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泰丨“肥仔”的足球人生(3) - 世说文丛

吴胜泰丨“肥仔”的足球人生(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以球会友,老有所乐

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百姓的生活也看不到好转的希望。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辈人既要为各自的事业打拼,又面临着娶妻生子的生活艰难。我们这批“五八二”(五八年就业的二级工的通称)的困境就变成了社会的最底层。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叫作“辛辛苦苦十几年,光长胡子不涨钱(工资)”就是我辈人的生活写照。

改革开放,随着机会的不断增多,很多中年人摆脱了极“左”的唯出身论的政治束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勇担重担,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不少人甚至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这个时候,本文的主人公,当年的“肥仔”,也从一个兵工厂计量室的工作人员,摇身变成了青岛市计量局衡器所办公室的主任。让自己一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对足球运动共同的爱好又使我们走到了一起。

记得青岛第一支元老足球队的建立大约是在1980年代初期。首先活跃在这些人当中的是我的师尊、教练和师兄中的年长者,记得那时杨昌老师、唐纪青、曲连科、宋敬臣、李克伦、王汝晨、姜燕栋、陈孝信等都经常在山东海洋学院足球场活动,吕大庸老师提供场地和器材服务,我1987年刚满45岁便被召进了元老足球队活动,后来唐纪青老师出任海泊河体育场场长,元老队的活动基地就迁到海泊河体育场,每逢周日休息时大家都来练球或组织比赛,记得后来陆续进入元老队的有八一队退役的刘金海、杨臣书、林维玉、鞠连祥、戚文灏、徐广祥还有知名球星李天恩、王德林、张叔镛、张吉洪、秦洪德、刘克全、王荣国等人。与此同时,全国各主要足球城市的元老足球活动也日益兴盛,彼此之间也不断有互访。应运而生的全国老年足球“长寿杯”锦标赛也刚刚拉开帷幕。

为适应全国“长寿杯”比赛对队员年龄的要求,1993年初青岛元老队进行重组,确定的队员名单如下合照:

肥仔9.png

前排

王德林(左1),教师,
戚文灏(左2),计量局
郑福钧(左3),外贸
徐广祥(左4),市府
张叔镛(左5),工商银行
王荣国(左6),造船厂
王汝晨(左7),教练
刘金海(左8),市体委
鞠连祥(左9),羊毛衫厂
李天恩(左10),四方机厂
××(左11)

后排
杨臣书(左1),国棉一厂
吴胜泰(左2),市人民银行
张吉洪(左3),市人民银行
林维玉(左4),4808厂
李克伦(左5),市少体校教练
郝文玉(左6),工具厂
郝文生(左7),自来水公司
贾为民(左8),铸造机械厂
刘克全(左9),教师
秦洪德(左10),肉联厂
姜燕栋(左11),台东体委

记忆犹深的是我们这支元老足球队,不仅勇夺1993、1994两年全国“长寿杯”足球棉标赛冠军,还战胜过来访的上海元老足球和韩国现代集团老年足球队,1993年还与初次到访中国的德国下萨克森州埃姆登城佩特库姆老年足球队进行两场友谊赛,我们获得一胜一平的战绩。为此,1994年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国家计划,我们这支中国的老年足球队首次回访德国,除了取得满意的比赛结果之外,还结交了不少德国朋友,其中戚文灏也由此实现了十五年之后的旧地重游,为此,这里要重点叙述1994年的访德之行。

肥仔10.png

1994年7月9日至21日,青岛元老足球队访问德国下萨克森埃姆登城佩特库姆小镇,先后与佩特库姆老年足球队和提森北海船厂足球队进行了两场友谊赛,7月15日还参加了有六支老年足球队参与的“国际优胜者杯”足球棉标赛,青岛队获得冠军。

肥仔11.png

7月10日下午3时,作为此次访德的主题就是与佩特库姆元老队的赛事。天空万里无云、风和日丽,1500人的小镇可谓倾城出动,千人空巷。观众们身着节日盛装在场边鸣号击鼓,儿童们在草地上奔跑追逐,踢球玩耍;妇女们在场边结伴聊天,悠闲自得,过起了自己的足球节。球场边的旗杆上高高飘扬着中德两国的国旗,场边插满了彩旗,主席台旁挂着巨型横幅“欢迎来自青岛的朋友们”,军乐队奏起了迎宾典。8名儿童护着两国国旗为先导,两队球员牵手入场后,司仪宣布奏两国国歌,观众起立,庄严神圣,然后是互换队旗,交换纪念品,合影留念,队长抓阄选边,裁判鸣哨开赛。

比赛按国际标准,三名黑衣裁判龙睛虎眼,我队派出主力阵容,对手也毫不含糊,真刀真枪,龙争虎斗,你来我往,渐入佳境。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足球友谊赛。两队在技战术上各显其能,互不相让,但自始至终洋溢着友好的气氛。每遇对手倒地,都会主动拉起,拍肩微笑,以示关心,绝无黑脚暗算,体现了真正的费厄泼赖。我坐在替补席上观战,随时准备听从教练调遣。我的队友年轻时大都受过专业足球训练,个人技术明显高于对手,而对手却是一支绝对的业余球队,准确地说是一群足球爱好者。虽然接传球技术略显粗糙,但体力充沛,奔跑积极,弥补了不足。再加上在亲人面前大显身手,主场又使他们格外兴奋,场上势均力敌,你来我往形成拉锯。观众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主队核心波利纽斯的一记大力远射,让我们身材不高的守门员王荣国望球兴叹,1:0主队领先,观众们的情绪达到高潮,呐喊不断,鼓号齐鸣。中场休息之后,我方变换上场阵容,下半场继续比赛。就在全场即将结束之际,机会来了,我队中场队员鞠连祥得球后,抓住时机,使一个眼色将球一脚直传对方空档,快马前锋郝文生心领神会拍马即到,一个极其刁钻的斜方推射,皮球应声进入网底死角,1:1,皆大欢喜。由于连续舟车劳顿和时差的缘故,我们队员大都十分疲劳,虽然我们的个人技术占有优势,但是对手总体配合更胜我们一筹,作为以球会友,1:1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好结果了。

12日与船厂队的比赛乏善可陈,因年龄相差较大,主队以4:1大获全胜。

肥仔12.png

7月15日,我们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国际优胜者杯”小联赛。所谓别开生面,是因为赛制新鲜,埃城另外4支老年队与我们共同参与,6支队伍各碰一次,每次称一节,每节只赛1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循环一周,各自记分。2个多小时内就全部赛完,最后以各队积分和净胜球排出座次,据说当地经常举办此类比赛,比较适合老年人踢球的实际情况,时间短,易于恢复体力,激烈程度不高,可避免受伤。在这种比赛中,我们的技术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最终以五战四平一胜获得冠军。

这只冠军杯是德国朋友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品,成全了我们的访德之行,也是我队获得的首只国际比赛奖杯,主席高兴,大家满意,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其实在德国这种比赛只有实力相差悬殊的才会有较多进球,但参与者更看重的是比赛过程是否精彩,对于比赛结果并不十分计较。运动了、快乐了,目的就达到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去做别的事。

一平一输一赢的结果结束了我们在德国的以球会友。但透过足球的接触,我还是领悟到、联想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队友传说一则有关中德足球的幽默:贝肯鲍尔问上帝,德国何时能再捧世界杯?上帝答:你这辈子恐怕是看不见了。贝又问中国何时能捧世界杯?上帝答:我这辈子恐怕也看不见了。由此而想到,我们获得的冠军杯,并不能证明中国足球之强大。一个五万人口的小城市,一批纯业余足球爱好者组成的队伍,与我们这个六百万人口的城市元老队比赛,理应不在同一层次上。更何况我们大都受过专业训练,并不值得沾沾自喜。反倒是这些业余的德国战车,他们的整体作战意识和对足球运动理解的足球理念,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德国的足球文化,不仅体现在世界杯和各种顶级赛事,仅在儿童和老人踢球中,也可以窥见一斑。

肥仔13.png
戚文灏、王汝晨、林维玉、郑福钧、吴胜泰

与佩队比赛我队上场阵容

上半场4:3:3
王荣国
刘克全、杨臣书、李克伦、王汝晨
姜燕栋、戚文灏、刘金海
郝文生、张吉洪、贾为民
上半场20分对方进一球

下半场也是4:3:3
王国荣
郝文玉、王德林、林维玉、郑福钧
吴胜泰、鞠连祥、徐广祥
戚文灏、郝文生、张吉洪
吕传胜和刘健替补登场,刘健扭伤了脚。
结果1:1皆大欢喜

附:代表团成员简况

团长:陈敬莘,青岛市体委副主任、市足协主席
领队:刘健,青岛市物资局外商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
副领队:吕传胜,青岛黄海饭店副总经理
翻译:杨啸
随队医生:刘瑜,市少全校医生
随队记者:刘继进,青岛电视台新闻部记者
队长:杨臣书,退休,原八一队队员
副队长:贾为民,退休,原青岛工人队队员
队员:
李克伦:58岁,青岛少体校高级教练员,原山东足球队队长
王汝晨:58岁,青岛少体校高级教练员,原山东足球队队员
姜燕栋:57岁,青岛少体校高级教练员,原山东足球队队员
秦洪德:54岁,青岛海牛足校教练员,原山东足球队队员
张吉洪:53岁,人民银行青岛分行外汇管理处处长,原山东足球队队员
吴胜泰:52岁,青岛证券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原山东足球队队员
刘金海:52岁,青岛市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原八一足球队队员
林维玉:52岁,海军足球队教练员,原八一足球队队员
戚文灏:51岁,青岛质检局衡器所办公室主任,原八一足球队队员
鞠连祥:52岁,青岛羊毛衫厂副厂长,原八一足球队队员
徐广祥:53岁,市机关事务局某公司书记,原南京部队足球队队员
刘克全:53岁,青岛商学院体育教师,原北京青年队队员
王德林:57岁,青岛二十八中体育教师,原浙江队队员
郑福钧:52岁,山东土畜产进出口公司财务处长,原青岛外贸足球队队员
郝文玉:55岁,退休,原青岛工具厂足球队员
郝文生:53岁,退休,原青岛人交公司足球队员
王荣国:54岁,退休,原青岛足球队守门员

中德友谊续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谁都没想到青岛元老足球队访问佩特库姆的一周时间里,当时在大学读汉语的安琪·邓格尔小姐在替我们充当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与戚文灏结了缘,临别互留通讯地址,之后的鸿雁传书不仅帮助安琪小姐迅速提高了汉语言水平,而且引出了安琪小姐和佩队队员的重访青岛,中德文化交流的续篇是延续到2000年戚文灏的小女儿戚威赴德国留学并定居德国。进而形成了2008年戚文灏携夫人方碚女士的欧洲之行和故地重游。这就是1994年列入国际计划的“中德文化交流”课题仅存的硕果。

肥仔14.png
与安琪·邓格尔小姐在约翰先生的家庭酒吧

肥仔15.png
1995年4月与约翰夫妇重逢在欢迎宴会上

在戚文灏著述的欧洲行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两段话:“近接安琪小姐来函,有意明年来华旅游,非常高兴,即复函邀请她访青。又闻皮特库姆的朋友明年4月7日将再次来青切磋球艺,愿我们通过足球结下的真挚友谊得以发展。我期待着明年樱花含苞时节,两国球友重逢在黄海之滨,我将在寒舍以德国朋友同样的方式,或者称为改革开放的方式,款待德国朋友。”记于1994年11月11日。

令人吃惊的是德国朋友果然于1995年4月7日抵达青岛,与半年前的承诺分毫不差!同年8月安琪·邓格尔小姐真的大学毕业抵青旅游,真的下榻在戚家的寒舍,皮特库姆的球友再次抵青,除了球场上的交流之外,还一起聚餐于酒店,游览于景点。文灏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于家中宴请了四位德国朋友。

肥仔16.png
加恩先生、约翰夫妇、安琪小姐

肥仔17.png
戚翊、戚威姊妹陪安琪游览青岛海滨

请看一段戚文灏记于1996年春节的一段文字:

由于安琪小姐的到来,我在家中设宴款待了四位德国朋友,我因逼仄斗室所限,无法邀请更多的朋友赴宴聚会,他们表示完全理解,并说受邀赴宴十分高兴!这让他们有机会亲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后来一起游览岛城名胜景点过程中,他们对提督楼和迎宾馆等百年德式建筑赞叹不已,对青岛独特的海滨风光也是赞不绝口。
约翰先生身材修长,满头金发,深蓝色的眼睛里散发着深邃而慈善的目光,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一派绅士风度,夫人格丽切身材不高,热情开朗,分手时她泪沾衣襟,依依不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鸿雁传书的友情继续。就此开始了彼此的书信往来。我时常自问,我们还能见面吗?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会的!”命运之神一定会眷顾我们!

有了前面的铺垫,文灏的小女儿戚威2000年大学毕业决定赴德深造,2001年初顺利考入德国图林根州伊尔默瑙大学,后又转入北莱茵的威斯特法伦州多特蒙特大学学习,在德期间也与安琪小姐和约翰夫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8年8月在夫人方碚女士的陪同下,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欧洲之行。

在戚文灏撰写的“欧洲行”这本小册子的结尾有一段话可以作为“肥仔的足球人生”一文的结尾。“收到格丽切寄来的照片和剪报,才知道我二人重访埃姆登和皮特库姆老年足球队的消息,由该队的掌门人波利纽斯先生诉诸报端,见证了十五年来德中人民的友谊是通过足球这个媒介实现的,并祝愿这种友谊能够地久天长的发展下去。”

肥仔18.png
埃市媒体报道

附:报剪译文
中国足球运动在皮特库姆

十多年前戚文灏所在的中国青岛老年足球队和皮特库老年队进行了友谊赛,现在他和他夫人方碚在皮特库姆拜访了约翰·彭加斯和他的夫人格丽切。

彭加斯夫妇邀请了部分当年皮特库姆老年队的队员在俱乐部与戚文灏和夫人聚会。皮特库姆的队员们很吃惊,这位中国队员能记住许多皮队队员的名字。他还能回忆起很多当时的情景——皮特库姆队员与中国队员在青岛和皮特库姆经历的点点滴滴。

皮特库姆老年队十分有名,他们将足球比赛和友谊紧密相连。1993年和1995年他们两次访问了青岛。第一次是受当时政府体育部长的邀请,代表德国地区的老年足球队访问中国。皮特库姆老年队的组织者埃利希·波利纽斯在访问时,也向对方发出了回访的邀请。

这个想法是波利纽斯1992年和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老年队成功举行了友谊赛之后,在返程中想到的。当时他想:这样的友谊赛俄罗斯人可以办到,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行呢?波利纽斯想到并成功做到了。

1993年皮特库姆队在中国进行的比赛,是德国第一支获得德国足球联盟许可到中国比赛的球队。中国青岛老年队1994和1996年两次回访了皮特库姆,从此两队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前不久问到皮特库姆队是否再去中国比赛,对此,波利纽斯回答:是的,目前正在和台湾联系,准备拜访当地球队。

戚文灏在“欧洲行”一文中总结自己晚年的足球生崖是这样说的:“我对青岛元老足球队心存感恩。自1992年入队到2006年4月,风雨兼程15载,我参加过1993年第二届至2003年第十二届全国元老杯的足球赛事,几乎打满了前八届的全部比赛。2006年我参加了新的元老队,希望能再快乐地活动几年,我想充其量也就是一两年吧,当有一日实在跑不动时,将会心安理得地不留遗憾。”他的欧洲行也是去还手脚债吗?

想不到2009年3月22日记载的这段话,一语成谶,成为《“肥仔”的足球人生》的终结,当年4月14日在元老队训练进行到一半时,戚文灏告别了队友。44天后他告别了这个世界,不留遗憾!享年66岁。他的病因与其父(当年55岁)和其弟(55岁)同属胃癌,是家族性基因?还是不良生活习惯中的终生烟酒不离身有直接的关连?无人能说得清……

后记:
起意动笔写《肥仔的足球人生》,诚如文章前言所述,拜读4808厂厂史中的足球篇,又立即读过王振文撰写的“苏州人戚文灏”一文,而真正下决心动笔是思考良久之后又巧遇戚文馨女士,她每周去中山公园练习太极拳,聊起来她的弟弟戚文灏踢足球的事,她竟知之很少。但她知道老吴头是老戚头的好朋友,说起来陈年往事,共同的遭遇,相思好像小蚂蚁,慢慢写吧,线索不断扩大,我走访了当年沧口银行的人事股长孙炎先生,后来的人民银行离休行长李昭丰先生,这二位今年都91岁了,提起戚斯达,记忆犹存;走访当年与戚文灏一起入选省少年足球集训队的王正福(王力、王黎)先生,今年也81岁了;刘开明、王振文先生陪我参观4808厂计量室戚文灏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和厂史纪念馆,又巧遇为戚文灏开山门的足球队长矫欣本先生(82岁),他曾经是首届青岛少年足球队队长和七中足球队队长。在昆明部队足球队呆过5年,后又入4808厂足球队踢球,提供了不少素材,原八一青年队的杨臣书先生共同的回忆,让“‘肥仔’的足球人生”慢慢清晰起来。戚文灏身高176cm,裤长115cm,体弱脚长南人踢法,从不与人扛腿拼凶,只靠聪明踢球,有人说他是足球场上的胆小鬼,对于上刀山的球决不拼抢,这也是他足球运动一生极少受伤的保证。见仁见智各由所需,是褒是贬任人评说。

记得“文革”时期我们在一起交流思想,交谈电影、文学等体会时,都会唱一首苏联电影“青年时代”主题歌曲“我亲爱的母亲”。现在我把它抄录下来,不知道时隔60年之后还能不能遇到知音?

当然这首歌曲已经列入青岛市老年大学声乐教材下册271页,会唱的人肯定有,但是我敢肯定地告诉各位读者,在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插曲,是娜塔莎的叔叔扛着鱼竿去钓鱼时唱的歌,只有我和戚文灏会唱,现在凭记忆把它写下来,我相信这世上已经很难遇到知音了。

肥仔19.png
钓鱼之歌

有一天早上我起得早,我到河边把鱼钓,
一钓钓了一条大鲈鱼,身长足有一米半,
这话我一点也不吹牛,身长足有一米半。

由此,我们得出一句人生格言,叫作“适当的吹牛,可以增加自信心,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这在当时的足球圈里,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写于2021年7月1日


吴胜泰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吴胜泰丨“肥仔”的足球人生(3)》 发布于2021-7-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