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泰丨酷暑 - 世说文丛

吴胜泰丨酷暑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前夕,我第一次离开家乡青岛,走进号称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的省城济南府。入夏不久气温就高达40℃,使我平生首次体验什么是酷暑。幸亏不几年就逃回青岛,但那难耐的热却终生不忘。

记得那时常以家乡的“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炫耀于同窗,庆幸自己生在福地。在此后的近四十年里,这一套广告词伴我走遍国内外上百座城市,所到之处遇到的无论是否亲临过青岛的人,对我的家乡无不露出钦羡的目光。而我则于得意洋洋之外,还亲自展示一身黑又亮的皮肤,作为正宗青岛海洋大学游泳系和“挖蛤蜊系”双硕士后学位的铁证,令闻者惊诧之余几乎要佩服得五体投地。

斗转星移,物事变迁。记得好像是1967年的夏天也是特别的热。天上骄阳似火,地上文革正凶,家中大修房子,破烂堆满走廊,且工程进度缓慢,心中无明之火难平。口舌生疮,牙痛咽肿,十分难熬。但那酷暑难熬的感觉似乎也远不如今年。

正当人们兴致勃勃地回味着喜庆香港回归的绕梁余韵之际,干旱和酷暑悄然降临岛城。绝对温值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恐怕岛城当今最长寿者也未必经历过。先是凭经验扑着我们这座天然空调城市而来的旅游者,误以为一头扎进了桑拿屋,难耐的湿热大概比他们习惯的干热还难受,没来得及搞清是怎么回事儿就忙不迭地提前打道回府;继而自以为对空调器不屑一顾的岛城居民也撑不住劲了,四处托人找关系买空调,快买快装早享受;晚间电视气象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风云晴雨画面一出现,紧接着便是七嘴八舌的叹息声。太阳公公憨态可掬的笑脸为什么总对山东大地情有独钟?阴雨连片的大圈圈怎么总与我们无缘?老天爷怎么了?

今夏热、热、热!出奇地热,难耐地热,众说纷纭。臭氧层空洞说,厄尔尼诺现象说,西太平洋副高压槽说,环境污染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今年热得怪,树叶纹丝不动,连雾也不见了。”这是宏观说;“今年热归热,可大人孩子却不生痱子”,微观上如是说。至于我自己家,除一个月内煽坏了两台电风扇之外,还热出些千奇百怪的念头来。先是想起了老舍先生描述的京城烈日下,树叶,知了,柏油路,铜招……又想起了二子他爹(陈强饰)误进补药大叫“热呀,热呀”地满院子跑;最后想起老娘生前经常的训斥:“嚷嚷什么热! 心静自然凉!俺小时候三伏天早晨头一件事是每人必须喝一大碗滚烫的面汤,把夜来的寒气赶出……”对于酷暑,我想大概也是见仁见智。生长在青岛的人,少见过热的大世面,且不比赤道附近的居民,就是武汉、重庆、南京人,假如承受今年青岛这点热,借句岛城时髦的话:“这才到哪里?”就是同在这一环境下的岛城人,对待酷暑也是千差万别。农民关注着秋庄稼,解放军送水进山村,政府关注着抗旱救灾,而我正筹划着对外孙进行磨难教育。

酷暑,热面汤,心静自然凉!

1997年8月15日

sea.gif


吴胜泰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吴胜泰丨酷暑》 发布于2021-5-2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