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帝丨蝇营狗苟拉广告(特写连载·上) - 世说文丛

杜帝丨蝇营狗苟拉广告(特写连载·上)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连载前的几句话

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自以为能记录点地域历史,写了一些报道,也算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年轻时踌躇满志,不料想大量文章无法发表,有的虽然发表了,但引起了批评或争端。记得在青岛《广播电视报》发了篇案例通讯,报道海天大酒店发生的失窃案,好家伙,竟然引起轩然大波,海天大酒店的老板找了市委宣传部,说作者抹黑青岛唯一的五星级大酒店,也是给青岛市抹黑,要求电视报赔礼道歉,发表更正文章。
报社总编让我去海天沟通,我有些紧张,难道稿子采访不细有问题?我拿着报纸找到了信息源市南公安分局,他们看了说没问题啊。我叫上了分局长一起到了海天。我以为到了海天,是和领导在办公室私下见面,谁知他们安排在一个会议室里,海天大酒店一帮中层干部轮流发言,说报道刊登后给海天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他们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后海天大酒店董事长宋崇拍着桌子,说我就不信治不了你们一个电视报!
我在现场坐着,就像在接受一场同仇敌忾朝我来的批判批斗,我如坐针毡,心跳过速,一时间感觉喘不动气。
在场的市南公安分局局长胡良才发话了,他说记者的材料是我们提供的,有问题我们承担,市南区党政单位不少,谁也不敢说在管理上没有漏洞,其实你们海天发生的盗窃案并不少,你们有些员工和高管,发生了涉外案件,还要我具体点名透露吗?
有些事就是这么怪,海天虽然对我气势汹汹,但对公安分局长更加犀利的指责,他们竟然鸦雀无声。
对我理解和支持的还有电视报领导,后来我并没受什么影响。
影响当然有,各式各样的“海天”,五花八门的“董事长”,上面下面,你的障碍多了,有些招架不住。
那么多事件记录和现场见闻,都在采访本里死了,谁敢发表?
后来我在几本自费出版的书里,收录了几篇,聊胜于无。
去年博客和微博微信连续被封,基本没法发声,后来注册了一个公众号,我陆陆续续贴了一些文章,包括几篇没公开的大特写,如《大富豪与公安局长》《葛晨和汽车俱乐部》《是是非非韩大师》《未公开的采访内幕:黄岛大火》等,当然是朴实记录,当年一些事件的全景补充,也是聊胜于无。
现在来看已经时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新闻效应,只是回顾,历史档案,聊备一格,如此而已。
这篇《蝇营狗苟拉广告》不是新闻事件,只是新闻界的一些内幕,龌龊也好,不得已而为之也好,环境使然,很难说谁对谁错。媒体艰难生存的写照,广告人的侧记。
字数较多,分三期贴出。
 
我绝对没有想到,去胶州水泥厂参加一个生产线的剪彩活动,后来会引发那么多纠纷和故事,什么拉广告、推销书、卖字画、匿名敲诈,全从这里发端。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胶州水泥厂的厂长赵方国,长得方头大耳,眼眯缝着,说话慢条斯理,他是农村罕见的精明人。他创办经营的水泥厂规模越来越大,从一个小土窑发展到生产能力达上千万吨,成为青岛屈指可数的大型水泥厂。他也成了闻名的企业家,事业成功者。
这天,他的四百万吨水泥生产线投产,邀请我们新闻单位给他发一条消息。李伞、王丽和我,坐上胶州水泥厂派来的面包车,到青岛日报接了也要去的几个人,赶到了胶州。
想不到一个私营水泥厂的投产仪式搞得还挺隆重,厂区里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场面还挺像回事儿。
进入厂区的大道上,两旁摆满了鲜花。听胶州广播电台的记者讲,来宾中有不少大人物,什么山东建材局的,青岛市经委的,还有胶州市的党政军领导。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一些穿西服、打领带的“冒号”正襟危坐,面前是白瓷杯。
见我们下车,赵方国走下台来,握住李伞的手说:“李大哥,又要麻烦你们了。”
李伞说:“没问题。我们这次不仅给你发消息,还要给你做个专题,叫胶州市的领导也说说,给你好好吹吹。”
赵方国看了看李伞身后,问:“电视台没来人?”
“事情是这样的,本来我已经跟电视台领导打好了招呼,他们新闻部派人来……”
李伞拽了一下赵方国,低声向他解释,“你看看吧,真不巧,今天市里开会,记者都去那里了,这边就来不了了。”
其实,市里每天都在开会,关键是电视台愿不愿意跑那么远的路到胶州来。
我看到赵方国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接着就被脸上挤出的笑容掩饰过去。他说:“没来就没来吧,不过……过几天,最好让他们来拍拍我们的生产线,那场面,上电视好看。”
李伞点头:“没问题,没问题,保证补上。”
报社的记者在边上说:“我们给你发一幅生产线的照片,配上文字,也算是免费的新闻广告。”
赵方国忙说谢谢谢谢。
 
投产剪彩仪式虽然隆重,但很简单,照例是领导先讲话,省里的市里的,话不多,客套程序。只有胶州副市长说的多一点,他赞扬民营企业为胶州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们。然后,副市长宣布四百万吨水泥生产线正式点火。顷刻间,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
最后,胶州水泥厂厂长赵方国说了几句话,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光临云云,会场上的仪式也就结束了。
我们随着赵方国率领的人流到新落成的车间参观。王丽悄悄地拽了我一下,说:“大宋,怎么没见给红包?大老远地来了。”
这话被李伞听到了,他回头小声说:“急什么!沉住气,有好戏。”
匆匆参观完,在往厂办公楼走的时候,有些来宾开始告辞,赵方国顾不上我们了,忙着和胶州市的领导、乡镇的领导一起,在跟一些客人打招呼,握手,点头哈腰。
我们看到水泥厂办公室的行政人员一箱箱地往领导的车上搬东西,来宾的轿车司机帮着整理汽车后厢。
还有一些领导不走,要留下来吃饭,不知是赵方国和新闻单位的人更近乎,还是觉得由镇领导陪客人级别更高,他好像是专门陪着我们。
在办公楼里,赵方国指着楼房说:“这幢楼是我自己设计的,也是我亲自监督施工的。”
我问:“赵厂长,你还懂建筑设计?”
赵方国说:“我在村里的时候,就是个建筑包工头,领着一帮子农民盖楼。干了两年,我把这些东西基本上弄熟了。我业余时间看了不少建筑设计方面的书。我现在也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了。”
李伞说:“老赵是个能人,心灵手巧,学什么成什么。你看这幢大楼盖得多好!老赵真是个全才!”
我们正走在二楼向三楼的拐弯处,走廊上,横着几根粗大的管子,看着很别扭。我就问:“这是干什么用的?”赵方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们施工员当初没看懂我的图,把暖气管道安错了,没办法,只好弄走廊上了。”
 
赵方国的办公室有一个硕大的老板桌,一圈紫檀木沙发,房间很大。王丽高声说:“赵厂长的办公室富丽堂皇,真气派!”
李伞开玩笑:“赵厂长,到你办公室来,进门打招呼走到你跟前,得走半个小时。”
众人大笑。
赵方国说:“今天接待来宾,就在我们厂里的宾馆吃饭,看看我们的土造酒店伙食怎么样。”
我看到赵方国很忙,总被人叫出去。
吃饭的时候,他端着个酒杯到处走,看来是安排了好多桌。
李伞拽住他,说:“老赵,你就重点和我们一起吧,新闻单位的很重要,你和记者们多沟通沟通。那边,让镇领导去陪。”
“是,是,我一直这样。”赵说。
酒桌上,一道道的菜肴上来,我非常吃惊,这哪里是个工厂食堂,分明是个星级酒店。就说这单间吧,豪华的吊灯、明亮的酒柜,装潢非常考究。我们奇怪,连斟酒布菜的服务员也细皮嫩肉,不像胶州当地的农家女。
赵方国说话很老练,端着酒杯说了一番客套话,感谢新闻界对他的照应,他的企业离不开各位支持等等,虽然是些套话,但赵方国说得比较恳切,我们听着也比较顺耳。
李伞说:“老赵,你应该给自己搞点宣传了。经营这么大的厂,给胶州市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市委市府脸上有光,他们应该给你点荣誉。”
老赵说:“是啊!我是胶州市优秀党员,还是模范纳税大户。”
“那算什么!胶州太小了,起码青岛市或者山东省,给你授予个劳动模范或者优秀企业家什么的。”王丽在旁边撇了撇嘴说。
李伞站起来说:“山东省也不算什么,应该给老赵弄个全国优秀企业家。来,这杯我敬你,祝你的企业越做越大!”
赵方国也站起来,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赵方国向对面副厂长说:“给青岛客人的礼品准备好了?每个人再给他们抬上一箱苹果。”
他又看了看我们说:“来日方长,我这里家大业大,各位如果有什么事,只管开口!”
王丽也站了起来,说:“我看赵厂长有魄力有水平,你就是胶州市的经济支柱。我跟青岛市总工会的领导很熟,回去我和他们说说,看看能不能给你弄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嗬,那可不是小事儿!”桌上的人议论起来,“全国的,很少,咱青岛都没几个。”
报社的记者说:“王丽有本事,能办了这个,门子不小。”
赵方国咧着嘴,“我连省里的都没弄上,哪敢想全国的?”
李伞说:“这个你就不懂了。在咱们国家,只有没想到,没有办不到。事在人为嘛!”
王丽说:“大投入大产出,只要舍得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赵方国说:“我对这些不太了解。钱不是问题,我的水泥,出多少卖多少,由胶州市经委包销,给他们一块差额。不是吹,我这里只要烟筒冒烟,钱就往里进。前几天,一个熟人找我,让我赞助一个研讨会,不就是几千块钱吗,我出了。”
这时,报社记者掏出名片,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赵方国:“赵总,往后少不了麻烦您,留个电话。”
报社另一个记者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说:“赵厂长,不好意思,这是我刚出的一本散文集,送给你提提意见。”
“我哪懂散文?我学习学习。”赵方国站起来双手接过。
王丽说:“来,祝贺赵总下一步戴上五一劳动奖章,干一杯!”
“好!好!应该,应该!”全桌响应。
 
正在这时,胶州的一些领导过来敬酒,我们都站了起来,来人也都站着,每人端着酒杯,赵方国赶紧介绍,这一位是副市长,这一位是胶州某某局长,谁谁是我们镇的党委书记,谁谁是镇长、副镇长……我们也记不住,只是朝他们客气地点点头。
我们这边由李伞介绍,人家也很礼貌地点头。
副市长说他是白的,感情深一口闷,说完一仰脖,喝了。众人不敢怠慢,也纷纷喝了。
那一帮人走了,我们坐了下来。这时,刚走出门的镇党委书记折了回来,说要单独再敬敬新闻界的。
赵方国把书记让到了他主持人的中心位置,他坐到了原先副厂长的座位,说:“我们镇,全靠党委刘书记英明领导,发展很快。你们舆论界应该给我们刘书记好好报道报道。”
胶州镇的党委刘书记戴着眼镜,面庞白净,一副书生模样。他见赵方国如此说,咧开嘴笑了笑:“方国,别吹捧我了,我们党委、政府,是为你们服务的。在座的都是青岛新闻界的,说实话,搞企业不容易,各位能把我们的企业家报道好了就行。”
说着,他掏出名片,每人分了一张。桌上的人也掏出名片,纷纷往刘书记手里递。
我们问刘书记镇上有多少企业,效益怎么样。刘书记说以前这个镇经济很落后,只是近来上得快了,全镇的经济指标在青岛的乡镇企业里名列前茅。最突出的是三个企业,水泥、制钉、布鞋,三足鼎立。这三个企业的老总很有特点,也可以说是企业家吧,希望在座的记者朋友能常来胶州,为我们的镇办工业摇旗呐喊。
报社记者说巧了,青岛市政府正在编一本乡镇企业的书,他是其中编委之一,他可以专门来一趟,把刘书记这个镇好好写写,收进去。
王丽在边上冷笑:“是收钱的吧?”
报社记者楞了一下,说:“收点成本费,不多。”
桌上的气氛有些尴尬。这时,赵方国摆了摆手说:“收点钱怕什么,我这里出,宣传我们镇,好事!”
 
在回青岛的路上,车上突然有些沉默。我知道,今天看了赵方国这个私营企业家,同事们心里都有所触动。你看人家混的,只是一个农民,从干建筑小工到办起了自己的水泥厂,估计他身下的资产有几千万了。
大伙各怀心事,我估计他们在暗暗琢磨着,哪天来找赵方国,以给他搞报道的名义,同时会递上一摞报销单据。有一次,我和两个同事去即墨采访,给一个镇党委书记搞录音讲话,那个书记刚录完音,情绪还在激动当中,我同事接着把两张餐费发票伸到他眼前,说:“书记,不好意思,外地来了朋友,我们请他吃饭,台里也不给报销,看你们这里能不能解决?”
镇书记接着把发票拿过来,二话不说,也不看钱数,掏出钢笔,唰唰在上面签了字,抬头递给镇办公室的:“赶快给记者去把钱领出来。”
事后,我同事还挺后悔,说当时忘了多掏几张发票了,看镇党委书记的大方劲,给报个千百八没问题。
后来我发现,新闻界的同行似乎有个收藏发票的习惯,坐出租车、购物、吃饭、在夜总会唱歌跳舞,甚至连洗澡理发也要发票或者收据,不管以后能不能报销,先备下再说。
 
刚从胶州水泥厂回来不久,我就接到一个杂志社编辑老胡的电话,老胡是我的老熟人,说让我帮他推销点书。
我问什么书,老胡说他前几年出了本诗歌集,质量还不错,可是出版社没给他稿费,只送了几百册书,逼得他只好到处找关系卖书。他说咱是老朋友了,说话不必隐瞒,只要能把书卖出去,挣几个算几个,否则留家里一堆诗歌集,老婆整天在家嘟囔,心烦。
我给赵方国打了个电话,先告诉他我们上次采访的录音报道过几天就播出,然后问他能不能帮忙买点书。我以为赵方国会很痛快地答应,可没想到,赵方国说你们报社的记者已经派人送来了一批报告文学集,他不好意思拒绝,只好买下,那些报告文学集至今还堆在会议室里。
“我们报社?”我心里一愣,看来赵厂长把电台和报社混为一谈了。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被采访的人开始还能记住我们是电台的,过一会儿就说我认识你们报社的谁谁谁,在他们心目中,可能以为电台和报社是一家。的确,电台和报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合并过,后来又分开了,可下面的企业单位却常常混淆。
我暗暗思忖,这些报社记者下手真快,刚和赵厂长见了一次面,就已经把自己的书给推销过去了。我忙解释说报告文学和诗歌不一样,诗歌有意境,你们厂里总有文学爱好者吧,哪怕买几十本也行。
赵方国说:“唉,你不了解情况,农村的工厂,哪有什么文学爱好者?他们就知道干活挣钱,谁还看什么书啊!我估计你朋友的诗歌集,拉来也是堆那儿,没法处理。以后再说吧,宋记者,抱歉,抱歉!”
赵方国那边挂了电话。
我有些沮丧,吃了个软钉子,心里又不大舍气,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出了胶州镇党委刘书记的名片,给刘书记打电话,又一次想不到的是,刘书记很痛快地答应了,说把书送来吧,带着发票。
我跟杂志社的老胡说了,人家可以买几十本,让他找个车送去。老胡一听,说找车没问题,可去一趟胶州,仅仅去送几十本书,不值得,应该多拉一些,尽量叫他们多要点。另外,顺便去招揽点广告。
我说你们那个破杂志,总共发行没几份,影响小,谁会在你们那儿做广告,恐怕够呛。
老胡说,你也知道,我们的发行数量虽然少,但对外是保密的,我们对外号称发行数万份,覆盖全国。再说,那帮农民也不懂,我们三说二卖,说不准他们还巴不得做呢。广告这玩意,有硬的,有软的,像发报告文学,替他们脸上贴金,可以配照片,收费又不贵,对农村的乡镇企业家有一定的吸引力。
老胡在文学圈里是有名的“嘴子”,能说会道,他在电话里说:“老宋,如果有报告文学需要写,你就是最合适的作者。咱写诗歌的人,写个人物还不闹着玩?何况,你在新闻界这么多年,对经济呀,改革呀,那些套话很熟悉。报告文学发表了,我们另外给你稿费。”
不知老胡是吹捧他自己,还是吹捧我,他提到发表、稿费,我倒有些动心,唉,人穷志短啊。
老胡提议第二天就去胶州,说拿钱的事儿要快,否则夜长梦多。他在电话里见我犹豫,又说如果胶州的广告成了,杂志社给百分之三十的提成,两人二一添作五。
百分之三十!这个比例不低。何况,郊区的农民信息闭塞,没见过大世面,也许,杂志社的牌子会管点用。

杜帝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杜帝丨蝇营狗苟拉广告(特写连载·上)》 发布于2020-5-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