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英丨会生活的女子马承芬 - 世说文丛

张维英丨会生活的女子马承芬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517225619_副本.jpg

认识马承芬,是因为不经意地走进市图书馆听作家叶帆讲课,后一发不可收,迷上了文学班,喜欢上了文学班的文友和老师。对马承芬尤其印象深刻,她协助王照青老师于2006年创建了文学研修班,积聚了大批热爱文学的人,而她怀着对文学的热爱,为文学班忙前忙后,不辞辛苦;王照青去世后,马承芬担心文学班能否存续下去,于是一以贯之地忙碌,邀请教授授课,打印讲课提纲,发布讲座通知,落实教室场地……那个时候,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呢?那小小的身躯似乎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文学班终于正常运行,马承芬松了一口气,我们也都替她感到欣慰——那段时候的她令人心疼,更让人敬重。
马承芬,让我始终有她是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是小姑娘的感觉。她以一言一行感染我,关心我,爱护我,不由得想起了与她交往的点点滴滴。
几年前,马承芬第一次约我到家里,谈文学班的一些事宜。进门的时候,她正从冷冻柜里拿小白菜化着,肉馅,刀鱼……一面干活一面问:“吃地瓜面包子还是米饭煎刀鱼?”我笑言:“什么简单来什么。”于是就有了冬瓜丸子汤,四鲜烤麸,煎刀鱼,蒜烧茄子,两个人说说笑笑一通忙,生生的吃,吃到吃不动……有被宠溺溺毙的感觉。内心柔软。
又沏水品茶,谈文学文学班,谈菜谈吃食,论衣试衣,论坛坛罐罐,论喜欢细小的物事论白棉线钩成的手工织物……每样说一点,说不完,又引到别的物事上去,喜欢文字的女人气息相近,似乎久别重逢的认知,没有年龄的隔阂,半点也没有。亦师亦友亦姐妹。
马姐姐是个会生活的女子,经历了无数世事却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一颗少女的小心脏时时散发光芒。发觉要跟她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哪方面都不及她万一;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的态度更是我不能。
她有一种生活的气场,简单又迷人。冰箱里总塞得满满当当,说:“你来,不用拿东西,我都吃不完,坏掉的要扔……”女儿一家不时常来吃,她便没有用武之地。马姐姐是个美食家,想做什么吃食都用心去学去做,且做什么都好吃。迷恋烘培,做了便到处分享。我因为下午孩子要回家,吃完午饭想走,她不准,要做吐司让我带,说让我宝贝儿子尝尝。想起上次启慧大姐回济南带着她现做的吐司,一个劲说“好吃,好吃……”便流了口水,不管不顾候着了,为了吃,俺这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和面、揉面、醒、发;再揉、再醒、再发……连续三次,最后发好塞进烤箱……心里美美的。干着活,喝着茶谈天说地,吃甜点、瓜脯、透明萌呆可爱的糖糖——颜值美得不要不要的;又拿了景德镇的瓷碗来,极薄的壁,花色绝美,恨不得把自己揉进了画里去,她说“搬家时不小心打碎了两只……心疼”。又说:“在闺女家,菲佣跟我争宠,比谁做的饭菜好吃……”还用英文跟菲佣吵,一副孩子心性;又说两个小外孙女伶俐聪明的劲……极喜欢这样感觉,对生活细节的偏爱,生动有趣的日子,人是喜悦着的。
我俩谈论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和事,还有感情,相似之处极多……都是内心丰盈的女子,爱生命,爱生活,爱爱,永远不会枯萎。
有人懂,似乎比爱情还重要,没有年龄没有隔阂,那是灵魂里精神高度与强度的相遇。
会生活的女人一直靠精神活着,美食,音乐,花草,文字,亲人……靠日常这些琐碎,动人的温暖的活着——很多时候,腌一坛咸菜比挣几千块钱更重要。
如今,马承芬依旧活得像个小姑娘,操办着文学班的事宜,空余的时间写着文字,陪伴可爱聪明的外甥女,偶尔马大哈,偶尔坏记性……在滚滚红尘里活得活色生香,没有年龄,没有性别。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2021.5.17 A7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维英丨会生活的女子马承芬》 发布于2021-5-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