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方丨童心未泯的孙基亮 - 世说文丛

周晓方丨童心未泯的孙基亮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01-1纺织纹样设计师、日语学者孙基亮(孙冉 摄)_副本.png
纺织纹样设计师、日语学者孙基亮(孙冉 摄)

01-2花布图样《春天》(孙基亮 设计摄影)_副本.jpg
花布图样《春天》(孙基亮 设计/摄影)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在想,做了38年纺织纹样设计师,又做20多年日语教师,还钟情于青岛文史研究,酷爱音乐、摄影,有多部专著,且热衷于社会文化活动的孙基亮先生,究竟该如何定义好呢?虽已年逾八旬,但他仍是那样勤奋,黎明即起,深夜还在文化的沃土上耕耘不止。

看到题图上的这幅花布图样,很多人会以为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布古已有之,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地方也确有把这种花布冠以山东大花布、东北大花布或陕北大花布的名头,当作传统民俗做非遗申报的尝试。其实,在中国织物中本没有用这种大红花布做被面和衣料的传统,传统印染基本是单一素色,多彩色主要用于织绣。这种花布纹样是上海的几位纺织设计师于1952年最先创造出来的,一经问世便风靡全国,受到广大农村妇女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被面和衣料。因此这种大花布其实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就是孙基亮先生。

 孙基亮曾是青岛第二印染厂的纺织纹样设计师。他以从事花布设计几十年的实践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纺织纹样设计的发展进程。

 热爱,是最好的动力。孙基亮喜欢设计师的工作,在这个岗位做了38年。这么久钟情于一个固定的岗位,年轻人无法想象吧!这份执着结出了累累硕果。保守估算,以每月设计4份、从业38年计,他共绘制了上千份图样。他设计的图样多次被青岛市纺织局、山东省纺织厅评为优秀产品。1980年,他因设计了大花被面图案“春天”应邀出席国家纺织部在青岛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花布图案评优大会,并荣获全国最高奖项。这件作品在全国选样会上定产量第一,多次付印,从印花机到打包机,整个厂区,目及之处,到处是“春天”,看到花布潮水般地涌过机器,置身其中,看到自己设计的图案被厂商满满地订货,将纸样变成印花布,飘满车间,销往各地,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他感到非常欣慰。1985年,他设计的面料纯棉贡呢又获纺织部“部优产品”。厂里为他发奖金,涨工资,评为先进生产者。青岛大学美术系原主任龚铮如教授在评价孙基亮纺织纹样设计成就时,曾满怀深情地说过:曾经的纺织人,用其一生描绘着丰腴而美丽的青岛,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孙基亮之所以能设计出这么多优秀图样,首先得益于他的父亲。父亲孙德庭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内知名画家。父亲留下的创作资料、画板画笔,乃至画风、艺术真髓,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成为他终生致力于图案设计源源不竭的动力。其次,也得益于50年代初美术学院毕业的叶云标、荣顺福、梁绍均、吴世林等资深设计师,这些老师的言传身教,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设计基本功,都令孙基亮受益匪浅。

艺术的浸润是无边界的,不仅美术,不仅设计,孙基亮还在音乐、摄影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孙老自幼喜欢音乐,1952年,在崇德中学读初一时,跟随知名的音乐老师邓余鸿学音乐,学校也曾邀请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和周小燕来校演出。后来这些学生中走出了作曲家茅沅和小提琴家吕思清的父亲等。他印象深刻的是邓老师教唱的一首法国民歌《我在看守着自己的羊》:“在那小溪旁绿草地上,/我在看守着自己的羊,/白羊来,拖拖拖拖响,/灰羊来,拖拖拖拖响,/我在看守着自己的羊。”青岛大学一位研究生找到他想了解邓余鸿当年怎样教音乐,孙老竟立即随口唱出这首歌,甚至还能把60多年前记忆的曲谱准确地背着写下来,让那位研究生好不惊讶。到现在,他仍喜欢唱歌,哪里有音乐会、音乐讲座,他总能尽量参加,并参加老年大学的声乐班学习美声唱法。

年轻时,孙基亮有一个外语梦,虽然因故未被南京大学法语系录取,但他还是在60年代初开始学日语。39岁时,他考入青岛职工业大,系统学习日语课程。此后,他先后在加藤日语学校和求实职业技术学院教日语,并担任后者的外语学院院长。日语老师,是他纺织纹样设计师之外的又一个职业场景,与他的设计成果斐然一样,从教二三十年,同样硕果累累。他的学生里,有的后来创办外贸公司,有的在电视台做记者,还有的考上浙江工商大学、日本东海大学、日本山形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他对学生爱护有加、诲人不倦,有学生评价说,他的心灵“像水晶一样透明”。至今还有毕业很久了的学生向他或倾诉烦恼,或分享成长的喜悦。

近40年的美术设计生涯,培养起孙基亮独特的审美观念。三年前,他举办了一个题为“青岛美庐之建筑细部”的摄影展,虽然只展出了四五十幅作品,但他以一个资深图案设计师独特视角拍摄的作品仍受到瞩目,观众达数百人次。他认为,要善于发现被人忽略的细节,而那里面可能正蕴藏着美的元素,这也是区别你是否有能发现美的视角的标志。

 退休之后,他迷上了对青岛历史的研究。老市区大学路、青岛山一带曾有上青岛、下青岛两个村,村边有一条青岛河。但1972年这条河几乎消失,仅能从残存的半截桥下一小汪水依稀可辨青岛河的踪迹。曾在河边生活了几十年的他,感到有必要让这段历史被世人记住,便在博客上发表了《母亲河,青岛河》一文,并手绘了青岛河一带的地图。这篇博文引起了市南区档案馆、市委办公厅等的关注,找到孙基亮了解相关情况。他由此被任命为“青岛河河长”。

 近几年,孙基亮一直活跃在网络上。除出版《西方染织纹样史》《图解西方服装史》《东西方纹样比较》等译作、专著外,还陆续发表《小提琴家李传韵的青岛情》《翻译家王宣忱》《日本漆文化》《浅谈日语汉译教学》《青岛美术家赵仲玉》《音乐教育家王重生》等研究文章。凝结了他纹样设计心血和创作感悟的学术专著《青岛花布图案设计》即将出版。目前他正在撰写《王宣忱的音乐世家》等书。为核对一些重要史实和细节,他经常不畏寒暑,以耄耋之身,不辞辛苦,自费到济南、潍坊和南方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去查资料,并查访相关的当事人,不厌其烦。为核实一段书稿中的文字,他往往字斟句酌,几易其稿。其严谨的治学精神令人感佩。

孙基亮说过,自己是“抱着童心踏入社会的”。正是这种童心,让他痴迷于纺织纹样设计,热衷于日语教学和翻译,热心于青岛历史研究。他经常感慨,自己是不知老之将至。是的,童心伴他走过了80年,也还会继续陪伴他走下去。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1.4.15  A7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周晓方丨童心未泯的孙基亮》 发布于2021-4-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