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诗谶——可怕的预感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诗谶——可怕的预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元丰二年(1079)底,苏轼结束了一百余日的牢狱之灾后,被贬黄州。经过最初的恐慌、窘迫和孤寂之后,天性中的旷逸豁达在苏轼身上再度苏醒,甚至更加升华,苏轼从此蜕变为苏东坡。

耐不住寂寞的苏东坡,身边总是围绕各色朋友。他酒量不大,却爱喝两口,喝晕乎了就大笔一挥,成就着一件件传诵千古的诗词、书法。仕途的低谷成就了文学的巅峰,造物就是这样奇妙!

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五岁,这一年,苏轼达到了自己创作的最高峰,耳熟能详的“大江东去”写于这一年,前后《赤壁赋》写于这年,给人的印象是,他在不惑知天命中间,人活得通脱畅达,果然是“一蓑烟雨任平生”!难道厄运真就离开他了吗?它会不会再来?

有些预感是莫名其妙的,元丰五年(1082),苏轼不经意间写下了一首诗,竟然把自己七年后的再次被贬兆示了出来。

方勺在《泊宅编》中记录下这一“诗谶”:

东坡谪黄州,元丰五年,因诞日置酒赤壁高峰,与客饮,有进士李委怀笛以进,因献新曲曰《鹤南飞》,仍求诗。坡醉,信笔赠诗,有“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之句。盖南迁之兆,已见于此,七年远谪,岂偶然哉?

关于这首《李委吹笛》的七言绝句,苏轼写了一段引言,做了详细写作说明: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石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要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从之。

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
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九嶷”亦作九疑。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 ,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舜)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唐李涉《寄荆娘写真》诗:“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瀟湘。”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征不久,就将苏轼贬黜,先是谪知定州,旋被贬惠州,果然是“向南飞”了,岂止是“到九嶷”,干脆到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这是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的,还是一种随机的巧合?唯有天知道!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诗谶——可怕的预感》 发布于2021-8-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