志,诗是诗人感觉、抱负、襟怀、情思的体现,诗如其人,读诗知人,这是文学欣赏的一般规律,对于自己认识的诗人,读其诗会加深对其人的了解。
打开装帧质朴的《虎城文影》,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收入诗集的第一首诗为《题郑金祥山水画》:“山深林似海,曲径通茅宅。未闻篷车响,客到门自开。”这首诗作于1972年3月11日,作者有这样的说明:“1972年‘样板戏学习班’舞美队美术师郑金祥刚刚完成一幅山水画。当时‘极左’的氛围里偶见‘世外桃源’作品,顿觉耳目一新,即兴题诗一首。”如果说这是诗人早年的偶作,那下面这首《观潇湘二水交汇》则是一首情思意境俱佳的力作了:

林幽道狭紫气围,山舒水缓鸟蝶飞。
孤舍炊烟鸡鸭戏,晨舟渔歌韵崖回。
甘棠乐土古来少,兵戈漫天厉鬼摧。
闲云品茗欲何久?潇娶湘嫁几多回。

这是1998年临近岁末诗人参演《故园秋色》时在距永州五公里之遥的萍州潇湘二水交汇处游览后所写,其中“甘棠乐土古来少”一句应是诗眼,可见诗人心思所忧,情感所系。“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虎城文影》里的作品再一次印证了这样的说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是敏感的,敏感常生忧愁,忧愁化为诗句,就有了《黄鹤楼慨叹》:

“名楼载誉已千秋,梦中常做楚天游。
年华日暮迟来此,遥看金阕座山丘。
乘兴疾步似驾鹤,攀援玉宇顿生忧。
胜地古韵今安在,摊贩叫卖声不休 。
鹦鹉洲头凭栏眺,物换星移远去舟。
金壁空留圣贤影,铜臭气漫蛇山头。”

其实铜臭气漫的何止一个蛇山头,放眼神州,到处可见铜臭弥漫啊!

《虎城文影》中那些充满人间真情的诗让人读后生出许多感慨,在人情薄如纸的浮躁时代里,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准越来越世俗化,人们相处,比的最多的是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挣得最多的是面子,别说友朋,就是骨肉之间真情也像注水肉,已经变了味。这本诗集却收录大量歌咏情谊的诗作,有《探师访友》对纯真的友情回忆,有《哭母》、《念儿》《示女》对人间至情的心灵告白,有《痛悼华宁兄》对亡友长歌当哭的哀伤……在这些篇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首短诗《慰友》:

君本金石质,
何与草木争。
势去山河在,
尘风掠浮名。

小诗充满质感,似一块磬石,扣之有声。这首诗,让我感到王虎城先生身上的那一股侠气,不愧名字中间的那个“虎”字,他有很多急公好义的事情,做过了从不张扬。我们有一位共同的朋友因为自己的执着,差点丢了工作,生活一度窘迫,王老听说后,让我捎信给那位年轻朋友,表示自己想资助他,我转达给那位朋友,那位朋友感动得不知说啥好。这首诗尽管是安慰朋友的,但我相信这也一定是诗人自己的心声。

读诗,先是领略其音声之美,进而体悟意境之美,最终会追寻诗作的品格之美及诗人的道德的境界。读诗,读到最后是读人,就像诗词大家顾随先生所言:“中国说‘诗教’,不是教作诗,是使做好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虎城先生身上所体现的、他的谈吐里所表达的、他待人接物的行为,无不透露出温润君子之风,他本身就是一首诗。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腹有诗书气自华——王虎城先生印象》 发布于2021-3-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