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雪儿达娃高原上的月亮 - 世说文丛

胡香丨雪儿达娃高原上的月亮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塔尔寺门前,与众不同的导游小姐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境内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三大圣地之一。每天来这里膜拜的信徒和观光的游客最少时也有五六千人,我们是7月9日那一天的游客之一;每天等候在门前的各旅行社的导游小姐平均有两百多人,我们选中的雪儿达娃是其中之一。

在众多身穿鲜艳藏服、头缀闪闪藏饰、彩妆浓艳的女孩子中间,穿着普通学生装、梳着简单马尾辫、浑身上下不沾一点脂粉气的雪儿,反而因为朴素与文静、健康与天然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好与灿烂。

雪儿的解说无可挑剔。我们一路行走中,不断会与其他导游带领的其他游客遇在一起,有时三四个导游同时在同一处景点讲解,声音此起彼伏,煞是热闹。但是,留心听过几个人的讲解,发现每一个人引导参观的方式和解说的语气与内容都各不相同。比较的结果是,更信自己没有选错雪儿。

雪儿的声音和她的装束一样朴素无华,音质里面却似乎含着一种金属一般的磁性与引力,她的音调始终是低低地回绕在你身边,语速也始终是不急不缓刚刚和着你慢慢行走的脚步,即便是跟其他导游遇在一起时,在别人很高、很吵的声音里面,她也一样不会提高音调、加快语速,你却不会因此而听不清楚或者漏听她的任何一句话。

那样一种近于安详和虔诚的语态与语调,以及在全程解说中所融入的对藏传佛教深透清晰的了解与理解,在我看来如果不是非常的训练有素,一定是秉承了藏民族信奉佛教的天性。

因为对雪儿多少怀着一些好奇,在参观完塔尔寺后,我们随机采访了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导游小姐。

因为有大姐,才有无忧无虑的美丽童年

雪儿达娃,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藏语名字,翻译成汉语,是皎洁的月亮,在她挂在胸前的工作牌上,同时还印着一个有一些书卷气息的汉语名字——辛文仕。

雪儿从小生活在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银盘台牧区,那里已经改变了游牧习惯,人们集中定居在牧区,住在土坯房子里,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雪儿的父亲是牧区里的赤脚医生,母亲是牧区小学的民办教师。父亲每天骑着马去出诊,经常也会有病人找到家里来,为了能给父亲帮上忙,母亲一边教学,还一边跟父亲学医。家里四个孩子基本上是大的照顾小的,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强。

1984年,雪儿四岁那一年,爸爸和妈妈一起去北京进修学习,她和仅有三岁的弟弟,就是被刚刚十来岁的大姐照管着。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她并没有感觉到怎样的不习惯,一如既往地带着小弟在大草原上玩耍,玩累了回家,姐姐会给他们做好饭,哥哥会帮父母照顾家里的牛羊和牧地,日子依旧井然有序地过着,跟父母在家时没什么两样。

所以,至今讲起来,雪儿对大姐始终充满感激和敬重,因为有大姐,她才会有那样一段美好而无忧无虑的童年。

搬进县城,家境好了心情却并不愉快

雪儿读小学时,父母已经从北京回来。父亲调进了祁连县医院,他们家也搬进了县城。母亲在县城里面开了一间私人诊所。家里的日子比在牧区时好了许多。

但是在县城二完小读小学的雪儿达娃,很长时间,都不大跟同学们一起玩耍,

一则,因为县城里面是藏、回、汉多民族聚居区,班上的同学都讲汉语普通话,她还没有习惯和适应那样的语言环境;二则,她依旧还在怀念牧区,怀念草原,怀念那间小小的土坯房子,和每天可以骑马奔驰的纵情与辽阔。

远离牧区的雪儿,只有在学校组织文艺演出时,在台上载歌载舞的时候,才能找回置身草原时那种忘我与投入的感觉。所以在她读中学时,一心想考进歌舞剧团,做一名歌舞演员。

然而,在她的周围,在她生活的环境里,人们普遍崇尚歌舞,歌舞剧团是一个很红火的单位,只有那些自身条件非常好,家里还有门路的孩子,才能进得去。雪儿知道自己做舞蹈演员个头不够高挑,父母也没有后门可走,慢慢便打消了做专业演员的念头。

参加高考时,已经放弃了做演员念头的雪儿,像许多同龄的女孩子一样,怀着另一个浪漫和美好的愿望,想要做一名军医,因此报考了医学院,结果却没能被录取。

落榜的雪儿有一些失意和彷徨,她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复读,还是去打工。看着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都在欢欢喜喜地准备行装,到处跟同学告别;跟她一样没有考取大学的同学也都在各人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她有些着急,回家跟父母商量,说她不想去复读,去考自费行不行。

1997年,全国高校还没有扩招,各大专院校都有计划外招生名额,父亲并不反对她去报考自费生,也答应付她学费。

雪儿报考了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科班。选择这一专业,多半是为了有把握考取,并不像参加统考时那样理想化。

她果然被录取。学习汉语专业,对她来说并不难,因为从小学开始她就接受的是汉语教学,跟汉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而她自己又爱好写作和阅读,所以,入学后的学习倒也充满乐趣,只是感觉专业并不十分理想。

1998年,民族学院增加了新的专业,她去找老师和系主任,费了挺大周折,转进了新开的旅游系。对女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专业。她学习很用功,毕业那一年,同时考取了导游资格证。

拿到了资格证,却不能当导游

2000年7月,雪儿达娃从民族学院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进到旅游单位,尽管拿到了全国统一考试的导游资格证,却没有岗位可以上,因为自费毕业的学生学校不包分配,自己也没有找到合适应聘的单位。

父亲托熟人介绍她去了海北宾馆,做接待。在那里呆了半年时间,总共接待的客人都没有现在一个礼拜的多,每天都很闲,除了继续复习考试以外,再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接待处主任是一位很慈祥的长辈,没事的时候,他们常常坐在一起聊天。雪儿许多次在聊天时憧憬着做专业导游的情形,她说她正在考导游等级证,将来她一定要进到一个很正规的国际旅行社,可以带团外出,可以接待世界各地来青海旅游的客人......说得多了,主任知道这丫头并不安心在宾馆里呆,也是,对于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来说,这样的清闲与冷寂无疑是在荒废青春。

于是,有一天主任跟她说,塔尔寺中国旅行社是青海省唯一一家国际旅行社,他在那里有熟人,可以介绍她去做导游,但是,工作会很辛苦,竞争也会很激烈,而且没有底薪。

雪儿听主任这样说,一刻都没有犹豫,她说她要去,她不怕辛苦,不怕竞争,也不怕没有底薪,如果自己做得好,有没有底薪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自己做得不好,被淘汰掉了,她也绝不会后悔和埋怨主任,毕竟还很年轻,她还有好多的机会,好多的可能,只要自己肯努力,总会有好前程的,也一定会做成一些什么事情,她不甘心从现在开始就守着一份安安稳稳的闲差浪费时间和生命。

导游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需要用心去做

2001年初,雪儿达娃如愿以偿被录入塔尔寺中国旅行社,做一位专业导游。

刚开始,她没有可能带团,只能每天等在塔尔寺门前,做站地导游,而且,要跟其他导游抢客人。

在塔尔寺门前的除了跟她一起在中旅的几十位同伴以外,还有一百多位其他旅行社的导游,每一次有游客来时,看着别人都去推荐自己,彼此抢客人,她却很安静地站在一边,不习惯去跟人抢生意。

因此,头一两个月,她拿到的工资很低。而且,因为胆怯和陌生,最初的讲解,都只是很机械地背资料,其中许多佛教典故、许多背景的来龙去脉,自己也是云遮雾罩,根本搞不清楚,所以,很怕客人提问。为了生动一些,也学其他导游,尽量多地穿插进民间故事与传说,而且选择那些那简单易懂的版本。

然而,日子稍微一久,她便发现这样的讲解实在是对游客的一种误导和不负责任,因此她开始大量阅读跟藏传佛教有关的书籍,但凡有空时,就不断去跟寺里面的喇嘛聊天,一点一滴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不断修改和补充自己的解说,渐渐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对佛教历史和知识的了解,竟然深深地迷上了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佛教教义,甚至在不知不觉间,自己的心地、胸襟、包括性格都在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不再浮躁、不再易怒、不再因为谦让了别人而心里不舒服,心境一天天变得宁静与平和,做任何事也都变得从容和谦让了许多,而且不再像以前一样心性不定,好高骛远,内心里很踏实,也很坚定。

到现在,除了她的讲解本身既清楚细致又浅显易懂而无可挑剔外,基本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会难到她,偶尔遇到对藏传佛教感兴趣的游客,还可以边讲解参观,边进行一些更深入的讨论。

她的讲解早已剔除了那些带有太多演义性质和猎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更多偏重于史实和广泛的知识性,去除了所有词藻的华丽,尽量用平实准确却不失生动的语言,告诉游客关于塔尔寺、关于格鲁派的真实历史与发展,而且,随时都会留心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她说,在塔尔寺做导游的三年时间,几乎改变了她整个人生观与世界观,她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这种喜欢,与当初心向往之时的喜欢已大不相同,那时,更多幻想的是一种浪漫,而现在,是对这一职业深深的理解和尊重。她说,这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每天面对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那么多游客,一定要怀着一颗美好、宽厚和虔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我想,这大约就是我所感觉到的雪儿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她大约依旧不会去与人抢客人,我们看到她时,是越过围在身边的一群人,看着她从远处平静而微笑着走过来,那种像阳光一样单纯和灿烂的微笑,瞬间便给人一种信任感。

用一生的时间去爱一种职业,很有成就感

雪儿达娃在进旅行社不久,就开始独立带团了,记得第一次作为地陪带一队南方游客去青海湖时,也是很紧张。车子开动时,她站在前面,看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一下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傻愣愣站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是,可能自己长得小的缘故吧,并没有人起哄或者表示不满,反倒大家都很和善地安慰和鼓励她,对方随团的全赔是一位很亲切的大哥哥,也站到她身边鼓励她:"讲吧,小辛,没有关系的,大家不会怪你。"

她放松下来后,开始磕磕巴巴地介绍本次行程的安排,和沿路将要观光的风景,以及当地的民风与民俗,慢慢便进入了角色,行程刚刚行过一半时,她已经相当自如了,跟客人们也相处得非常融洽了。

现在她已经是团里很主力的导游,经常带团外出了,记忆很深刻的一次是,去年她第一次带团去西藏,前后十天的行程,作为地陪,不仅仅是做沿途风景名胜的讲解,还有行程的安排,对每一位游客安全的负责,生活的照顾等等,几乎事无巨细,所有的心都要操到,尤其是外地游客许多人会对高原气候产生反应,有时会很危险,所有的应急和救援措施,自己都一定要掌握得很好和应用自如,而且,无论出现什么状况,自己就是全队人的主心骨,一定要镇定和不能慌乱......所以,出发前,尽管作了非常细致和充分的准备,内心里还是充满压力。

短短十天下来,雪儿的肤色被高原紫外线照射得更加红了黑了,人也瘦了许多,但是,任务却完成得非常出色,回来后,全团人对这个看上去还像中学生的小丫头赞不绝口,既敬且怜。雪儿自己说起来,也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中旅的三年间,雪儿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和自学佛教知识以外,还连续考过了初级导游和中级导游资格,在全省总共考取中级导游资格的也只有几十位,她目前正在准备考高级导游,但是,难度很大,到现在,整个青海拿到高级导游资格的还只有一位。

现在,她唯一遗憾的是自己的外语能力太差,不能接待国外游客,所以,她也在自修外语,希望能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既便没有资格带国外旅行团,作为日常交流也是好的。

雪儿说,做导游需要的是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这一职业的崇敬与热爱,并没有年龄之分,她已经深爱这一职业,所以,只要有可能,她会一直做下去。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雪儿达娃高原上的月亮》 发布于2021-6-2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