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那些渔歌 - 世说文丛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那些渔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小冯插图.jpg
黄庭坚一首《鹧鸪天》,全用唐人张志和《渔歌子》词句,却多出一句“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大发人间风波险恶之叹,与原作之悠然快意殊不相类。盖黄庭坚饱历世情,常遭人心之深险,亦常在其他诗文中发此感慨。

陆游《鹊桥仙》中说一位渔人:“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看来这位渔人并非寻常百姓,而是一位隐士高人,他为了避开红尘的风波,甘愿选择江湖的风浪。

人间与江湖,都有风波,滋味却截然不类,前文的黄庭坚则偏能以一种想到另一种。既然对世俗红尘心有余悸而不能尽数忘怀,又何必冒江上往来之险?

黄庭坚曾贬谪四川,以舟船渡过长江中极为险绝的滟滪堆,并曾在《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诗中说:“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或许这段经历在他心中,把江湖之险与人心之险牢牢地联结在了一起吧。

真正将渔歌的水准推向巅峰的,却是一个多年来以反面形象出现的皇帝——宋高宗赵构。他的十五首《渔父》词,遣词之典雅、词境之清灵、水准之高拔,以及所描摹出的似隐似仙的渔人境界,前面几位无人能及。在意念中,赵构扔下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却带着天潢贵胄的雍容气度,远遁江湖去也。

历朝历代,以渔人为主题的诗词不少,这些作品大都拥有缥缈、遥深的诗词之境,并寄托着作者自由、隐逸的情怀。不过,今人在解读这些作品时往往提及现实中渔家生活的贫穷与艰辛,并认为这种生活绝不似诗词中那般理想。

但有学者认为,渔业人口的经济状况的确比从事粮食种植业的人口更为贫穷,但从事渔业的人口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与远古传说一般的生活方式,给从事这种行业的人带来了重要的满足感;水滨的优良环境也总是能为人类提供快乐和健康①。因此,经济利益并不是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唯一标准。古典诗词中渔人半人半仙、如梦如幻的生活,也不完全是毫不相干的文人或贵族在书斋宫廷中的幻想。

鹧鸪天
[宋]黄庭坚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
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间欲避风波险,
一日风波十二时。
(选自《花庵词选》第70页)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选自《唐宋词格律》第2页)


鹊桥仙
[宋]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
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
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
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
我自是无名渔父。
(选自《唐宋名家词选》第233页)


渔父
[宋]赵构

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
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

其二

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边秋月已明辉。
纵远柂,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

其三

云洒清江江上船。一钱何得买江天。
催短棹,泛长川。鱼蟹来倾酒舍烟。

其四

青草开时已过船。锦鳞跃处浪痕圆。
竹叶酒,柳花氈。有意沙鸥伴我眠。

其五

扁舟小缆荻花风。四合青山暝霭中。
明细火,倚孤松。但愿尊中酒不空。

其六

侬家活计岂能明。万顷波心月影清。
倾绿酒,糁蓴羹。保任衣中一物灵。

其七

骇浪吞舟脱巨鳞。结绳为网也难任。
纶乍放,饵初沈。浅钓纤鳞味更深。

其八

鱼信还催花信开。花风得得为谁来。
舒柳眼,落梅腮。浪煖桃花夜转雷。

其九

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
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

其十

远水无涯山有邻。相看岁晚更情亲。
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

其十一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
轻破浪,细迎风。睡起篷窗日正中。

其十二

水涵微雨湛虚明。小笠轻蓑未要晴。
明里,縠纹生。白鹭飞来空外声。

其十三

无数菰蒲间藕花。棹歌轻举酌流霞。
随处好,转山斜。也有孤村三两家。

其十四

春入渭阳花气多。春归时节自清和。
冲晓雾,弄沧波。载与俱归又若何。

其十五

清湾幽岛任盘纡。一舸横斜得自如。
惟有此,更无居。从教红袖泣前鱼。
(选自《宋词纪事》第252-255页)


①参看《恋地情结》,[美] 段义孚 著,第172页。



冯震翔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那些渔歌》 发布于2021-4-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