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来酒标比酒贵 - 世说文丛

张勇丨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来酒标比酒贵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樊瑀先生的《世界啤酒商标集锦 欧洲卷》今年三月出版,我有幸第一时间拜读了这册汇集到6494幅酒标、足有五斤重的精美画卷。
 
正如在后记中樊瑀先生所言,他收藏的“外国酒标就有一百多个国家(地区)三十多万不同品种”。面对如此浩瀚的收藏品,要出版成书、让大众分享,远非一般的精力和毅力所及。分类之广、整理之繁、甄选之细、编纂之精,“三十年磨一剑实属不易”。
 
2.jpg

世界啤酒的生产和消费当属欧洲,而欧洲啤酒的历史和品种首推德国和比利时。这册酒标巨著近700页,汇集到欧洲三十四个国家有代表性的啤酒商标,而德国和比利时的啤标就占了200页,德比各半。德国被誉为“啤酒王国”自不必言,比利时的国土面积不过三万多平方公里、比海南省还小八分之一,其人口也不过一千一百多万。这样的弹丸小国,却拥有一万五千个不同种类的啤酒。你说,那啤酒商标该有多少呢。
 
3.jpg

还没来得及依照国别、种类、图案对每枚酒标仔细欣赏,我就在随便翻翻中发现几枚比利时的啤酒商标格外引人注目。有历史人物、当代政客;有童话故事、重大节日;有自然风光、绘画艺术;有体育比赛、动物图案。还有不少与啤酒种类、饮酒文化相关联的,看起来不是啤酒专家都难理解的专业术语、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真是“不看酒标不知道、光看酒标比喝酒还重要”。如此丰富多彩的主题和画面都能成为啤酒商标,也是打破了我们对于啤酒的一般认知。

4.jpg
 
在近百页的比利时酒标中,有一枚图案悄悄映入眼帘。画面上呈现着一个人顺着一处开口钻入橙黄色的容器内,不知在探究个什么?我暗自琢磨,他是想偷啤酒喝吧!比国使用这样的一幅图画作为酒标,自然有它的用意和表达方式,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青岛啤酒。
 
5.jpg
 
青岛啤酒,始于1903年。一段时期内,青岛啤酒的商标一直是那个竖立的椭圆形的酒标,绿底红字。一个TSINGTAO的拼音字名扬四海,很多国外友人只知TSINGTAO是啤酒商标,而不知TSINGTAO也是城市之名。这一酒标的模板更让国内众多啤酒厂家纷纷仿效,似乎只有跟从了青岛啤酒的这一标准酒标模式,才能算作真正的啤酒。
 
7.jpg

面对这枚趣味酒标,我记得青岛啤酒厂的生产线上也有着这种类似设备。经打探,在登州路56号青岛啤酒厂大门东侧的青岛啤酒博物馆里找到了同比利时酒标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容器。据介绍,这样的紫铜大锅是煮麦芽的专用设备,煮出的麦汁再放入橡木桶内发酵45天即成原浆啤酒。 

8.jpg

看到眼前这几台设备容器还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时光穿梭到昔日日耳曼啤酒公司的生产现场。在这容器面上有一个左右开拉闭合的检查口,正好可以用来取样检测麦芽糖度,同时又可以经过此口添加其他辅料,比如啤酒花等。现如今的啤酒厂,大多设备都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糖化锅替代了旧有的紫铜大锅,发酵池和发酵罐也都是不锈钢基材。可以肯定,青岛啤酒沿袭欧洲的生产工艺,从这枚比利时酒标上的动人场景得到印证。这从一个侧面也让我们意识到啤酒不单是用来饮用的,啤酒生产中的一个无形环节正是在有形的商品流通中渗透给了大众消费者,成为啤酒商标传递出企业文化的一则实例。
 
单纯的一枚啤酒商标就蕴藏着如此丰富的“酒精度”,待把整本画册翻遍看清,定然会让你“酩酊大醉”。收藏便是这样的一种沉醉状态,专注、投入、痴迷、乐趣。它“既是人生路上的缘份,又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苦旅”,樊瑀先生如是说。 

9.jpg

作为《世界啤酒商标集锦 欧洲卷》的作者,樊瑀先生可谓功不可没;
成为《世界啤酒商标集锦 欧洲卷》的读者,识别鉴赏真乃其乐无穷。
 
2019年6月19日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来酒标比酒贵》 发布于2021-6-2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