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我喜欢的自嘲诗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我喜欢的自嘲诗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很浮躁。这怨不得我,时代使然。世风浮躁,自然我不能例外。

近来被拖进“诗林艺苑”,犹如走进金碧辉煌的殿堂。昏花的老眼有些缭乱,在浏览、胡窥中,觉得大快朵颐。但有时还总想觅得一点野味,一点热闹,一点诙谐,一点幽默,一点刺激。所以总是不守本分地东张西望,东窜西跑,东拿西取。那颗“驿动的心”,一刻也不消停。

我自己也翻箱倒柜,找出一些宝贝。这里面有中国现代诗的鼻祖(老文学史称)、郭老爷子晚年得了软骨病后的大作,我掸掸灰尘,晒了晒;又从北美加拿大拿来李拜六的咏怀与旧体诗,让西北风吹了吹;还贴了一些搞笑、戏谑的连环画,既是浮世绘,又是麻辣烫;当然这些东西也多是自斟自饮罢了。不过,在我往林苑扔石子时,还是有个底线的,那就是这石子必须姓“文”,必须有张“文学、文艺、文化的面子”,至于“里子”,究竟真丝还是败絮,还得质监部门来鉴定。还好,现如今嘛事都可搞定,只要不是三鹿奶粉,保险畅通无阻。

好了,话归正题。说说这次我要倒腾的货色——自嘲诗。想从箱底晒几首老没牙、长胡子的自嘲诗,给诗林添几株老槐树。(当然更想抛砖引玉,请诗仙们亮出自己的自嘲大作,)

自嘲诗,大概属戏谑诗类,什么科目,我就不知了。我只觉得此种诗体,以诗为载体,讽喻自我、嘲笑自我,解剖自我,有时也悄悄反映社会现实,此类诗看似自我谦虚,自我鞭挞,实则醉翁之意,另有所图。“自嘲”的武器是反语,但人们往往从反话中,领略到诗中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从而得到艺术的享受。获得一种快感。

我读自嘲,并不觉得作者是在自践,自毁,自残,自虐,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尊严;一种抗争;一种洒脱;一种自信。所以我喜欢自嘲诗。

下面晒我的箱底所藏,按时代的顺序贴苏轼、徐渭、袁枚、鲁迅、启功五人自嘲诗:

一、宋代苏轼题为《纵笔》的自嘲诗,

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二、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自嘲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三、清代袁枚的《自嘲》:

苦为诗书管,常惊日影过。
印贪三面刻,墨惯两头磨。
学老先扶杖,畏官早背靴。
宾朋名屡忘,偏记古人多。

四、民国鲁迅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五、当代启功的自嘲诗: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附:我也献丑,先亮出自己的《自嘲》

自嘲

(不合韵辙,打瓶酱油耳)

余生苦为诗书管,闲暇好把文字搬。
天灾人祸多牵心,饥谨战乱常入眼。
人情世故终不解,文章朋友终相伴。
碌碌无为六十载,淡泊宁静养天年。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我喜欢的自嘲诗》 发布于2021-6-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