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世间物皆有对——东坡对句之奥妙 - 世说文丛

学周丨世间物皆有对——东坡对句之奥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据说汉字很不擅长逻辑表达,它的妙处在另外方面。比如,表达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东西就派得上用场。汉字对句可能是其极富魅力的一种功用,对“对子”曾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在上世纪初清华大学招生,陈寅恪先生还曾出过“对子”的考题,他出的上联是:孙行者,考生有对“祖冲之”的,更妙的是有考生对“胡适之”,成就了一段佳话。“对子”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其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古人把汉字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今天反倒弱化了它的功用和美感。

民间关于苏轼对“对子”的传说很多不真,不过苏轼对“对子”的功夫远远高于坊间那些好玩谐趣的传说。

方勺《泊宅编》记载:

东坡帅杭,一日,与徐璹坐双桧堂,吟曰“二疏辞汉去”,璹应声曰:“大老入周来。”璹字全夫,少年登科,疏纵不事事,晚益流落,终于武义县主簿。尝寓婺州清涟寺,醉中题壁云:“惊雷殷殷南山曲。一夜山前春雨足。美人睡起怯轻寒,衣褪香绡红减玉。朝云霭霭弄晴态,野柳狂花无管束。东风也自足春情,吹皱两溪烟水绿。” 

徐璹,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仁宗嘉祐六年(1061)进士。他一生做的最大的官是武义县主簿。亏得和苏东坡有这一句对,才在史册上留下一点印记。文中所记的诗题为《春日醉中作》。徐璹存留下的作品寥寥无几,除了上面所记的,另有一首《崇教院》: 

巖僧结栋何勤勤,殿合岧峣势欲奔。
秋洗江光浮绀瓦,山盘树影入青轩。
相逢未免同尘眼,何日安禅慰病魂。
欲借上方留一枕,梦随寒磬过天门。

另有一句对联存世:“满城风物来春色,万里江山入酒杯。”从此联句中颇能看出一点徐璹“疏纵不事事”的个性。

这一段史实,何薳的《春渚纪闻》亦有记载:

东坡帅杭日,与徐璹全父坐双桧堂,公指二桧曰“二疏辞汉去”,璹应声云“大老入周来”。公为击节久之。璹之子端崇,字崇之,步时俊伟,落笔千字。有人得山谷道人《清江词》示之者,崇之曰:“山谷,当今作者,所知渔父止此耶!”或请为赋,援笔立就,其末“鲁邦司寇陈义高,三闾大夫心徒劳。相逢一笑无言说,去宿芦花又明月”,识者奇之。政和间,余过御儿,访其隐居。坐定,为余曰:“数夕颇为飞蚊所扰,夜不能寐,因得一绝句云:‘空堂夜合势如云,沟壑宁思过去身?满腹经营尽膏血,那知通夕不眠人!’”时蔡京当国,方引用小人,布列要近,赋外横敛,以供花石之费。天下之民,殆不聊生,而无敢形言者。崇之托以规讽云。

与方勺所记不同的是,何薳描述了苏轼对徐璹所对之句的态度:“击节久之”。另外还记述了徐璹之子徐端崇的性情与诗作,短短一段文字,其人风采尽显,真是酷肖乃父!

洪迈《冷斋夜话》里一段东坡说对句:

东坡曰:世间之物,未有无对者,皆自然生成之象。虽文字之语亦然,但学者不思耳。如因事,当时为之语曰:“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则其前有“雍齿且侯,吾属何患”。太宗曰:“我见魏徵常媚妩。”则德宗乃曰:“人言卢杞是奸邪。”

这三句对子涉及几位古人——

第一位刘蕡(?—848年),字去华,唐代宝历二年进士。他考中后,因为耿介嫉恶竟不得授官,直到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才被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李商隐著名的诗句“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就是写给他的挽诗中的句子。第二位雍齿(?—前192年),乃是秦末泗水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原为沛县世族。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大户人家出身的雍齿根本看不起刘邦。反秦的第二年,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雍齿献出了刘邦的根据地丰县,投靠了魏国周市,刘邦大怒,数攻丰邑而不下,只好到薛县投奔项梁。刘邦因此对雍齿非常痛恨。后雍齿投靠赵国,赵被灭掉再降刘邦。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恩赏功臣封为列侯。他听说有人不服,天天发牢骚,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说陛下最恨谁就厚赏谁,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刘邦想也没想就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2500户。了解了上面两位古人的事迹,这两句对联的下句的意思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联说的是名臣魏徵和奸相卢杞。魏徵,字玄成(580-643),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乃是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卢杞(?-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是唐朝德宗时宰相,著名奸臣。在他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太子太师颜真卿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唐中兴名将郭子仪患病,百官前去慰问,他都不叫侍妾退下。等听说卢杞到来,郭子仪叫侍妾都退下,独自倚着几案接待他。卢杞走后,家里人询问其中的缘故,郭子仪说:“卢杞相貌丑陋而心底险恶,左右的人见了他必定会笑话。如果这人得到大权,就会使我们宗族没有活着的人了。”其奸险可怖可见一斑。  

对“对子”,有时候不完全是文字游戏,往往暗含机锋,《曲洧旧闻》记述东坡见王安石的一段对话就是如此:“(王安石)乃相招游蒋山,在方丈饮茶次,公(安石)指案上大砚曰:‘可集古人诗联句赋此砚。’东坡应声曰:‘轼请先道一句。’因大唱曰:‘巧匠斵山骨。’荆公沉思良久,无以续之,乃起曰:‘且趁此好天气穷览蒋山之胜,此非所急也。’田昼承君是日与一二客从后观之,承君曰:‘荆公寻常好以此困人,门下士往往多辞以不能,不料东坡不可以慑伏也。’”

苏轼朗声道出的句子是刘师服《石鼎联句》中语:“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山骨”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其毛,土为其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重阴之性也。”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世间物皆有对——东坡对句之奥妙》 发布于2021-8-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