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旧时繁华 梦里红楼 - 世说文丛

胡香丨旧时繁华 梦里红楼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红楼梦.jpg

想象不来在默片时代的戏曲电影《黛玉葬花》是什么样子,据说放映时间很短,演林黛玉的梅兰芳,自己也没有看到样片,现在,更没有任何影像资料传下来。但是,那是《红楼梦》剧情走上银幕的开始。从那时到现在,82年间,能够统计到的电影版《红楼梦》有15部,电视连续剧版《红楼梦》有4部。

从2001年就风传要巨资打造新版连续剧《红楼梦》的消息,在今年八九月间落槌定音,确定由胡玫执导,投资过亿,篇长百多集,目前正在全球华人间海选演员和做前期筹备工作。

对此,舆论界一片哗然,各种说法很多,回头望的也不少。

其实,但凡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无限的被重新解读和诠释的可能;它能够成为各种艺术门类永无止境的创作源泉与题材。一部《红楼梦》既然可以世世代代常读常新,为什么不可以在影视天地里常拍常新?

岁月如河,逝者如斯,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审美趣味和流行样式。在一百年的银幕史和不到半个世纪的荧屏史中,我们溯源而上,顺流而下,追踪《红楼梦》历次改编和重拍的轨迹,不仅可以看到历久弥新地流传下来的不同时代、不同样式的影视版《红楼梦》经典诠释;也可以看到或因为技术、或因为艺术、或因为审美趣味而被时间冲洗淘汰掉的轰动一时、繁华不再的影视版本淡如烟岚的寥落影迹,同时看到的还有近百年来,影视艺术潮起潮落、兴衰交替的历史画卷。那么,对于未来“红楼”,我们同样既可以期待,也可以失望,不需要提前下结论。

旧时繁华,梦里红楼

在今天,像梅兰芳的《黛玉葬花》一样,没有影音资料流传下来的早期影版《红楼梦》,大约还有六七部之多,摄制和放映时间集中在19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那是国内电影史上最繁华灿烂的黄金时段。说那是一个电影的时代,就像说现在是一个数码电子的时代一样,一点不夸张。所以,当时电影创作的激情澎湃与放映市场的繁荣景象可以想见。

继1924年的戏曲短片《黛玉葬花》之后,1927年,上海复旦影片公司和上海孔雀影片公司,一前一后,同年拍摄同题影片《红楼梦》,不同的是,前者因陋就简、别出心裁,拍了一部截至目前唯一的时装“红楼”抢先上映,赚了票房;后者耗资巨大,决心打造经典古装“红楼”,却因为迟上市一步(或者还有别的原因,不得而知),上座不好,收不回投资而导致公司倒闭。

孔雀版的《红楼梦》已经极少有资料可循,复旦版的文字资料却有不少,不仅服装道具全然时尚新潮,让林黛玉穿着西式长裙和高跟鞋,头上扎着白色蝴蝶结,坐在沙发上跟宝玉读西厢,而且剧情也很现代派,整部剧的结构与剧情比较荒诞,是刘姥姥的一场春梦和梦中三进大观园所看到的富贵繁华转头成空的情景。剧中主角并非任何一版中的宝、黛、钗、凤,而是喜剧演员周空空反串的刘姥姥。

之后,1936年大华版的《黛玉葬花》和1939年新华版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除了知道红题材的电影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以外,没有更多记载。 

1940年,上海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华影片公司相继拍过两部同题《红楼梦》,1952年,香港岳枫执导拍过一部《新红楼梦》。

从1920年代到30年代,国内电影业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从看影像读字幕的无声时代,进入了看影像听对白的有声时代。经过一段时期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探索与改进,到30年代中后期和40年代,有声电影进入成熟和繁荣阶段。我们至今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这一时期的经典影片和优秀演创人员非常多,有拷贝保存和流传下来,被我们有幸看到的影片也很多。

但不幸的是,黑白电影时代的红楼题材影片,大都没有拷贝保存下来,只能通过间接资料,从文化含义上去感知。

在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影片中,1944年上海华联出品的版本是当时反响最大、后世评价最高和影响深远的一部。这部影片集合了当时上海滩电影界最强的阵容,由著名导演卜万仓执导,当红明星袁美云反串贾宝玉,金嗓子周璇饰演林黛玉,时年17岁,刚刚出道的新秀王丹凤饰演薛宝钗,同时还有两位著名导演——卜万仓和李翰样的太太郑玉如(扮晴雯)和张翠英(扮金钏)加盟演出。

华联版《红楼梦》剧情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当时放映很轰动,并传播到日本,是第一部在域外上映的国产影片。由周璇演唱的插曲《葬花词》和《悲秋》不仅成为当时上海滩人们喜爱并广泛传唱的流行曲,而且,通过日本歌手李香兰的翻唱流行于东瀛,后来又被台湾歌手邓丽君翻唱,传至后世。

有人评价说,周璇演的林黛玉是最理想的角色,她也常自称为“林黛玉第二”,在演剧期间,浓妆淡抹,把自己打扮得雍容华贵,楚楚动人;卸装后,总是一件布旗袍,不施脂粉,朴实无华,口碑极佳;而袁美云版的贾宝玉,更堪称“玉树临风佳公子,面如脂粉一后生”,着实令人难忘。

有声有色,抢拍红楼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是电影史上又一次巨大的突破与飞跃。其成熟与繁荣时期,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二十多年间,《红楼梦》题材的电影,被两岸三地的影业公司和制片厂翻拍过近10版之多,但是,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最有情也最无情的淘洗和沉淀的,超不过三部。当时的影片能否保存和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不是拷贝技术和管理设施的问题,而是艺术水准和市场印象的问题了。

在1960年代初,同时有三部《红楼梦》于1962年拍成,它们分别是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大陆版越剧《红楼梦》、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故事片《红楼梦》和鸣凤电影公司出品的故事片《黛玉葬花》。

鸣凤版的《黛玉葬花》基本上已无迹可寻,但是,越剧和邵氏版的《红楼梦》却是当时轰动、后世经久流传与怀念的真正经典。

那时,大约因为古装剧最能体现和展示电影艺术新鲜而绚烂华丽的色彩感,所以,大陆许多电影制片厂都拍了古装戏曲电影,除了万人空巷的越剧《红楼梦》,还有同样由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追鱼》,黄梅剧电影《天仙配》和《牛郎织女》,秦腔电影《三滴血》《火焰驹》和《窦娥冤》、豫剧电影《花木兰》等,都是极其优秀的传统经典戏曲影片。

在此之前,用电影手段对传统剧目进行实景拍摄的尝试一直有,比如最早的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电影《黛玉葬花》,就是借了北京东四九条一所原属清朝贵族谟贝子的府第拍摄的,但是,总的来说,舞台剧和电影还是泾渭分明的。真正成规模地将灵活新鲜的电影表现手法和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功底扎实的表演技巧以及训练有素、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完美结合起来的影片,大约没有比这一时期更兴盛和硕果累累的了。

与此同时,港台影业公司也投拍了许多优秀的古装故事片,与邵氏兄弟的《红楼梦》同时期的、在1980年代初曾风靡大陆各影剧院的还有鲍方、鲍起静父子联袂主演的《屈原》、朱虹主演的聊斋故事《画皮》、陈思思主演的《三笑》等。

到了1970年代中后期,港台各类题材的商业影片很盛行,古装片占着很大份额。大约因为市场竞争激烈的缘故,各影业公司抢拍同题材影片的很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粗糙和低俗的“速食片”也不少。仅1977年到1978年之间,港台两地就有四家公司拍了五部《红楼梦》,分别叫《金玉良缘红楼梦》《新红楼梦》《红楼梦断》《红楼春梦》《红楼春上春》等。这其中,只有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李翰祥导演,林青霞、张艾嘉、米雪等主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多少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至今林青霞反串宝玉的俊逸扮相仍被人怀念。这部影片当时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很大,同时荣获第1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奖和第24届亚洲影展最佳服装及最佳美术设计奖,并获评十佳华语电影之一。此外其他几部则都几乎不再被人知道。就连张国荣第一次担任主角、扮演剧中贾宝玉的《红楼春上春》,在后来张国荣自己都不愿意再提起。

hlm.jpg

走过岁月,依旧红楼

从19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内地电影市场大复苏和新兴电视连续剧开始冲击电影制作界的一个既繁荣昌盛又错综复杂的时期。

其实,包括越剧《红楼梦》在内的,大多拍摄制作于60年代初期以前的内地传统优秀影片,和六七十年代的港台影片、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欧美影片,真正被内地普通观众看到,都是80年代初期的事情。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现在许多普遍的娱乐活动与休闲场所,电影市场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也刚刚开放。人们在晚饭以后,最集中、最开心的娱乐活动和集散场所是电影院和电视机前。

每天晚上在电影院排队买票看电影,和早早搬上小方凳守候在单位或邻居家电视机前看连续剧,是那时的小孩子和年轻人最幸福的时刻。人们日常里的谈资也离不开当时那些银幕和荧屏形象。在银幕形象里,夹杂在杜丘、真由美、佐罗、苏尼达、拉兹、埃斯梅达拉、叶赛尼亚等等里面的,自然也有徐玉兰、王文娟的宝黛,大约也有任洁、乐蒂和林青霞、张艾嘉的宝黛,在风靡和流行校园的《拉兹之歌》《草帽歌》《啊朋友,再见》中,自然也有徐玉兰、王文娟的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哭灵》《葬花》与《焚稿》; 在电视连续剧里面,和《血凝》《排球女将》《霍元甲》《陈真》《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等同时收看的,大约也有1975年香港无线版和1977年香港佳视版的《红楼梦》(也许没有,我没有看到。)

在这几版《红楼梦》中,人们评价最高也最多的除了徐玉兰、王文娟的宝黛,还有邵氏第一版中典型古典美人乐蒂扮演的林黛玉,说她果真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真不知是黛玉附体还是直接转世为乐蒂。

与此同时,国产影视剧制作在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断代期之后,随着“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也迅速活跃起来。

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这10年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同时,有20多年没再碰过的《红楼梦》题材,先后于1987年和1989年推出了阵容强大、制作精良、工程浩大的36集电视剧版和6部8集系列电影版。

但是,尽管有人评价198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看名导演谢铁骊执导的长篇系列影片《红楼梦》说:导演手法细腻,熔现实、虚幻于一炉,见典雅、豪放于一色,称得上是改编之作的巨制,谢铁骊本人也因此而荣获1990年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但是实在说,其上座率和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影响程度上,远远比不过央视版的收视率和在观众中的影响巨大与深远。

这大约是影视交替与多元化时代,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电影没法和电视剧比故事长度,面对讲故事能手——至今正方兴未艾、日臻成熟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电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和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一点,国产影片从1990年代中后期,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也基本趟出了自己的路子,只是电影市场依旧没有电视剧市场那么热闹和红火罢了。

说起1987央视版《红楼梦》,几乎整整一代人是在那里认识和定格宝黛钗、凤姐、四春以及众多人物形象和大观园里的生活画卷的,是听着、唱着《枉凝眉》走过青春的。所以,在这些观众中,大多是不看好重拍的,就像有人说“动什么,别动《红楼梦》一样”,没有什么能改变和颠覆欧阳奋强与陈晓旭在他们心里种下的宝黛形象。同样,也没有什么能改变和颠覆徐玉兰与王文娟在我心里种下的宝黛形象。但是,谁又能保证重新拍摄的《红楼梦》就不会有自己同样铁杆的观众群呢。

过去的《红楼梦》,无论多么成功,仍然各版有各版的局限性,因为它是《红楼梦》;未来的《红楼梦》,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其实也都有再次重拍的创作空间与可能,依旧因为它是《红楼梦》。

附∶八十年间银幕《红楼梦》总动员
(1)1924年,无声黑白戏曲片《黛玉葬花》,新民影片公司出品,梅兰芳主演。
(2)1927年,无声黑白故事片《红楼梦》(又名《红楼新梦》),上海复旦影片公司出品,任彭年、俞伯岩编导,周空空、陆剑芬、陆剑芳、易半乔、易萌乔、史逸民、王谢燕、王意逸、范雪朋等主演。这是最早一部故事片《红楼梦》,也是唯一一部时装《红楼梦》。
(3)1927年,无声黑白故事片《红楼梦》,上海孔雀影片公司出品,程树仁编导,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周晚成、周空空等主演。
(4)1936年,有声黑白故事片《黛玉葬花》,上海大华影业公司出品,李雪芳、高飞风、冯侠魂等主演。这是最早一部有声红楼梦故事片,结束了银幕红楼的无声时代。
(5)1939年,黑白故事片《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新华影业公司出品,岳枫导演,顾兰君、梅熹、白虹等主演。
(6)1944年,黑白故事片《红楼梦》。上海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卜万仓导演。周璇、王丹凤、袁美云、白虹、欧阳莎菲、梅熹等主演。这部《红楼梦》是第一部在国外(日本)上映的中国电影。
(7)1949年,黑白故事片《红楼梦》,青华影片公司出品,周诗禄导演,张活游、小燕飞等主演。
(8)1952年,故事片《新红楼梦》,香港版,出品公司不详,色彩不详,岳枫导演,严峻、夏梦、平凡、龚秋霞等主演。
(9)1962年,彩色戏曲片(越剧)《红楼梦》,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出品,岑范导演,徐玉兰、王文娟、吕瑞英、金采凤、周宝奎等主演。这是最早一部彩色《红楼梦》,结束了银幕红楼的黑白时代。
(10)1962年,彩色故事片《红楼梦》,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袁秋枫导演,乐蒂、任洁、丁红等主演。 (11)1962年,彩色故事片《黛玉葬花》,凤鸣电影公司出品,黄鹤声导演,林家声、冼剑丽等主演。
(12)1977年,彩色故事片《金玉良缘红楼梦》,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出品,李翰祥导演,林青霞、张艾嘉、米雪等主演。本片是当年的十佳华语电影。 
(13)1977年,彩色故事片《红楼春上春》,香港寺院电影公司出品,吴思远导演,黄杏秀、张国荣主演。这是张国荣的第一部电影。 
(14)1978年,彩色故事片《新红楼梦》,李菁、李丽华、凌波、周芝明、陈莎莉等主演。
(15)1989年,六部八集系列彩色故事片《红楼梦》,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谢铁骊导演,夏饮、刘晓庆、傅艺伟、陶慧敏等主演。谢铁骊因这部影片荣获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30年间荧屏《红楼梦》
(1)1975年,香港无线电视台5集连续剧《红楼梦》,汪明荃、黄杏秀、周润发等主演。 
(2)1977年,香港佳视版《红楼梦》,伍卫国、毛舜筠、米雪等主演。
(3)1987年,央视版36集连续剧《红楼梦》,王扶林导演,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等主演。
(4)1990年代初,台湾华视版73集连续剧《红楼梦》,张玉嬿、钟本伟、邹琳琳、徐贵樱、池华琼、王玉玲、张琼姿等主演。

写于2006年10月
原载《电影画刊》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旧时繁华 梦里红楼》 发布于2021-7-2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