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散兵游勇自然组成
现在读者如果不凭借当年的影像资料,很难想像出七八十年前青岛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妨从岛城百年人口变迁这个侧面了解一下这座足球城发展的曲折历程。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选择了部分历史的人口变迁,大体上可以看出岛城发展的大脉络。(市区人口变迁统计)
1902年 14,905人
1918年 78,804人
1923年 151,135人
1936年 339,427人
1937年 270,369人
1945年 514,956人
1949年 582,683人
1954年 707,574人
1979年 906,895人
1990年 1,359,057人
据史料记载,青岛自1891年建置之后,从1897年到1922年的24年,先后是德国的租借地和日本的占领区。起初,德国人是按照一座15万人口的小城规模来规划建设青岛早期的城市基础建设的。1903年建造了青岛啤酒厂,修建了五年的胶济铁路也于1904年通车。开埠之后,随着港口码头海运和铁路公路的建设,岛城的人口迅速增长,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医院学校等城市多功能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德、日、俄等国的商人和侨民也不断涌入,进出口洋行相继开业,继而加工工业迅速开业,以昌潍地区种植烟叶成功为契机,1919年大英烟草公司正式成立,大批烟民以洋烟代替了旱烟。以中渊和大康纱厂为龙头的日资纺织企业的开工(1923年左右),民族资本的华新纱厂和阳本印染厂等工厂使岛城一跃成为全国纺织工业的龙头。1922-1937年的15年间,岛城公共事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29年建成中山公园和海滨公园以及水族馆、产业馆。为迎接全国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建设的汇泉体育场和跑马场(1933年);为解决难民住宿困难而建设的十大民众院廉租房(台西区),大批医院学校的建设,以及为节省人力板车劳动强度而铺设的石条路面和多处劳动人民休息亭等,使这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充满了生机。在岛城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中西方不同信仰的宗教场所也不断建成。例如1900年兴建的台东清和路基督教堂,1910年建成的江苏基督教堂,1934年建成的天主教堂等。还有国人经十几年努力于1945年建成的湛山寺,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而这些文化的集中之地也离不开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和日侨聚集的第三公园一带,岛城重点教会及大、中、小学集中之地,也自然就成为足球运动的精英聚散之地。在这块足球运动的大舞台上,各路过往英豪纷纷登场亮相,造就了足球城中的群众基础雄厚和可塑之才的不断涌现。
据史料记载,1863年英国足球协会成立,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兴起。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正式成立,代表着现代足球运动世界一体化的正式开端。英国足球在世界上称霸近百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匈牙利的三角短传击败,全世界几乎都在模仿英式足球的踢法。我们可从橄榄球比赛中观察到早期英式足球的勇猛顽强争夺,基本没有什么阵法,球到哪里人到哪里,重进攻轻防守,大比分进球论输赢。沿用了几十年的塔式阵容(一二三五,一个守门员,二个后卫三个前卫五个前锋),直到上世纪中叶才出现WM式(一个守门员、三个后卫、二个前卫、五个前锋、中锋落后,近似于三三四阵容)。所以岛城足球运动的先行者也大多是从英租界威海刘公岛把这项运动带来的,无论是礼贤中学1929年建队的谷源容老师、崇德中学的梁景桓老师,还是抗战胜利前后来青岛的杨昌、苗祺昌都是自幼在刘公岛跟英国人一起踢球成长起来的。
那时考察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主要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身体棒,跑得快,能争能抢能射门得分;二是脚头硬、大脚开球踢得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是球耍得好,身体灵活,带球过人不丢球。那时在球场上队员之间仍用英语交流。例如传球叫打啪斯,越位叫奥赛,手球犯规叫含得堡。1945年抗战胜利前,岛城著名的镇青足球队的队员有熊钧、王焄之、王宝山、姜希圣、杨海锋(杨大脚)、杨昌、苗祺昌、夏家鼎、杨永森、金天民、贾民卿、刘文学、梁景桓、张吉良、计秦德、谷源容等,之后又有王德章、贾寿庆等加入。到1948年,为参加七运会而组建的青岛足球队时,熊钧、杨昌、胡根林、计儒懋、盛德新、苗祺昌、谷源岫等人还是主力队员。但是到1951年出席省首届足球赛时,就有了新变化,李兆春、宋德宽、李永磷、刘文学、陈芸生、王德章、胡亦明、赵鸿才、冯孝先、綦书轩、胡宝林、沈蕴昌、盛德举、盛德祈、崔岱志等人。这次组队熊钧、盛德祈等人就不在其内了。所以到1954年底组队参加上海大区赛时,几经筛选,主力门将李兆春也离开了青岛,主力前卫宋德宽去了济南,勉强按WM组成的阵容就出现了以老带新这种局面,除了建国前久经沙场的著名球星之外,又新增了外来球星沈蕴昌、乞春华、朱耕莘等人,唐纪青、赵英奎、宋敬臣、王绪基、安殿平等年轻人的入队为这支队伍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最终夺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三、超水平发挥,以弱胜强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面对着老幼不均和缺乏配合这样一支足球队,作为教练员李宏文先生没少费脑筋,除了在集训期间重点恢复运动员体能和搭配各位置之间的有效配合之外,针对这次联赛的六个对手的不同情况,与队内的骨干队员共同协商制定出防守反击的基本战略战术,此时青岛队的老守门员熊钧已是杭州队的教练员了,通过观察认为只有济南队是一支弱队。所以在去上海的路途中,第一站先在济南打了一场教学比赛,也就是最后的一场热身练兵。当时的济南队主要是一批大学的足球爱好者,只有青岛队原来的中场核心宋德宽成为该队的灵魂。比赛中,青岛队全场占尽优势1:0领先大半个赛程,只是在比赛即将结束时,济南队的中场核心宋德宽30码以外的一脚势大力沉的远射,让我们的守门员曲连科望球兴叹,挂了个死角球进网中,由此而暴露出本队主力守门员年岁已大体力不支的薄弱环节。结果战成1:1平局。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当上海的正式比赛开赛后,首先是青岛对济南,这场比赛好像是济南热身赛的翻版,又是青岛队1:0领先大半个赛程,将近结束时又是那宋德宽的一记远射,神使鬼差地又让曲连科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又是1:1战成平局。这一战果让守门员曲连科懊恼不已,力推年轻力壮的唐纪青出任之后的主力门将。他这谦虚又英明的荐贤之举,得到了教练李宏文和诸位老队员的认可,从而成全了唐纪青一战成名,实现了青岛队以弱胜强的夺冠的梦想。
唐纪青原是青岛男排的主力扣球手,身高1.83米,自幼喜欢踢足球,曾是青岛学联队的主力门将。1950年礼贤中学高中毕业考入青岛人民银行,在保险公司工作。他的身体素质极好,弹跳力强,判断力恰到好处,还有较强的球性球感,再加上有三位后卫的屏封,在之后的比赛中奋不顾身,再没有失误,力保城门不失。青岛队也以五战四胜一平的战绩参加了与上海队争夺冠军的比赛。
上海队五战五胜,只要和青岛队打成平局就稳获冠军,更何况占据着主场之利又实力绝对占优,因此对青岛的这场球他们是志在必得。在这场比赛的赛前准备会上,李宏文教练详细地分析了两队的优势与劣势。全队上下统一思想,为了岛城的荣誉必须破釜沉舟奋力一博,因为战成平局就等于我们输了,所以必须力争取胜才能不负众望也不虚此一行。上海队的优势也是他们的短板,前面几场比赛已充分证明上海队的队员普遍胆小怕凶,少爷踢法,不会拼命争抢,场上的核心球员一个是威震足坛的门将张邦伦,一个是人民银行的高中锋范本军,短传紧逼是他们的主要打法,还有两位边锋的下底传中战术是他们得分的主要手段,防住了他们开门的三板斧就有转机,坚持上半场不输球,就有取胜的可能。由于上下同心,对比赛预期的判断完全符合实际。所以在比赛当天的虹口体育场内,就演出了一场以弱胜强的好戏。
要分析上海队的状况,离不开上海足球的历史,必定要从球王李惠堂说起。李惠堂1905年生于香港(1905-1979),17岁在香港足坛一举成名,征战五年即获得亚洲球王桂冠。在沪港两地足坛上的奇异表现,令世界足坛对国人刮目相看。1929年他提出“足球即中国的国球”响亮口号,使他成为替国人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第一人。他的运动生涯保持到43岁(1948年),一生共射进1860个球,1936年和1948年又两度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柏林和伦敦奥运会。1948年挂靴之后作为中国足球队的教练员,他又率队获得1956年和1958年两届亚运会足球冠军,1954年担任亚足联秘书长,1966年担任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副主席,1976年在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的世界球王评选活动中,他与巴西的贝利、匈牙利的普斯卡什、英国的马修斯和葡萄牙的斯蒂法诺一起,被评为世界足坛五大球王,获得了中国近代足球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高荣誉。
1936年,李惠堂(前右)和阿森纳队长Alex James
介绍了球王李惠堂的简史,同时引述1930年代上海的一句俚语“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以此证明李惠堂盛年时期在沪港两地足坛上的影响。
青岛队教练李宏文在沪求学期间(1929年李宏文正在上海体育专科学校深造),正是青岛足球队的老队员王德章、朱耕莘、沈蕴昌、杨昌、贾寿庆等人在足坛的成长时期,他们虽然无缘目睹1929年李惠堂率华东队抵青岛与中华队的那场比赛,但在李惠堂挂靴之前与球王的交往却是实实在在的,据沈蕴昌先生的后人介绍,当初沈先生离沪抵青之前,就是球王李惠堂介绍他抵青后首先认识王德章而进入1951年青岛足球队的,也证明队长王德章与球王李惠堂早有交情互为球友。朱耕莘仅比球王李惠堂小8岁,在上海足坛也属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这次组队参加1955年大中城市分区锦标赛,就形成了岛城这支散兵游勇足球队的两大特点:一是以王德章、杨昌、贾寿庆、宋敬臣为首的东北风风格的勇猛顽强派;二是以沈蕴昌、崔岱志、金天民、朱耕莘、胡亦明、赵英奎、乞春华等人为代表的技术派。这一优势互补的队伍,对于固若金汤的防守反击战术起到了关键的保证作用。更不能忽视的是,勇猛顽强技术全面的门将唐纪青先生奋不顾身,高接低挡,勇于对抗,确保了龙门不失,常言道:一个好的守门员,抵得过半支足球队,此话不假!
为了印证上海足球队藐视群雄的状况,根据李宏文、沈蕴昌、朱耕莘、赵英奎等人对上海队的了解,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保了这场以弱胜强的比赛结果的实现。
据史料记载,1953年组建中国足球队赴匈牙利培训期间,上海顶尖足球泰斗戴磷经已奉调去了八一队任教练员,陈成达、张宏根、谢鸿钧、方纫秋去匈牙利培训。以铁门张邦伦为首的上海队,也都是上海知名的足坛精英,例如中后卫刘光标(中学教师),中锋范本军(银行职员),右边锋钱允庆(医生、血管专家,注1),左边锋李尧等等,也是如同青岛队一样的各路英雄的阵势,他们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里兼爱足球运动的精英,业余时间踢足球完全等同于京戏的票友,只图高兴和健身,不太计较输赢,因他们上海人的土话:阿拉讲技术,阿拉不同人家拼性命!所以在五战五胜的前提下,对已经战平一场的青岛队比赛并不十分重视,上下一致认为,即便是战成平局,也可确保冠军到手,没必要拼得太凶。他们的主要打法就是短传紧逼,两翼齐飞,传中破门,高中锋和前卫是得分手。他们前五场完胜的打法早已被青岛队的李宏文教练和诸位老队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上场之前,唐纪青提醒左后卫贾寿庆说:“大哥!悠着点!”,贾寿庆哈哈一乐:“小老弟放心吧!禁区里面绝对不给他提供机会!”言外之意就是在禁区外来几个下马威,就必有成效!实践证明不怒自威的贾寿庆,判断准确下脚稳准狠,连人带球阻断几次,上海队的右边锋就找不到人了,他跑到前卫位置上打接应去了。
我方派出了门将唐纪青,三后卫是右后卫杨昌,中后卫队长王德章,左后卫络腮胡子贾寿庆,三位后卫除杨昌比较文弱一点之外,另外两位的外貌恰似门神钟馗,他们的作风完全是东北风式的踢法,下脚稳准狠,毫不留情,几个回合下来,对方的右边锋先露了怯,被贾寿庆连人带球踢了几次,再也发挥不出来了。尽管整场控球权在上海队一方,裁判对上海队的犯规吹得也有点偏袒,但由于青岛队门将和三后卫的高接抵挡,使尽了浑身解数,使上海队多次无功而返。上半场0:0的结果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因为彼此都清楚,反正最后如果还是平局,冠军肯定是上海队。所以上海队久攻不下就产生了浮躁情绪。青岛队的前卫前锋主要精力是协助防守,球到哪里,人就追到哪里,不给对手任何机会,打得上海队毫无办法,得势不得分。下半场上海队改变打法,把进攻的火力集中到左边锋李尧这边,他年轻速度快,左脚一脚传中的落点极佳,他们的高中锋范本军经常与唐纪青门将争抢高球,冲撞守门员,裁判也不判罚,就在下半场40分钟左右,青岛队获得天赐良机,在对方半场获得一间接任意球机会。前卫胡亦明发球与中锋崔岱志打一招呼,球的落点正好在对方禁区18码中间,中锋崔岱志得球之后胸部往左一晃,身体重心迅即右移,以逼真的假动作摆脱了对方后卫的贴身防守,转身抢先甩开左大腿,左脚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被挡住视线的门将张邦伦束手无策,眼看着足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一声惊呼,青岛队1:0领先了。这一进球说时迟那时快,崔岱志的动作一气呵成瞬间完成,让上海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干着急。这一粒金子般的进球,展现出关键时刻球星打破僵局的神奇作用,青岛队全队上下一齐欢呼,终于打破了青岛队逢沪必败的历史。剩余的垃圾时间全队上下齐心防守,实现了这次历史性的夺冠梦想。
在这场比赛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忍俊不止的花絮,那时的比赛用球是由内胆外皮双层结构,内胆充足了气体之后,外皮由皮筋封口,球的封口处出现了微小的凸面。崔岱志一次用他擅长的右脚一记大力抽射,对方后卫转身阻挡,凸起部分正好击中他的臀部,球是被挡住,但他却疼得蹦了起来,继而捂着屁股满场乱跑,引起观众大笑不止,崔岱志赶紧追上去道歉,表示慰问。
就是这样一支散兵游勇组成的青岛足球队,就是在七城市分区赛强手如林的情况下,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为岛城捧回了一座珍贵的冠军奖杯。在现场的授奖仪式上,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先生亲自将冠军奖杯授予了青岛队的队长王德章,并为每一个运动员发放了冠军纪念章。
1955.3.5《青岛日报》第二版。青岛得冠军
后记:起意撰写逝去66年的这场比赛,起因还是阅读了许文礼老师撰写的《星汉灿烂》一书,在寻访唐纪青先生的过程中听到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首先起疑的就是青岛体育史志所记载的参赛人员与授奖仪式上的队员有较大变化。为此笔者三次赴青岛市档案馆复制了体育史志中足球篇的全部资料,经老前辈的多次确认,照片中只有安殿平旁边那一位无人记得是谁,后二次登门寻访外贸疗养院前院长宋福绥先生,经他确认才知道乞春华参赛的全过程。
这期间通过王振文先生介绍又拜读了刘开明先生撰写的大作《一个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四万多字的4808厂足球史,也详细地述说了安殿平参赛的观感。
因为时隔久远,夺冠赛的场景基本上靠唐纪青和安殿平先生的口述整理,为了更真实地把握青岛队员的身份年龄,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笔者与当年队员的后人取得了联系,获取许多不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例如三次拜访杨昌先生的二公子杨安胜(1948年生)先生,获取不少宝贵的资料,除确切知道杨昌先生的生卒年月1922-2004之外,还从杨老师晚年自撰的回忆片段中知道他来青岛的准确时间是1943年,通过杨安胜访问阿根廷巧遇杨昌先生童年玩伴的叙述,了解到他在刘公岛童年生活的趣闻。再如金天民先生的大公子金德贵(1947年生)提供了金老师1945年代表青岛学联队赴京比赛的珍贵照片,知道金老师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知道他的生卒年月是1927-1994,享年68岁;赵英奎的二儿子赵晋提供了他父亲参赛获得的纪念章照片,宋敬臣之子宋宝龙定居上海,电话告知他父亲的一些趣事。远在美国洛杉机的沈蕴昌之子沈保立(1946)告知他父亲1955年比赛归来时拄着双拐,脚骨骨折,也是在最后一场与上海队争冠时受的伤。难能可贵的是李宏文场长的女公子李君玲(1957生)告知李场长的生卒年月为1909-1997。朱耕莘之子朱克家告知他父亲生于1913年,是当时参赛年龄最大的队员(42岁)。
一个多月的搜集资料和寻访,又与唐纪青、安殿平、李义忠等老前辈反复讨论,力争更加接近历史事实地把当年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和足球发展阶段的真实情况描述出来。当然不可能像现场音像视频那样准确。例如,贾寿庆和王德章的年龄,就是根据杨安胜的口述,说杨昌称这二位大哥而推算的,吕崇惠的年龄是根据吕崇贤1928年生而推算的,但比较准确的占一半以上。例如沈蕴昌、朱耕莘、唐纪青、王绪基、赵英奎、杨昌、金天民、安殿平、宋敬臣、李宏文、曲连科。
上场阵容的安排和替补换人的经过难免也有偏差,但是主力人选守门员,三后卫,前卫前锋中的主角不会搞错,尤其是得分手崔岱志的一脚定乾坤绝对不会错的,亲历者唐纪青、安殿平异口同声。因为安殿平自称一个联赛下来自己没有得到一次登场的机会,完全是一个跟队的观摩者,大开了眼界。
恩师唐纪青先生今年九十整寿,他在此场比赛中一举成名,于次年被选入山东体育训练班任足球教练,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从一个银行职员成为岛城足坛人所共知的终生足球工作者和誉满全国的金牌裁判员。为此,作为学生,也代表为此文作出无私奉献的许文礼老师、王振文高工和《一个海军企业足球队的兴衰》作者刘开明先生,以及健在的诸位足坛元老宋福绥、李义忠、赵书田、刘国江、陈敬莘、王家樑、马元培、张纪良、曲卫平、朱广泰等前辈,希望得到更多的批评和指正,为将来岛城足球博物馆的创建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特将此文献给夺冠的参赛者唐纪青老师九秩大寿作纪念。
唐纪青、安殿平口述
王振文、刘开明、吴胜泰整理
吴胜泰执笔于2021年4月16日
注1:钱允庆医生,后来成为我国首例也是世界首例断手再植的主刀医生。可见其业余足球爱好,仅仅是公子哥式的票友,南派风格,踢球讲技术,不靠拼体力。
吴胜泰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