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一方丨韩非的君权暴力中心 - 世说文丛

在海一方丨韩非的君权暴力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战国时韩国人,他的老师荀子是先秦哲学的总结者,他则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这时已到了战国末年,一个灾难性的大帝国——秦王朝就要出现。韩非的学说铸就了秦帝国残暴的性情,也注定了帝国的早夭。

韩非学说喜欢运用一种类似三元式的范畴,如他的政治思想里的“法、术、势”;哲学理论中的“道、理、德”。虽然这种三元并不是在平行意义上使用的,但也不妨碍它们在统一论域里的相互贯通。他有两个很醒目的首创概念,一个是“道理”,一个是“矛盾”。矛盾概念为人们所熟知,“道理”原是两个词: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
理定而后物可得道。

可见“道”是指终极性、普遍性的法则;而“理”则是指一事物的特殊规律。法家思想较儒家、道家而后,并大量吸收了儒、道的思想成分。比如在韩非学说里,道和德的涵义就取自于老子的思想。

韩非用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打造了一个统治术的魔球,为心领神会的君王所受用。这个魔球虽然极其灵验,但还是偏颇了。它基本是硬功而乏柔术,还是需要像董仲舒那样的儒家高人再加锤炼,搞成“内霸外圣”的面貌才行。

韩非会让人想起写《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其实马基雅维利的影响力无法与韩非相比。马氏出现在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开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发端倪。再说,西方社会政治学传统中的契约论、权力制衡思想一直就有,马基雅维利的学说有影响也会受到限制。而韩非的学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中却潜在地发挥着作用,君主独裁统治越来越严重,至明清时代已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韩非一味主张“服术行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主张绝对君权。他的思想是功利主义的、唯暴力论的,而这个功利和暴力的中心是君权。

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道不同于万物,君不同于群臣。

这就把“君”抬到了终极性的高度,抬到了“道是一”的程度,老子咋能想到他的学说竟被如此粗暴地使用了?这也是“官本位”思想最高端的理论依据,它论证的手法是形而上学的;它所设置的官位崇拜是君主,已不能再高。韩非,中国“官本位”意识的鼻祖。独裁啊!并非君王一人之事,它是开放在人们自我意志之上自娱的花朵。作为人臣的韩非,何以要把君权捧到非人的程度?这种人看不到势利之外更高的东西,没有更好的意趣,因而孤愤,且一直孤愤。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在海一方丨韩非的君权暴力中心》 发布于2021-4-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