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几天课后,我突然发现班里不少女生都身穿短裤。肥瘦不一,面料各异,但有一点倒是一致,那就是都很短。名副其实的短裤。再后来,我发现,岂止中学生,许多年轻时髦的女郎,乃至中年的妇女,穿此类短裤者颇众。有时乘车上下班,公交车里,短裤比比皆是,大街商场短裤也流行得很。几乎成了一道风景线。我十分纳闷,短裤,这以前属大老爷们、苦力人专利的服装,咋忽拉一下子跑到了“楚楚”女士身上了呢?这些女子也太前卫了。若在以前,当属有伤风化之举了。后来问一女生,才恍然大悟:“时髦!”哦,今年流行短裤。甚至还有个新名词:“热裤”!嗬,我想到一个词:短裤党。由此,倒让我想到了社会变革中,穿着这等与政治经济差了一大截的小事、细事,也是很有讲究、且马虎不得的。
记得一次授课,讲授“定义”一词,心血来潮,我以“衣服”为例,即席杜撰了“衣服”这词的定义:“衣服乃人类用以蔽体御寒、美化生活之物品也。”当时还自以为是“神来之笔”,定义得不错,有点沾沾自喜。及之读到曹靖华先生的散文《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后,顿时羞赧不已。其实,在人类社会中,衣服决非蔽体御寒那样简单,也不是一般的“美化生活”,它还具有着非凡的功能。
连吃饭也“割不正不食”的至圣先师孔老先生,凡事都讲礼义,但就连他都曾“微服而过宋”的故事。试想:像所谓“万世师表”那样方正、古板,道貌岸然连走路都“行不由径”的人,一旦人要杀他,为了避免人注意,都把平常的衣服都换了逃走,可见衣服的用处之大。
又想起鲁迅一次拜访外国朋友的故事。鲁迅一次到一个讲究的饭店去访友,因为穿着随便,正门不得入,门丁令其从后门进入,到了电梯口,又被电梯夫拒绝,改由楼梯走上。中国曾有句古话:“看人下菜碟”,也就是看人的衣着打扮下菜碟也!鲁迅这次算是真切地领略了“菜碟”之歧视。看来以衣帽取人的尺子,自古有之。直到今天,这把尺子是发扬光大到了极致,由此又派生出一个词:“敬衣不敬财”,你家里纵有财富万贯,衣服不够档次,人们不但不会敬重你,甚至还会鄙视你。此足见衣着之重要。至于那些因为衣着犯事,掉脑袋的例子,在此就不赘言了。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文革”时期。神州大地一切事物都与阶级斗争挂钩,都贴上了政治的标签。人们的衣着自然不能幸免。所谓封资修的衣物只能付之一炬或深藏箱箧。男式西装,女士裙装,一时间了无踪迹。我还记得,一时街头堆垃圾的地方多出了一些高跟鞋。一些小孩好恶作剧,就把这些鞋踢来踢去,当球玩。后来知道这些鞋是红卫兵搜家搜出的“四旧”。想想西服裙装都“封资修”了,危巢之下,岂有完卵?高跟鞋的命运大概只能让孩子当球踢了。那时,满大街的人们都是蓝黑灰,最时髦的当属军装了。谁有门路搞上套黄军装,走到哪里,都神气十足,身价倍增。连照张相片也都是军衣军帽,再手握本红语录。当然,胸前谁都忘不了再佩戴个大大的领袖章。我想: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穿戴打扮时髦吧!
改革开放的大门一开,除了政治经济上的翻天覆地巨变之外,人们衣着上的变化更是令人眼花缭乱。黄军装蓝军装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西装、领带呼啦啦地穿遍大江南北,姑娘们更是不甘落后,长裙短裙布拉吉,像花蝴蝶一样满街飘舞。改革这几十年,服装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喇叭裤、牛仔裤、乞丐裤,韩流,×流,花样翻新,不断更新。
社会真的变了,人们自由了,开放了,起码在穿着上相当地自由开放了。那些九斤老太,老脑筋,看不惯,摇头者,也逐渐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改革,它不但解除了人们精神上的枷锁,还摘下了生活上许多的紧箍咒,人们在穿着上是真正解放了。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上课,学生做题时,我在教室里巡视,偶然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学生脚上穿的鞋子,几乎没有一双是相同的!颜色各异,样式纷繁,品牌不同,我不由得为这些孩子们感到高兴,这是些幸福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时代,他们的少年,真的像花儿一样!回想自己的少年、青年时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自己大概属九斤老太之列,平日衣着“不思悔改”,仍死抱“蔽体御寒”信条不放,所以平时我行我素,守旧如初。但对新时代的潮流,对人们追赶潮流,我举双手拥护。故此,我对今年夏天街上流行的短裤,想到了这许多,既感慨时代的进步,赞叹生活的美好,也为社会的发展感到庆幸。
(2014.8)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