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写在《汶川大地震的冷思考》前面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写在《汶川大地震的冷思考》前面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九年前的今天,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生命、财产毁于一旦。一时间神州悲恸。
今日此刻,仰望苍天,回看苍生,内心无语。唯向死难者默默致哀!
面对大自然的施威,面对人间的悲剧,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又能想到什么?我想,除了敬畏大自然,熟知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友好的、理智的、机智的生活,岂有它哉?
在抗震救灾中,每一个人都在感悟宇宙的意义,自然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感悟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我们今天的感悟,要胜过几年几十年的思考。
除了悲恸,除了思索,还要学会生活,学会感谢,要感谢人们,要感谢上苍!

wenc.jpg

“汶川大地震”的冷思考
——汶川大地震九周年,重发2009年旧作

汶川大地震过去已一年零两个月了。在大地震一周年时,举国上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回顾、铭记、庆功、展望……更多的是讴歌,讴歌抗震的英雄,讴歌在废墟上建设的人们,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除了讴歌还有感恩,感谢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感谢全国各地人民的无私支援,活动轰轰烈烈,场面催人泪下,时间持续了好长好长,现在这种热烈的活动已经结束了,应该进行冷静的深沉的思考了。当然这种纪念活动是应该的,人类应该学会铭记,只有铭记苦难的过去,才会有现实的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明天。但是,除了铭记之外,我们更需要深层次的思索,或者说必要的冷思考。这种冷思考有时可能比讴歌更重要,当然,这种思考最好在人们静下来之后。

一、敬畏

据官方报告,汶川大地震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和损失,死亡、失踪的人数逾八万,财产损失超过几千亿。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更是终生难以愈合。人们把这一切损失归咎于地震,把这一切罪过都记在了地震头上。其实这是冤枉的。

地震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一种正常的运动,就像人们平时的“举手投足”,活动一下腰身,打个喷嚏那样平常,这种活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制止的。人类无法“劝说”或“阻止”它,因此人类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与它和谐相处。在它将要伸腿撂胳膊,打喷嚏之前,赶快友好地撤离,求得安全的生存。

可是人类怎样才能了解它,认识它呢?怎样才能在地震之前发出预报呢?我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了解。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在这方面投入太少,人类在军备竞赛方面不惜血本,倾其所有,进行竞争,然而在关系人类自身生存的自然灾害的研究上,却没有搞竞争的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飓风,干旱,冰雪,阿尔尼诺,沙尘暴的研究,究竟投入了多少呢?人类对这些自然灾害的认识究竟有多少呢?这大概就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悲哀。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还只是个幼稚的、无知孩童,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少的可怜,所以,我们要想了解他,认识它,必须首先敬畏他,承认人类的渺小,承认人类的无知。可能有人会说我的观点悲观、消极、无所作为,是给抗灾勇士泼凉水,对此,我只能认真地劝告人们,应该清醒了,以前,我们做了太多的美丽的梦,说了太多疯癫的狂言,做了太多幼稚的傻事,幼儿时读一下《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的神话,了解一下古人的浪漫主义,提高我们的想象力,没有什么错,但是到今天,我们就不能再抱着《女娲补天》的心态去抗灾了。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定胜天”“与天奋斗,其乐无穷”,这些响亮的口号耳熟能详,到现在才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痴人说梦,都是违背科学、反科学的。应当全部颠覆!
也可能有人说现在人类已经卫星上天,导弹入地,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了,对大自然的认识也够深刻了,对此,我只能说,这些东西和浩渺的宇宙,广袤的大自然相比,都不过是小小的玩具而已,渺小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只能是一粒微尘,人类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敬畏母亲,敬畏大自然。现在不是讲和谐吗,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友好相处,这就是最大的和谐。所以每当我看到人类大肆掠夺大自然的矿产、渔业和林业资源时,看到美丽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污染时,心中总是隐隐作痛;人类啊,你们这是在作孽,你们在掠夺母亲,残害母亲,你们要受到大自然母亲的惩罚的!

还是用马克斯的话结束此节吧:“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二、检讨

汶川大地震灾难性的后果,可以留给我们很多的检讨。一提检讨,很多人就要皱眉头,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一些当官的就更不愿意听了,其实在这个词的源头——日语里“检讨”这个词经常是中性的,而认真的检讨,是一种最好的建设,它要胜过无数物质的建设。

在这次大地震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那就是在绝大多数建筑物顷刻之间坍塌,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有一个体老板援建的几处校舍却岿然不动,经受了八级地震的严峻考验。据说,那位老板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建筑师,但他在援建校舍时,却有着一个准则:他要用自己的血汗钱无偿地为孩子们建造最坚固的校舍,虽然他不懂建筑,但他有一颗良心,他亲自过问购买最好的建材,派最信得过的人监督施工,不准偷工减料,一句话,不搞豆腐渣工程。结果他援建的学校大楼没有倒下,几百条鲜活的生命保住了,而其他建筑就不这么幸运了,不少楼房像豆腐渣一样坍塌了。在事后的调查中,人们吃惊地发现,有的建筑物的混凝土中竟没有钢筋,有的则用还很细的钢丝代替钢筋,偷工减料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用不堪一击的豆腐渣来盖大楼,不倒那才怪来!地震过后一年多了,人们一直在等待事情的处理,等待着后续报道,但直到今天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不知个中缘由。是调查进行不下去,还是怕打击一大片?不管怎样,回避掩盖都不是办法!现在灾区正在大兴土木,正在重建家园,资金正源源不断流向灾区,新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们真担心那些号称“抗百年一遇”的新建筑中的钢筋究竟有多粗,那些新建筑中是否又用上了新的豆腐渣。人类需要检讨,特别是在失败之后,灾难之后的检讨更是弥足珍贵。有益的检讨可以使人避免重蹈覆辙,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写到此处,我不得不把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一个词揪出来示众了,那就是“腐败”二字。应该说汶川地震天灾主要的,然而也不能小觑“人祸”,那就是腐败,豆腐渣就是腐败的直接产物!而腐败的后果则关系到上万人的生命!但愿灾区重建后的新楼是检讨后的产物,但愿它们的肌体里没有腐败的豆腐渣。

三、宜居

最后想谈一个外行的话题。我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不是地震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关心人文的文学爱好者,在地震之后,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宜居问题。

近些年我国城市评比多如牛毛,据我所了解就不下二十多种。我所居住的青岛市就有幸荣获近二十项桂冠。什么经济、旅游、人文、活力……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但我最青睐、最看重,并引为自豪的还是那项“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称号。适宜居住,对老百姓该是何等重要啊!安居才能乐业,这是人类生存之本啊!我不知在“宜居城市”评比条款中有无“各种自然灾害少发地区”或“少地震地区”这样的字眼,但我知青岛就很少有地震发生。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多自然灾害地区,特别是多地震地区人类的生存问题。像汶川这种历史上就是地震频发的地区,人类生存环境较差,在这次地震之后,在研究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规划时,是否对“宜居”问题做一长期通盘的思考。我总觉得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必须做虚心的小学生,适宜居住则居住之,不宜则迁移之,不然,几千亿、上万亿的投入,当学费,打水漂,把老百姓的生命做儿戏,可不是件小事情。当然搬迁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吾等小民所考虑的事情,我也就不做探讨了。不过,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再重要也只能从属第二位。总之,在宜居问题上,一个原则就是趋利避害。

其实,人类文明发展史也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在黄河流域,就是因为它适宜古老的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反面的例子,比如“文革”中,某些人错误地动员成千上万的青年“支边”,在不适宜人居住生存的大西北垦荒,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天奋斗了十几年,最终的结果,还是斗不过大自然,只落得个沙漠扩大化,沙尘暴加剧,支边青年返城。为此,人们交出了昂贵的学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也有收获,它使人类懂得了大自然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的生存繁衍,要选择适宜的自然环境,要择宜而居。

以上思考,不是欢庆的锣鼓,震天的鞭炮,热烈的掌声,彩锦上的花朵,但愿它是雪中的一块小小的炭。

2009.6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写在《汶川大地震的冷思考》前面》 发布于2021-10-2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