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纬丨南湖的租船少年孔另境 - 世说文丛

计纬丨南湖的租船少年孔另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02-孔另境.jpg
孔另境

读《孔另境传》,发现“他无意中做了一件大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先在上海后移于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租船人竟是孔另境,那年他17岁,是嘉兴二中的学生。

中共一大的召开过程,七十年来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7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三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开会,不料中途闯进了一个陌生人,代表们立刻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直到结束。

史学的一个特点是:史实的发生丰富多彩、千头万绪,而史书只记载最重要的,述其梗概,细节,保留一点最精彩的,其他多数都任其湮灭了,可后来的读者往往不满足于粗线条的史纲,希望挖掘出更多的历史细节。仍以中共一大为例,议题、决议、意义等,都是早已记录在案确凿无误的;十三名代表,先前的普通读本只列几位重要的人物,如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后来,默默无闻的如刘仁静、包慧僧,下场不好的如周佛海、陈公博等,姓名也都不再避讳。会场从屋里到船上,本以为是代表们机灵,到上世纪末才知道那是李达夫人王会梧的主意。她晚年回忆:上海的密探很多,会没开完就引起巡捕房的注意,代表们想换场地但又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她提出,去一个大又不大,小又不小,大家想不到又可以去的地方——嘉兴南湖,上海到嘉兴的火车很通畅,那里的侦探也少。代表们欣然赞同。

王会梧是桐乡乌镇人,比沈雁冰(茅盾)小两岁,辈分却是沈的姑母,她嫁给李达还是沈介绍的,跟沈雁冰夫人孔德沚、妻弟孔另境都很熟。到了嘉兴,王会梧张罗着租旅馆,买食品,一面又找来了同乡、亲戚孔另境,让他去租船。孔在当地念书,南湖是常到之处,他出面租船,很自然,不会引起任何方面的怀疑。

为一大租船,孔先生是举手之劳,似乎也没有自认是多大的功劳,所以他在文化界栖身一生却没留下半行涉及此事的文字,但也不必守口如瓶,日常随口提到过。

1959年秋,孔另境到南湖开了两天会,商讨修复一大租用的船,女儿孔海珠问为什么找你去,他说我对嘉兴的游船熟悉,去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包括船只内部的结构特点等。

1964年4月,孔海珠陪父亲回老家乌镇,那时的行程要在嘉兴转车,回来时,孔先生特意带女儿去了南湖,那条已修好的船作为历史的见证和象征停泊在湖中,湖岸边的房屋还是早先的,一定的现场、实境令孔的思绪飞回了过去,他对女儿说:“此地我熟悉……那时我在嘉兴二中读书,课余经常和同学们来南湖游玩,帮助王会梧去租船,由我出面很方便……”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孔说来是漫不经心,但是后来者听到,却不能不有石破天惊之感,只不过作为自家之言,孔海珠以为是“孤证”,一直不敢随便披露,以免引起误会,幸好同时代的知情者还是不少的,尤其是茅盾研究领域,这都不算新鲜事了,徐恭时等专家都对孔海珠亲口讲过,到《我的父亲茅盾》出版,第一次将此事形诸文字:“党的一大召开时,临时把会址转移到嘉兴南湖,就是王会梧出的主意;而在嘉兴租借南湖的游船,则是父亲的内弟孔另境(当时他在嘉兴中学念书)出力联系的”。

综合这许多资料,2008年孔海珠女士撰长文《错过的历史——南湖租船人》刊于《世纪》杂志,十余年后她又将此事写入《孔另境传》。

细节的有无、多少,无损于大事的历史地位,但细节可以使历史生动、丰富,今后游南湖,在湖光船影之间,想到与会者、襄助者,还有一位朝气蓬勃的租船少年,这段历史会不会立刻鲜活飞动起来?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红色主题》
2021.6.7 A6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计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计纬丨南湖的租船少年孔另境》 发布于2021-6-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