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收悉,迟复为歉。这里答复你提出的几个问题如下:
(1)你说得不错,所谓旧体诗是指现代人写的格律体诗。用来区别新诗。这是学界约定俗成的通则说法。不可像某教授把古代人写的诗统称为旧体诗。那个教授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2)我确实批评过现代旧体诗人“按照平仄音律写诗,是照着葫芦画瓢,是一种僵化的教条做法”。
因为旧体诗人遵循的平仄音律,源于一千多年前隋唐时的四声。那时的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是不一样的。古代人按照平仄音律写诗,是为了诗句中出现抑扬顿挫的声调,实现诗词含有音乐性情调的目的。古今四声不一样,今人仍然照搬那时的平仄音律,这个目的是达不到的。所以旧体诗人按照平仄音律写诗没有了积极意义。属于“画蛇添足”。
今人评价旧体诗,动辄先看旧体诗是否符合平仄音律,属于僵化无知!
欣赏中国的诗词,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旧体诗,首先凭感觉。如果连感觉都没有,谈什么欣赏?这个“首先感觉”源于诗句中弥漫的音乐性情调。
所以欣赏中国诗词是在吟诵中开始的。这是中国诗词最突出的欣赏特点。
旧体诗中的平仄音律已经不提供音乐性了。所以说,旧体诗的音乐性情调,与平仄音律无关。
但旧体诗人应该仍然按照格律体的其它规则要求写诗。例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押韵(普通话韵),对仗等,这些要求,还是必须遵循的。
(3)我有关文章中说的“古风新意”的古风,不是通常所说的有别于格律体诗的古体诗。而是一个有关中国诗词审美意义上的学术概念。这个概念的灵魂,是我在《古典诗词漫谈》中总结的“东方艺术特色”。关于“东方艺术特色”的含义,你可以参考《古典诗词漫谈》。
(4)说“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大厦上的皇冠”,是个事实判断;也是个学术探讨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推翻不了的。这是有点中国文学常识的人都深以为然的。
这个结论的核心意义是:迄今为止的中国小说、戏剧、散文、新诗,在思想艺术水平上,在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操上,在语言的精妙境界上,都未能超越中国古典诗词!
(5)“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先生提出,用来概括古典诗词中小词的艺术特色。
当然,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阐释,深化并拓宽了“弱德之美”的意义,这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是我在学术上的一种“借题发挥”。这个“借题发挥”,我认为是对的,也是符合事实的,也是有道理的。我相信叶先生不会反对我的“借题发挥”。
以上答复不知你是否满意。当然我的答复太简要了。最好还是看看我谈古典诗词的有关文章。
祝周末愉快!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