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关于《前世青岛》的一封信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关于《前世青岛》的一封信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李洁老师:

大作《前世青岛》已拜读。照片珍贵,文字精彩,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真实地再现了青岛的“前世”——有着多么迷人的丰采!

不难想象,这部书若没有了你的解说文字,那一百余幅照片虽然珍贵,对现代人来说,却是陌生的珍贵。今人很难从那些珍贵的照片看明白前世青岛的实际情况。

这一百多幅照片的珍贵在于,真实地再现了前世青岛的原始基础、社会风貌、人文状况、市民生活,以及青岛先人唯那个时代才有的多么生动的面孔。

然而,如果没有你的解说文字,这些照片涵有的多么宝贵的历史价值、文化含量,以及发人深省的思想启示,便很难以被读者看出来。没有这些不乏历史灼见的解说文字,照片的珍贵,便成了远离读者的考古珍贵了!

但是多数读者看了《前世青岛》后,只会惊叹照片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看到了青岛真实的过去,却不知文字与照片珠联璧合中展现的青岛历史沧桑勃发的思想启迪,才是这部书的真正价值所在。

青岛人尤其应该看看这部书,应该家家藏书《前世青岛》。作为青岛人,不了解青岛的前世人生;不了解中国沿海这座最美丽的城市是怎么来的;不了解外国人为什么赞誉青岛是“东方瑞士”;不了解青岛——当年在寂寞的胶州湾,在荒僻的小渔村,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就发展出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对这些多么重要的历史知识,都知之阙如,岂不是枉为青岛人?

我们现在这些青岛人所知道的青岛历史,都是教科书灌输的:一百多年前,在帝国主义纷纷要瓜分中国的晚清时,德国强占了胶州湾,致使青岛成了德国的“殖民地”,青岛人沦为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者。青岛是在外强的霸占中,屈辱地走过了半个世纪,迎来了二十世纪中叶那个天玄地黄时刻的解放。

但是教科书没有告诉读者:青岛若没有成为德国“殖民地”,胶州湾是否还是寂寞的胶州湾?青岛是否还是那个荒僻的小渔村?是否会有后来的大都市青岛?

历史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但历史假设的逻辑是存在的。这样说绝无看好“殖民地”文化的意思,而是反省一个很简单、却很重要的问题:济南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成为郡国、州府、省会行政中心,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济南在涉及到经济文化的所有方面,例如工、农、商诸业,为什么长期落后于仅有百年历史的青岛?笔者1990年代出差济南时,因为找出租车困难,我问济南人“济南的出租车怎么远不如青岛多?”他告诉我“济南的出租车不到青岛的三分之一。就是这样,还经常空车,司机挣不着钱。”

由此想到了建埠仅百年的青岛,其实是在“殖民地”中迅速发展为今天经济实力远胜于济南的海滨城市。于是进一步想到了,香港是在“殖民地”中发展为国际大都,新加坡是在“殖民地”中发展为亚洲屈指可数的现代化国家。

所以,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判“殖民地”统治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殖民地”提供了一种足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呢?这种文化是什么?这种文化显然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所没有的。这个问题虽然很难听,却很有意义。所以我提醒“青岛人应该家家有部《前世青岛》”的弦外之音,读者是不难听出来的。

可喜的是,《前世青岛》一问世,便引起了青岛人的浓厚兴趣,热购、热读、热议《前世青岛》,成为今年青岛暑期中的一个既引人注目、又让人兴奋的文化亮点。

不仅市美术馆、深受读者欢迎的良友书坊,一时间名流济济,读者如山;大家兴奋地倾诉自己从《前世青岛》中获得的阅读快感!

媒体界也尽己所能地作了全方位的热情报道。你的光辉形象也在报纸上亮相了!

青岛人围绕着《前世青岛》问世出现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一部书带来热闹非凡的文化盛况,为这个刚刚从过去一年特有的艰难疲惫中过来的岛城,注入了重新振作的力量!

所以我原本想立刻写一篇关于《前世青岛》的书评,眼下就不写了,不凑时下这个热闹了。此情此景中,我的书评即便说得天花乱坠,说得意义重于泰山,也不可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不会有什么影响。

何况,我看这部书的价值,绝不是目前名流专家及读者对这部书众说纷纭的那些东西。我不愿自己的不同看法给大家议论《前世青岛》的热忱泼了冷水。这样都会很尴尬,也让大家不高兴。

但是,评论《前世青岛》的文章,我还是要写的。只是我的书评公开时,目前众人围绕《前世青岛》的热忱可能已经退潮了。当然我写书评,不是出于友情而捧场做戏;而是因为我发现:这部书的真正价值,在半个月来持续高温的众说纷纭中竟然阙如。不仅普通读者没有谈到,就是那些名流专家也没有谈到,《前世青岛》图文珠联璧合中蕴含着多么丰富、又多么深邃的历史文化思想,是青岛人得天独厚的精神资源,是青岛人走向明天最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借鉴。遗憾的是,这部书的真正价值,被同出一辙的赞美声浪掩盖了!

你看,不管是美术馆首发式上,还是良友书坊的座谈中,抑或是媒体的报道文章里,文化名流专家及读者围绕这部书的众说纷纭,媒体文章的倾情赞美,不都是些不说大家都知道的、放到哪里都适用的空话?那些名流专家滔滔不绝“老照片”的珍贵性,与老学究喋喋不休秦砖汉瓦的考古价值,在空谈的层面上还有什么区别吗?

名流专家围绕《前世青岛》老生常谈的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小市民也会说。小市民面对《前世青岛》也会脱口而出:“这部书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呀!”

名流专家围绕《前世青岛》谈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等于说废话!名流专家说废话,就不是良友书坊里那些凑热闹的读者,说什么都无所谓了。名流专家说废话是有失身份的,是让人失望的。

我一直关注围绕这部书来自各方面的各种信息,但大家的说法大同小异,与名流专家的废话同出一辙。

名流专家围绕这样一部很有历史文化含量、很有思想启发意义的大著,似乎有些言不由衷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说法,让人倍感失望中不能不感慨万千——

这样一部优秀的、堪称青岛珍贵档案的《前世青岛》深蕴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为什么会淹没在大家同出一辙的“老生常谈”中呢?是人们都习惯了说一样的话?还是浅薄得说一样的话?抑或是不得不说一样的话?

说实在的,我不太相信对《前世青岛》热忱高涨的岛城读者,看不出我在前边点到的这部书的“真正价值”、而人云亦云地表达同出一辙的空洞赞美。因为《前世青岛》开卷第一页的大字标题“代序:欧风浸淫里的青岛”赫然入目!“欧风浸淫”是什么?不就是教科书上说的殖民地文化浸淫?虽然“欧风浸淫里的青岛”仅是点到为止。但是这个点到为止不是很发人深省的吗?

好了,目睹岛城读者围绕《前世青岛》问世出现的文化盛况产生的“感慨万千”就谈到这里。至于对这部书的全面具体的看法,还是看我过些日子奉呈的书评吧。

诚致撰祺,暑期安康!


祁萌之

辛丑年立秋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关于《前世青岛》的一封信》 发布于2021-8-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