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巴别塔的残砖断瓦(二则) - 世说文丛

胡香丨巴别塔的残砖断瓦(二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0胡香.jpg

巴别塔的残砖断瓦(1)

1.诗在一切语言形式中,或许就是被上帝罢黜了外逻辑的巴别塔。而它的内逻辑,只有上帝和作者两个人知晓,亦或者就连作者也未必尽知其详。

2.人人都趋之若鹜、挂在嘴边的那些著名诗句,其实是诗中的孤独者和流放者,抑或被绑架示众者。被千万人在公共场所传来递去的同一枚银杏叶子被千万次复制压膜的标本,早已和生长这枚叶子的老银杏树脱离了关系。

3.诗从本质上拒绝门庭若市。门庭若市的诗意令人生疑。

4.但,完全读不懂的诗同样是不存在的。如果它是诗的话,必定有它内在的逻辑(你愿意叫它什么都可以,心灵地图,秘密血统……)。密码不是乱码。可解的谓之密码,不可解的谓之乱码。绝对的,完全没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的门,不是门,乃是一堵墙。门庭若市的门,亦不是门,乃是大马路。神说,要进那窄门。

5.天书也是书啊。荷尔德林在《致北腊民》中说:“我在说天书,但是它存在。”

6.诗人并非煞费苦心制造艰涩晦暗的人。只不过他所看到并指出的,你看不到罢了。但是为什么大多数诗人又都是不愿被人窥探底牌和察看手相的人呢?诗本无输赢,更非赌局,诗心如天心,乾坤朗朗,岂有不愿人知的道理。只是,知与不知,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

7.……不过不要紧,黑泽明永在,而托利亚今安在哉?

8.象征,原本古老,无新无旧。但它曾经作为一个流派,而被称之为先锋时,就意味着,有了新,必有旧。的确,如今,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似乎已经陈旧。

9.但是,就表现手法而言,真的有陈旧一说吗?

10.从最本真的个性出发,抵达纯粹的朴素与普遍,这也许便是诗的生命力。所以,词语的晦涩与叙述中纯粹的个人体验,如果不能抵达自己以外的任何心灵,则毫无意义。

11.好的诗歌大都明白晓畅,问题是,坏的诗歌往往也是白开水一杯。


巴别塔的残砖断瓦(2)


1.我一直不敢对诗说什么。我不知道诗是什么,也不知道写作意味着什么。我写,仅仅因为我想写,就像人想说话或沉默、鸟想啼鸣或长唳一样。我只知道这是人的天赋权利。什么都不为。什么都不求。因此我也什么都不得到。这很好,很安然。我几乎没有任何诗学主张,但我读我喜欢的诗人的诗学著述,哪怕点点滴滴。

2.现代汉诗的节奏和韵律更多是内在的。它是一种整体上的感觉,是诗的气质,难以言明,也不可教习。许多优秀的当代汉诗都有很强烈的内在节奏,如果进入到这种节奏中去阅读,会非常受感染和感动,如果进入不了,便会感觉累和不知所云。

3.宗霆锋是我比较熟悉和非常崇敬的一位当代诗人,他的诗有极强的内在音乐性与画质感,他在诗歌文本的写作中,几乎触及和回答了人类世界古往今来的所有哲学与神学命题。我在阅读中多受启迪,也是我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和借鉴最多的同时代诗人。

4.往往是诗的沉默和诗的不可言说构成了诗的写作和阅读。而谈论诗歌,则不免落入玄虚。

5.你在词语的秘密心脏中呼吸,以至窒息。沿着微蓝柔韧的叶脉走动,你有足够的忠诚与耐心。你在黑暗中升腾,练习一脉秘传了几千年之久的轻功。

6.仅有忠诚和耐心远远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热血和勇气。

7.对于诗而言,诗是一,修辞,韵律,节奏,思想,生活,等等,一切为零。一若在,每一个零都身价百倍,一若不在,再多的零也等于零。而诗自在如神,并非用零的加减法求而可得。诗人或许一生都是在用零的加减法向一靠近。这是一项既冒险又神圣的使命,你必须做好毕生的努力都等于零的准备。

8.修辞仍然是重要的。当我们在某种修辞手法中获得灵性和创造的活力,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时,或若修辞就是诗。但修辞本身肯定不是诗。诗永远大于修辞。

9.好诗与坏诗,我无法说清它们严格的界限,但我完全可以感觉到。我信赖这种直觉上的敏感,因为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长期的阅读经验。

把握音调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巴别塔的残砖断瓦(二则)》 发布于2021-6-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