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落幕,原青岛市科协学会部部长、访美学者苏永生想起了自己的两次重要考试,很是感慨,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他有深切的体会。
苏永生的第一次重要考试是1978年的高考。
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时,苏永生是河北省故城县青罕供销社的一名售货员。其实之前苏永生的小学和初中是在青岛读的,虽品学兼优,但因家庭的缘故,1968年,他不得不随母亲被送回原籍河北故城当了一名农民。直到1975年落实政策,他的身份改为“知识青年”,被安排进当地供销社工作。
这时,苏永生已成为“吃皇粮”的正式职工,在很多人看来已相当不错了,而且当时他已25岁,达到了当年报考年龄段上限,而且只上过一年初中,要不要报考,能不能考上呢?经过几天思考后,他决定一试。虽然这之前他已经在农村劳动七年半,在供销社工作两年多,但即使艰苦的农村生活,繁重的劳动之余,他也总是挤出时间读书自学,在阅读读本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尽一切可能读了不少书,因此高考所涉及的多数科目他感到比较有把握,只有数学一门没有底。以只读了一年中学的经历报考大学,不但他自己,连他们供销社的主任,得知他报考后也问他:“你不是只上过初中吗?”但这位主任并没有阻拦他报考。
报名之后,他还是要坚守工作岗位。农村供销社工作繁忙,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早晨很早就要开门,天黑才关门。晚饭后,还要为第二天的售货做准备,把第二天要售卖的各种货物打包,拆分成小包,便于出售。干完这些活计通常已是夜里九、十点钟了。别人都睡觉了,而他却来到门市部的柜台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复习备考,几乎天天要学到下半夜两三点,睡几个小时就起床继续工作。他说:“那时年轻,对上大学又有强烈的愿望,所以这样连续拼命学习,也并不觉得苦。”那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要请假脱产复习功课,一直工作到考前最后一天。
高考成绩发榜后,苏永生过了录取线,进入河北衡水师专中文系读书。毕业后,他进入一所师范学校任教。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二次重要考试是1986年12月,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公开招聘市级机关文字秘书的考试。
此前一年,已在河北冀县师范学校工作了五年的苏永生被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回青岛,在青岛国棉一厂职工业余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这一年,他35岁,也是刚好符合招考年龄的上限。
这次考试的应试者有二百多人。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部分,多是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这对担任语文教师多年的苏永生来说自是不在话下,他轻松地答完考卷和作文。第二部分是面试,面对几十位由各机关负责人组成的重量级“考官”们,苏老师一开始稍微有些紧张,但毕竟是教师,很快从容应对,对答如流。考试后不久,苏永生接到市委组织部的电话通知,要他去谈话。接待他的一位负责干部问他,是否事先知道考题,因为苏永生的作文答卷太出彩了。他事先当然不知道考题,但他也不是没有准备。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和语文教师的从业经历,使他对各种考试的思路较为熟悉。恰好,考前不久,他在工厂图书室读到一篇有关秘书工作的文章,哪里想到,考试的题目恰好就是这篇文章!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真是一点不假。苏永生最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青岛市科协,成为《青岛科技报》的编辑。知识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后来,他又通过在职学习,取得山东师范大学夜大学中文本科和山东省委党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学历。
在市科协工作期间,苏永生先后从事科学普及、科技报刊编辑、科技社团管理等工作。这期间,他注意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网络信息带来更加碎片化的知识,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得窥更大的世界,不平衡感更加加剧,心态无法恒定。很多人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社会对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需要变得非常紧迫。
对此,苏永生于2003年离岗待退后,从51岁开始,专注于心理咨询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当年,他考取了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至今。他曾担任青岛市精神分析协会会长、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来,他曾几十次深入到企业、学校、部队、社区,结合自己做心理研究的大量案例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各阶层各界不同的群体做专题讲座,并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研究,为大众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与此同时,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心理学研究的论文,在媒体上发表普及性文章,出版多部专著,约200万字。他还以自己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经历和知识,创作了心理题材的多部小说。此外,他还创作出版了多部普及性的海洋知识著作。去年新冠流行,他立即组织心理咨询师志愿团队为群众提供心理服务,帮助人们克服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进一步了解国外同行相关专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学习和考察相关的技术和理论,苏永生于2017、2018年两次应邀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系,作为访问学者从事交流与研究。他这次出国时已是六十五六岁了。这个年龄的很多人早已在家含饴弄孙,品茗听戏,过悠闲的晚年生活,而他却远涉重洋去学习、研究,足见其学习探究精神之可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这次出国,在58岁时,苏永生开始系统性地自学英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这个年龄段记忆力差、事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困难,学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以致在接受美方教授面试时,他以娴熟流利的英文征服了对方,对方教授连连赞叹: “great! great!”
这算是他的第三次考试吧。如果说前两次考试,知识改变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命运,这次到美国作访问学者,在美国的研究和观察,与美国同行的交流等经历则丰富了他的人生,加深了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理解。苏永生说:“知识不只会改变命运,更是人生的力量!”
现在,人们会经常看到一身休闲打扮的苏永生驾驶着一辆语音控制的电动汽车,不时地给车辆下达一个又一个指令,车子把他送去想去的地方。现在,他仍活跃在心理咨询服务领域,也为需要的人提供美式英语学习方面的指导。他矫健的步履,压根看不出这是一个年近古稀的人。受益于知识改变命运,苏永生也要把自己所学所得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1.6.24 A6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