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自由主义的价值判断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自由主义的价值判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有网站发来一则短文摘录如下——
网上讨论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余英时是不是自由主义者,这个讨论本身并无多少意义。但这个讨论涉及的“什么是自由主义”很有必要搞清楚。我对自由主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敢贸然发言。但我大体知道:凡是有良知、有责任心、认可普世价值、推崇人类先进文化、服膺人类现代文明的学者,大都是崇尚自由主义的人或是自由主义者。我相信这个判断应该没有错。我虽学养不够,不敢忝列自由主义学者中,但我崇信自由主义。不过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大部分和我一样,并不完全了解自由主义是什么。我请教过不少著名前辈学者,都语焉不详中说不明白。希望长期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祁萌之老师,谈谈什么是自由主义。


什么是自由主义?这个问题在一篇文章中是不可能完全说清楚的。用一句话更不可能概括自由主义的丰富内涵。但是可以强调一点的是:自由主义不是教科书上说的那样是个政治概念。虽然自由主义含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自由主义也不是中国自由主义者认为的,仅是崇尚个人自由。虽然崇尚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中心思想之一。

一篇文章毕竟不能像一部专著那样,可以展开探讨什么是自由主义。这里只能根据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专业的自由主义学者之著作所表达的思想,做这样抽象的归纳:

自由主义是一套先进文化理念。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学、文学、艺术等各个范畴并将其集中到“人之所以为人”这个根本原则上的思想体系。所以自由主义不是个单一的思想概念,是由这个思想体系构成的综合思想理念。但是各个范畴的思想,都宗奉“人之所以为人”这个根本原则,是在“人之所以为人”这个原则之上的学说。例如政治,是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政治,而不是背离这个原则的什么“主义”。

这里陈述自由主义的部分价值判断,作为读者理解自由主义的参考:

(1)自由主义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思想自由,说话自由,出版自由,新闻媒体自由。这个说法太重要了。但是,这些只适用于民主制度的市场经济社会。在专制主义统治的社会里,经济匮乏、商品短缺,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哪还谈得上什么自由?人总不能饿着肚皮想自由。也就是说,在专制主义社会里,连维持生存的经济问题都解决不了,更遑论自由问题了。与专制主义统治者谈自由,无异于与虎谋皮。

(2)自由主义认为,在政治上没有可信的人,只有可信的制度。所以自由主义推崇“无赖原则”。即把所有的政治家都看成是不可信的无赖这个前提下设计的国家政体,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政府不出暴政、不出腐败。国家政体是为了限制政府权力而存在——这是自由主义政治理念的核心意义之一。

(3)自由主义认为,纳税人纳税是花钱买政府为其服务。税权属于纳税人的,即政府征税与税款使用,都必须经过纳税人的同意。“纳税人花钱买服务”意味着政府负有维护正义、惩恶酬善、以及国防、治安、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其他公益事业的责任与义务。

(4)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只能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能参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市场人的事,是企业家的事。政府参与发展经济必定打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市场秩序不是设计出来的。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人在交易中市场自己形成的。但是政府有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与义务。

(5)自由主义认为,真理并非必定在多数人那里,真理有时可能在个别人手里。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以外,自由主义不推崇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更不赞同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国家的意志。自由主义坚守保护个人意见的立场。

(6)自由主义认为,“革命是进化受到壅塞时的溃决”;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革命不是革命家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进化中偶然出现的“溃决”现象。自由主义不崇尚暴力革命;但也不否定革命的进步意义。

有自由主义者拿埃德蒙·柏克说事,因为他推崇保守主义。柏克批判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批判革命破坏了社会秩序、破坏了传统文化,这是革命事实。但柏克没有看到:法国大革命不是哪个人、哪个组织选择的结果。引发大革命的,恰恰是革命对象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所以法国大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柏克批判的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灾难,都是法国人的宿命。

人类近代几次重大革命都不是革命家组织发动的结果。都是出乎革命家意料的偶然现象。不仅法国大革命是偶然现象;北美独立战争也是偶然现象;导致沙皇统治垮台的二月革命、导致满清统治垮台的辛亥革命等,这些影响本国历史、影响世界历史的革命,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偶然现象。

所以自由主义虽然不崇尚暴力革命,但自由主义并不空谈拒绝革命,自由主义接受革命的事实,承认革命的进步作用。

那种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对立起来的看法,属于学术上的知识缺陷。保守主义不过是自由主义中反对暴力革命的一个思想流派。问题是这些所谓的保守主义者不明白:既然革命不是一种选择的结果,空谈拒绝革命,岂不是纸上谈兵?

(7)自由主义认为,平等是个政治概念。天赋人权是平等的;人的绝对权利、绝对尊严、绝对责任是平等的;各种公共机会是平等的。

但是自由主义反对结果平等,反对经济收入、经济状况、经济地位平等——因为追求这种平等是违背人性的。人性原理的特征之一是:人的素质能力并不一样。“追求这种平等”往往是“酬懒罚勤”,是一部分人无端地享受别人创造的财富,“追求这种平等”是一种违背人性的不平等。

(8)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公权力在公开透明中运转的社会才有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可能“惩恶酬善”;只有“惩恶酬善”的社会才是正义的社会。所以在公权力暗箱操作的社会里不可能“惩恶酬善”。不能“惩恶酬善”的社会绝无正义可言。所以追求社会正义,首先要实现公权力在公开透明中运转。

(9)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是人类致富的不二法门。因为人类的全部发展史说明了这样一个毋庸置疑的道理:除了市场经济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经济道路能够创造财富、增加财富,能够使国民致富。只有市场经济才是国民致富的康庄大道。

这个道理早已被苏格兰伟大的自由主义者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讲得明明白白了。二百四十多年过去了,大部分国人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10)自由主义认为,除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有能力管理市场。国家干预市场是个不成立的伪命题。全球化后出现的席卷世界各国的历次世界经济危机,都是国家干预市场的恶果。被誉为国家干预市场成功范例的“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者编造的神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的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走出低谷,出现经济复苏,恢复美国经济的发展,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功劳;而是二战出现的军火生意——给美国摆脱大萧条的“天赐良机”。

(11)自由主义认为,没有竞争的社会,便没有生机与活力。竞争才是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有生力量。竞争就是优胜劣汰。在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政治上的竞争是一种公开的思想角逐,“角逐”结束时胜败双方都会握手言和;市场上的竞争则是一种经济利益上的鱼肉行为。唯其这种互不相让的鱼肉行为,才是市场繁荣、财富增加的唯一力量。但是这里说的“鱼肉行为”,并非汉语词典里定义的、是一种没有人性的宰割行为。仅是道出市场上为了利益不讲情面的激烈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并不妨碍竞争者之间同宴把盏。

这种激烈竞争被很多中国学者理解为市场经济不讲道德。例如清华大学的某教授,在一次档次很高的座谈会上高谈阔论市场经济要讲道德,好像市场经济不讲道德似的。某教授这个说法露出了自己的知识缺陷:讲道德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难道还有不讲道德的市场经济?市场人若不讲道德,例如没有诚信,不守信用,这个人在市场上便寸步难行。市场活动中必须讲道德,这是所有市场经济社会人都知道的常识。某教授强调市场经济要讲道德,属于多余的废话。教授讲废话是很不应该的。

高调讲道德的某教授有所不知:道德不是讲出来的。道德是在人的敬畏意识中出现的行为,即自己的行为不得不讲道德。例如,市场人为了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不得不讲信用、守承诺。不讲道德的人在市场上肯定站不住脚。动辄讲道德,是痴迷于国学热中的某教授一类人在伦理道德学上的知识欠缺,这些人不明白:社会道德不是讲出来的;道德是需要生存土壤的。这个生存土壤便是公正大行其道的正义社会。在不适宜道德生存的社会土壤上天天讲道德也无济于事。这个道理的对应意义是:凡是缺少道德的社会,必定是缺少公正的、没有正义的社会。

某教授在那次座谈中露出的知识缺陷还有:他在谈市场经济必须讲道德中,煞有介事地举例:《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后来又写了《道德情操论》,补充《国富论》只讲市场经济不讲道德的不足。

这个说法只能说明某教授没有读过亚当·斯密的著作。实际上《国富论》的真实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是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不可能关注“国富”问题,他关注的是国民致富的问题。所以用“国富论”翻译原著题目“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有些“文不对题”。某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大学问家,怎么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致富了,国家必然富有。所以亚当·斯密不可能讲国富问题。实际上《道德情操论》出版于1759年,《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前后相差了十七年。先于《国富论》十七年的《道德情操论》,怎么可能补充晚出版十七年的《国富论》之不足?某教授的错误说法出现在国家级的座谈会上是很不应该的!

好了,回到本段开头的意义上:

没有竞争意识的民族是落后的、愚昧的民族;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必定死水一潭,绝无进步与发展的可能。

(12)自由主义认为,只有产权具体到个体意义的市场人身上,才有市场经济生存、活跃、繁荣的可能。产权模糊的社会不适宜市场经济生存。在产权问题上,人人有一份产权,等于人人没有产权。简单说,市场人若连产权都不知道是谁的,市场经济的脉搏怎么能跳动得起来呢?

(13)自由主义认为,博爱是普遍的、绝对的人类情感。但博爱并不能代替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在政治关系、物质关系上仅讲博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讲理性。只有契约关系才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发生利益往来的主要行为准则——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14)自由主义认为,妥协是人类生存的最高智慧。一个不懂得妥协的人是愚蠢的;一个视妥协为投降主义的民族是愚昧的,说明这个民族未完全脱离野蛮习性。妥协是市场经济社会经常出现的现象。市场人懂得妥协,是市场经济繁荣发达的根本原因之一。妥协在外交上是最明智的选择。妥协在战争上是人性光辉映照的杰作。

(15)自由主义认为,私有制的根本意义是:a.产权个体化。例如土地,必须是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b.国家政体与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教科书上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私有制社会,是不成立的。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的私有制社会。因为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政体与法律。中国历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农民从未真正拥有土地所有权。凡是私有财产不受法律保护的社会,没有公正,也没有个人权利。所以历史学家雷海宗有个著名的论断:“在中国历史社会里,贵为万人之上的宰相,与无立锥之地的贫民,都是皇家的奴婢。”

(16)自由主义认为,公民可以干法律未禁止的任何事;政府不可以干法律未规定的任何事。

(17)自由主义认为,除了上帝,人世间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人能代表人民的利益。

(18)自由主义认为,哲学是所有学问中的学问;自由意志是近代哲学的核心意义。所以自由意志是所有学问的灵魂。

(19)自由主义认为,人天生就有自由意志——“自我判断与自我决断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基督教文化里认为是上帝赋予的。在非基督教文化中认为是天生的。这种能力是理性的根本意义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是人权思想的根本源头。

自由意志既然是人的天性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那么自由意志对于外界来说,便体现为一种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权利。这种权利又是人之尊严的核心价值所在。没有权利的人,则没有尊严。

既然人有“自我判断与自我决断的能力”,那么人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为什么可以判定一个登堂入室盗窃的人有罪;不可以判定闯入菜园子吃菜的牛羊有罪的根本原因。

自由意志涵有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思想,是人类伦理学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向。这个转向为法学找到了思想源头。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文化。但是中国人却忽视了这样一个常识: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育者天生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教育对人类以外所有的动物都是对牛弹琴。天生能够接受教育的能力是什么?有史以来的中国从未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基督教文化世界里的圣奥古斯丁在《论自由意志》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人天生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是自由意志。

中国文化忽视这个常识的直接后果是——教育不是在呵护养育人的天性中,强化提升人天生就有的接受教育的能力;而是在扼杀人的这种天生能力的同时,强行灌输道德教条,道德教化成了中国教育的主要内容。何况中国文化里的道德教育,基本上是维护君权统治、维护“礼制”伦理的。所以中国文化里得到的与现代文明中的道德在内涵上是不一样的。所以鲁迅那代人批判传统道德。

但是道德应该是普世价值,例如道德的根本原则之一是“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既然人天生就有自由意志,天生就有“自我判断与自我决断的能力”;那么“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便是人天生的理性。天生的理性还需要后天教化吗?所以后天的教化,往往是对人天性的扼杀。所以中国教育出来的人,大都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能力,没有了凡事问“为什么”的习惯,没有了“活的灵魂”,没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成了会说话的工具。

指出人有接受教育的能力,人有自由意志,至少可以看明白中国教育到底失败在哪里,看明白对中国教育“正本清源”的要害在哪里——中国教育并非把受教育者当人看待的教育。当然,中国文化就没有形成确切的关于人的概念。中国人其实并不明白“人是什么”。不承认、或不知道人天生就有“自我判断与自我决断的能力”,不知道理性是天生的能力。

通过本条的简要叙述可以看出:自由意志因为是一种天性能力,所以自由意志是一种绝对的存在。于是从自由意志衍生的权利、尊严、责任也是绝对的。这便是人的“绝对权利、绝对尊严、绝对责任”的由来。其含有的意义是:这种权利是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这种尊严是不可动摇、不可侮辱的;这种责任是不可放弃、不可推卸的。

所以奥古斯丁的《论自由意志》不仅是基督教文化史上的经典,也对人类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因为自由意志再好不过地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

(20)自由主义认为,价值是属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不存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

我们总不能拿着手机,用着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坐着火车、小汽车、飞机,看着电视、使用上下水,在西方先进文明带来的方便中,认为这些西方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是普世价值;民主宪政、市场经济、科学精神、人权思想、契约意识、妥协精神都是西方人的价值,不是普世价值。

(21)自由主义认为,学术与科学一样,都没有民族性、没有国界,都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钱钟书有句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钱的意思很明白:学术与科学问题,人类都是相通的,没有国界民族之分。

最近中国媒体公开流行“中医是中国才有的宝贵财富,不能用西方所谓的科学进行论证。中医是西方科学无法解释的人类最高医学智慧结晶”,刊登这样的消息,说明这些媒体人也跟着国学家陷于新愚昧了:为人治病的医学,不管呈现什么形态,都属于科学范畴的专业。把中医独立于科学之外的说法,都是一百八十年以前的“大清帝国”时代的语言习惯。这种说法与推崇《周易》是哲学大全、是科学的百科全书,都是同出一辙的愚昧与狂妄。毋宁说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让人忧虑的是“谎话说一千遍也成了真理”。目前中国那些在学术上、在科学上鼓噪与先进文化对立的人,都是民族主义者作祟。民族主义是中国文化里最具破坏力的力量。

(22)自由主义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律,人类社会没有因果律。历史没有规律。说历史有规律、社会发展有规律,都是乌托邦思想家编造的神话。

欧洲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中国从未出现过。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中央集权制社会,在欧洲也从未出现过。欧洲在一千五百年的中世纪中,教会与国王“双套马车”统治社会的现象,在世界其它地区从未出现过。东方国家以土地公有制为特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欧洲从未出现过。

既然不同国家有着根本不同的历史实况,谈什么人类历史规律?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也没有规律。中国王朝存续时间多则数百年,少则十几年、几十年,哪来的规律?

(23)自由主义认为,人世间与自然界,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用理性你认识的,不是科学与学术能解释通的。所以人类需要宗教。

例如婴儿一下生的第一声为什么是哭,而不是笑?

都知道善恶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是从哪里来的?

婴儿为什么见了漂亮的人会笑,见了丑陋的人会哭?婴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审美意识?

人接受教育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天性,这种独有的天性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人体之外的人世间、自然界,更有太多人类需要宗教解答的现象:

动物都有发情期,所以动物不会繁殖成灾。谁赋予动物这种发情期?

都知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唯一力量源泉。这种规律、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谁设计安排的?

都知道太阳是一团火,这团火燃烧数万年了。为什么数万年烧不完?

都知道天体宇宙是无数的星体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所以各自运行有序互不相撞。谁设计、谁安排了天体这种有序的秩序?

类似的、人类不能用科学与学术解答的事例太多,不胜枚举。但是人类对于生活其中的这类“事例”不能给出答案,人类的知识体系便是不整、有缺陷的;人类的其他知识也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人类的生命之路便很难有人的意义。于是宗教出现了,宗教提供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

(24)自由主义认为,人类在民主的社会中,可以不断地创造既富裕又舒适的理想生活。主要靠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人类近现代史知识的人都明白,不需要多说。但是很多人虽然经历了科学与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丰富与生活方便,自身生活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对昨日非科学、非市场经济时代的经济匮乏、商品短缺、连吃饭都成问题的苦难日子忘得一干二净。

(25)自由主义认为,凡事问“为什么”是人的天性,不是教育的结果。以“为什么”主导的思维能力不是教育的结果,是人固有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质疑精神是人的一种本能。教育可以强化“为什么”的思维能力;可以丰富深化人的质疑精神。目前中国教育界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实质上就是凡事问“为什么”的思维。但是专制主义社会的教育扼杀了人凡事问“为什么”的天性;弱化了“为什么”主导的思维能力;消解了人的质疑精神。

所有的幼儿园有个共同的现象:儿童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不是幼儿园教师教的,是儿童的天性。

(26)自由主义认为,教育是世俗的,是为了让人在世俗生活中活得像人。教育又是纯粹的,既不受宗教的主导,也不受政治的干预。凡是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都不是人的教育,是工具的训练。教育只能由教育界自己管理教育。人类的教育宗旨是一样的:呵护、养育人的天性中,培养健全的、完整的人——会思想、有个性、有灵魂、有意志力、有精神家园。

(27)自由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自由创作的结果。但是所有的文学艺术、包括神话作品,都是体现世俗人与世俗生活的精神作品。文学艺术创作唯一遵循的,是不能背离“人之所以为人”这个原则,即文学是“人学”。文学艺术不受文学艺术外的任何力量约束与干预。

人类的全部发展史昭示:苦难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特征。这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常识。可以看到:在“在世界文学名著长廊里不断回响的,是以苦难为主旋律的音乐,那是人类永恒的声音”。所以颂圣文学是不真实的伪文学。

本文概括的自由主义几个价值判断,不能涵盖自由主义思想的全貌,但主要的方面还是体现出来了。我相信看了这篇《自由主义的价值判断》后,那些对自由主义陌生的人,会对自由主义亲和了许多;那些对自由主义了解不多的人,会对自由主义产生更多的“浮想联翩”;那些相信自由主义的人,会更加坚定了自由主义的立场;那些敌视自由主义的人,会没有那么强烈的敌视信心了。

从上述文字得出的结论、也是人类近现代史的结论、更是现实世界的结论:

产生于基督教文化的自由主义,是一种先进文化;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思想理念;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康庄大道;是人类充满希望的前途;是落后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社会唯一可以选择的发展道路。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自由主义的价值判断》 发布于2021-10-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