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文学随想录(下)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文学随想录(下)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七)

古老中华,许多文学作品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三国》《水浒》《红楼》《聊斋》,妇孺皆知,然而浩如烟海里的其他作品呢?

西欧各国,《人间喜剧》不胫而走,大仲马,小仲马,名不离口;但《浮士德》《尤利西斯》,又有多少人能读懂呢?

不知文学史家们有没有从事作品阅读率这方面研究的人,能否耐下心来做一下调查、研究,或许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工作。想到今天的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论争,又有什么意义呢?书是写给读者阅读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让读者自己去投票吧!

(八)

读文学评论,学文学史,经常碰到一大堆术语、名词,什么“人道主义”“人文思想”“人民性”“人性”“人情”……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实何必那么咬文嚼字,故弄玄虚,说白了都是一回事,即“人味”。1958年被错误打成右派的作家巴人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文学即人学”。尽管这句大实话给他招来了灭顶之灾,但却道出了文学的真谛。文学就是要表现人类最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真实的人性,真实的人的气味。如果没有人味了还叫什么文学?那些把人物写的不食人间烟火,绝无七情六欲,头上罩着英雄光环,“高、大、全”,缺少最基本的人味,仿佛从另一星球飞来的,这样的作品就不能称之为文学。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能够一代代活在读者心中,就是因为他们为读者塑造了一大批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具有人味的人。

刘再复是文学评论中的勇士,他敢面对现实,敢讲真话,他的《性格组合论》,实际就是指出文学要写真实的人。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文学形象,不是完美无缺的蜡像,而是有阳光也有背影,有好有坏,亦好亦坏,芸芸众生的你我他中的人物。

(九)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都是“人”的文学。无非是外国人的鼻子高,眼窝深,风土人情有不同,然而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方面都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今天,中国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连文盲也不会认为它是由外国引进的品种而排斥它,同样中国的丝绸、茶叶,不远万里传入西方,异域再高贵的女士、先生也不会拒绝它,至于其他诸如西服、领带、高跟鞋之类早已落户中国;而针灸、武术等同样也早登外国大堂。文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文学的宫殿里,中国的四大名著早已漂流过海,捧在外国人手中,外国的天方夜谭、人间喜剧也在中国传诵,贾宝玉可以和朱丽叶拥抱,罗密欧同样可以和林黛玉跳舞,不同国度、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在文学的大家庭里,都是亲密的好朋友,好兄弟,可以拥抱,可以握手,可以……文化交流的范围很广,它应该包括文学的交流,那种人为的闭关自守,孤芳自赏的政策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也是行不通的。

(十)

我小时候很喜欢吃一种‘崩豆“——也就是炒蚕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这是孩子们绝佳的美味。我觉得"它的味道好极了”,大了以后,吃到了市场上的各种各样的“怪味的”的“五香”的蚕豆,方知道炒崩豆的单调。才知道世间还有许多美味的东西可以享用,比如现在市场上很畅销的傻子五香瓜子。在十年前——我敢说很多人还没见过,可现在又有谁说它不好呢?

文学也是如此,各种风格流派,可以百花齐放,各色纷呈;学外国文学史得知,在外国的文学殿堂里,各种流派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我想这大概与他们的国情有关,在它们的国度里,崇尚自由,创新,独立,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禁锢,科举八股文的约束,相对来说,风格流派就少得多了。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年轻作家开始走出国门,学习外国的东西,写了点意识流,朦胧诗,有的人就出来惊叫:“起火了!”这还了得,跟在外国人屁股后头转,这哪里还有点民族自尊心,纯粹是洋奴,是汉奸。历史有时很滑稽,有时会无情的嘲弄一些人,前不久,《星星》诗刊评选读者最喜欢的诗人,结果令一些文坛爱国者大跌眼镜:舒婷,北岛,顾城等人赫然高居榜首。这又当作何种解释?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诗歌传统,可现在这些反传统的毛小子竟独占诗魁,广大读者的爱国心又到哪里去了呢?

(十一)

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在文学领域,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需要一种宽松的政治氛围,文学的发展,需要宽松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关心,呵护,文学的幼苗太柔嫩了,已经不住太多的狂风骤雨,解放后历次的政治运动,它做为运动的活靶子,经受的苦难太多了,可怜可怜它吧,多给它一点关爱吧……
……

(文章后面的稿纸找不到了,只剩下这残缺的十一篇,还有12——16五篇只好空缺)

后记:随想幼稚,敝帚自珍,抄录面世,留此存念,不能警世,聊以自慰。

原文写于1986年

写在《文学随想录》后的几句话

到今天算来,此小文已有35个年头。历史的脸庞,也好长出浓浓的胡子来了。可文中的许多东西,我觉得还值得人们思索。我深深地感到,“历史的一小步,人类几千年!”可我们短暂的生命,只能在历史的研磨机里磨啊磨啊……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文学随想录(下)》 发布于2021-6-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