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丨从跟甘肃人学吃面说起 - 世说文丛

阿杰丨从跟甘肃人学吃面说起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今天上午,好友文健大师邀我一起参加俐昊实业老总顾总组织的北宅茶叙活动,既然是在樱桃之乡组织,主题之外,自然少不了采摘樱桃。崂山北麓,北宅山区,崂山水库附近,有一个名叫“山色峪”(“山色”是一个字,读作shui)的村子,那里是享誉岛城的樱桃产地,樱桃和崂山麦黄杏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这个时节,沿公路两侧,随处可见乡民沿街叫卖新摘的樱桃。
车子下了滨海公路,进入北宅地界,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进山,一路景色迥异于市区,阴郁的天色,青翠的山体,虽然河里没有水,却也有一种舒心的感觉。看着手机上的地图,在一条山路即将到尽头的地方,车子在一处临河小山村停下。山村沿河谷两侧散布,一直延伸到山脚下。
上得山去,顾总说,大家尽可尽着一棵树可劲吃,吃饱还可以再吃。说是这样,肚子容量有限,吃到一定程度就吃不下了。不过今年的樱桃,口感不如四年前来过这里时吃过的那样甜,不知是不是时间偏早(比常年早了十天左右),还是气候的原因。已是五月中旬,气温应该比较热了,可今年还是不热,市区的夜里,还有山区还有些微凉。
吃着樱桃,自然就想起四年前的一些情景。虽然主题不是樱桃,但文末还是附上了当年吃樱桃时的一张合影。

微信图片_20200514192509.jpg
四年前有机会在青岛小农丁做媒体总监,那个团队里有一些甘肃、陕西人,西北人喜欢吃面,之前只是听说,直到跟他们朝夕相处,才切身感受到这一点。
当时办公室在位于金水路1577号的托普创业工场,在本楼食堂未开之前,一直在外面解决午饭,但那里可供解决午餐的饭店不多。西去两三百米,有几处饭点,其中最西头的拉面馆,门脸不大,店主是西北穆斯林,说一口谁也听不懂的青海话。仅五六张桌子,主供西北人爱吃的拉面,也有新疆盖浇饭。
团队里仅有的一个穆斯林小阳,每餐必去那里吃。有时其他小伙伴吃腻了面,在隔壁的大碗源聚餐,他也要单独先到拉面馆吃上一碗面,然后再去大碗源,但进店后,阳只是陪着说话,笑,并不饮水,更不用说吃点什么,甚至店里的瓜子都不动。阳一副宽边眼镜,络腮胡,总是笑眯眯。他是陕西咸阳人,医学专业毕业,后来做了文案,开始给我做助手,后独立做营销,女友在银川,一年见不了几次。有次长假,在很短时间里,他径去银川见女友,而未回家看父母。回来嗔怪他,他却只是笑。很久之后,在李村大集看到他,正在做市场调研,见面仍是很亲切热情,道别时依依不舍。
再就是甘肃天水人老板小马、他弟弟凯、妹妹娟都在公司里,都是嗜面一族。除了到西边的小店吃,凯还多次开车到很远一处甘肃人开的,名为“老实人”的面馆,那里堪称甘肃人在本地的大本营,店内墙上满是涂鸦,全是来此就餐的甘肃老乡留下的字迹,笔迹各异,透出各自的性格。还有一位甘肃人老刘,在中山路开工艺品店,也在西镇开面馆,小马深夜开车带我从李沧专程到西镇去吃面,去过两次,每次都能吃到特色的面,裤带面、biangbiang面等。
之前很多年前,在小马家做客,那时对凯还不太熟,那时他很腼腆,到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端上来一大碗黑乎乎的面粥——那种面粥是从未吃过的,做法是,烧一锅水,水渐开的过程中,加入面粉,边加边搅,成糊状,末了,也加几片菜叶,盐,盛碗,他说他们在甘肃老家平时就是这样吃,很少炒菜。那时,他们家很穷,住在黄土高坡,天不亮就要到很远的小河去担水,挑粪,辛勤耕耘。
凯进了公司后自学IT知识,很快学会了前端,还自费到市里去学PHP,还看着视频学Photoshop,小农丁官网平日发布的图,很多是凯处理的,小孩悟性很好,很快独当一面。可惜哥俩不对付,大吵一番以后,分道扬镳。前一阵聚会,他从遥远的城阳的公司专程赶到码农小强家,结束的时候,他执意要开车送我。路上,他说起这些日子在看书,我以为他是在网上看,我以为像他这样的90后码农,总是习惯网络阅读吧。意外的是,他说他喜欢看纸质书,最近买了一些大部头的人物传记,不由得心生感慨,90后喜欢看纸质书,还是人文类的读物,顿生好感,也由衷地佩服且自愧不如——本人忝以读书人自居,也看不了多少纸质书的。
什么前端啦,PHP、Java啦,那些东西对我一个门外汉像是天书,有一阵试图跟着码农小涛学编程,他给我一个自测的学习网站慕课,开始感觉还不错,自测成绩可观,系统不断跳出你真棒、未来的程序员之类的溢美之词,但终于没坚持下来——那些东西,自己以为没有人教学不会,而小涛又很忙,他总是闷着头在做程序,总是做不完的事,几乎能坐一整天不起来。看他那么忙,也就不好意思麻烦他。其实后来得知,另一位资深码农小强竟完全是自学的程序!也成为团队的主干成员,承担一些重要的业务。
小涛魁梧的身材,心宽体胖,工作量超乎常人,他不言不语,我跟他背靠背,官网上出现BUG了,我回转身来,说一句,涛,你看看这里怎么啦,他便会放下耳机,转过来,帮我解决问题。小涛不是甘肃人,家是莱州,科技大毕业,多年来,不管搬到哪里,总有一条金毛陪伴他,直到有一天,被迫送到老家,回来的时候,很多日子,涛总是怅然若失。
还有一位东北小伙飞,昨天意外从遥远的巴蜀打来电话,不知不觉聊了半小时,互道分别以来的思念,扣电话的时候也是难舍难分。他也很爱吃面,每次吃面,他都是要一瓣大蒜,他说这是跟西北人学的。我才注意到,陕甘人吃面时,确实都爱嚼一瓣大蒜,每次到面馆吃面,总少不了要几瓣大蒜。还记得飞离开团队的那天,在大碗源的二楼,五六个小伙伴,还有我这个无龄感,一起给他送行,那天,我留意数了数,在场的人,竟然来自六个省份。
还有性格豪爽、办事认真的“管家婆”媛杰,她时不时地给陕西老家打电话时说的陕西话,让人忍俊不已;还有“九头鸟”湖北帅哥潘毅力;还有本地的小刘,一度任代经理;还有来自鲁西南,与凯拍拖的码农小倩;还有大学实习的小付。还有陕西人艺凡,泼辣的性格,走南闯北,也爱吃面,豪爽,性情中人。前一阵广东小农丁李总过来,邀过去的几位小伙伴小聚,见到艺凡。
找出几张当年的照片,好像就在今天。那几年,真是跟他们学了不少东西,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长了见识。(原文写于2019年5月)

2016年5月24日,崂山北宅,樱桃树下,左一是凯,左二是飞,左三是我,左四是小马,右一是涛,右二是东(也是码农).jpg
2016年5月24日,崂山北宅,樱桃树下,左一是凯,左二是飞,左三是我,左四是小马,右一是涛,右二是东(也是码农)

摄于金水路1577号托普创业产业园,对面右起:我,涛,小潘、小飞,这边的女孩是艺凡,飞后面的女孩是倩.jpg
摄于金水路1577号托普创业产业园,对面右起:我,涛,小潘、小飞,这边的女孩是艺凡,飞后面的女孩是倩

摄于金水路办公室,左边由外向里依次是小阳、凯,右边由外向里依次是小付、媛杰.jpg
摄于金水路办公室,左边由外向里依次是小阳、凯,右边由外向里依次是小付、媛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杰丨从跟甘肃人学吃面说起》 发布于2020-5-1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